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苦竹笋
《*辞典》:苦竹笋: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KǔZh Sǔn别名:苦笋(《食疗本草》)。性味:①《纲目》:苦甘,寒。②《本草求原》:苦,寒,无毒。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利水,明目。③《食医心镜》:理心烦闷,益气力,止渴,主消渴,利水道,下气,理风热,脚气,蒸煮食之。④汪颖《食物木草》:治出汗,中风失音。
-
竹叶散
《鸡峰》卷二十四:组成:苦竹笋叶不以多少。主治:小儿倒嵌不发。用法用量:食后入蜜少许调服。《普济方》卷四○六:组成:青竹叶2两(烧灰),灶中黄土1两。主治:小儿野火丹,丹发斑如梅子,遍背腹。方出《圣惠》卷三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七十三:组成:淡竹叶1两,黄连1两(去须),黄柏1两半。制备方法:上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