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黄瓜
《*辞典》:地黄瓜: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D Hu nɡGuā别名:白蒂黄瓜、铧嘴菜(《贵州民间方药集》),曲角堇(《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黄瓜香(《贵州民间药物》)。4厘米,先端锐尖或圆,基部心脏形,边缘具锯齿,齿尖有腺,两面有棕色点,无毛;蒴果,无毛。治咽喉红肿,疔疮肿毒,刀伤出血,跌打损伤。
-
铧头草
《*辞典》:铧头草:出处:《草木便方》拼音名:Hu T uCǎo别名:地黄瓜(《分类草药性》),青地黄瓜(《四川中药志》),烙铁草、犁头草(《重庆草药》)。叶基出丛生;花茎长于叶,微紫红色,有短毛,中部具2枚线状披针形的小苞片;花期早春。治肠痈,疔疮,红肿疮毒,黄疸,淋浊,目亦生翳。治阳黄,肠痈,疔疮,热毒。
-
罐嘴菜
拼音名:Gu nZuǐC i别名:堇菜、地黄瓜、水白地黄瓜、白花蚶壳草、小犁头草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堇菜ViolaverecundaA.Gray,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晒干。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止血。用于肺热咯血,扁桃体炎,眼结膜炎,腹泻;外用治疮疖肿毒,外伤出血,蝮蛇咬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冷毒草
《*辞典》:冷毒草:出处:《文山中草药》拼音名:LěnɡD Cǎo别名:地黄瓜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匍匐堇菜的全株。果球形,通常有短柔毛。生境分布:生于田边、路旁及林间。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蛇咬伤:冷毒草加茄子汁捣烂外敷患处。如有瞳孔散大或复视,在外敷的同时,可用伸筋草适量,煎水内服。
-
南赤瓟
拼音名:NánChìPáo别名:野冬瓜、球子莲、地黄瓜、麻皮栝楼、野瓜蒌、乌瓜、苦瓜蒌、秦岭赤瓟、野丝瓜、丝瓜南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赤瓟的根或叶。花萼密生淡黄色柔毛,花萼筒宽钟形,上部宽5-6mm,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3脉;薄壁细胞有小方晶,长2-16 m,并含淀粉粒,单粒直径可达96 m。消食化滞。
-
紫花堇菜
拼音名:ZǐHuāJǐnC i别名:地黄瓜、黄瓜香、肾气草来源:堇菜科紫花堇菜ViolagrypocerasA.Gray,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长江流域。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化瘀消肿。无名肿毒,刀伤,跌打肿痛: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治慢性喉痛红肿:鲜紫花堇菜适量,捣烂调蜂蜜水含咽。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消毒药
《*辞典》:消毒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XiāoD Y o别名:如意草、箭头草(《山西通志》),罐嘴菜、小犁头草、地黄瓜(《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堇菜的全草。茎生叶扁心形或三角状心形,叶柄较短;萼片5,披针形,长4~性味:①《植物名实图考》:味苦辛。治蛾子,刀伤,无名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