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鲱
鲱是鲱形目鲱科鲱属的1种。最大个体可达50厘米。鲱是冷温性结群的海洋上层鱼类。3龄,体长27厘米左右即性成熟。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亲鱼游向沿岸产卵。卵圆形,沉性、粘着性卵,粘附在海藻和其他附着物上,卵径1.42~索饵的鲱鱼群也不远离沿岸。由于鱼群大,产量多,肉多脂肪,成为产地的重要经济渔业资源。
-
鲱鱼籽
原形态:太平洋鲱,体侧扁,长25-35cm,冻中大,头顶有一浅凹,吻长大于眼径,眼中大,侧上位,有脂眼睑,眼间隔浅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冷水性中上层鱼类,食沲游生物,栖息于水深80m左右的海区,一般于第2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产卵,山东产卵块在荣城、威海沿海,粘性卵,卵径1.3-1.6mm,怀卵量1万-2万粒。主脚气病;
-
金色小沙丁鱼
金色小沙丁鱼是鲱形目鲱科小沙丁鱼属的1种。体圆柱形,略侧扁,长129~眼中等大;脂膜发达,覆盖着眼的大半。口小,上、下颌等长,腭骨和舌上有细牙。背鳍和尾鳍淡黄色,其边缘为黑色;分布于大西洋到西太平洋东部印度群岛到日本南部,在中国分布于东海至南海沿岸。体长165毫米,即达性成熟。24.5℃时产卵。怀卵量5.3~
-
鲇鱼
拼音名:Ni nY 别名:鲶鱼、胡子鲢、鲶巴郎、粘鱼来源:鲱形目鲇科鲇鱼Parasilurusasotus(L.生境分布:黑龙江、长江和珠江流域。功能主治:利水,催乳。附方:治水肿:鲇鱼1条,香菜5两,香油适量,将鱼剖腹去杂,把香菜纳入鱼腹中,香油加水炖食(不加盐),连续服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大马哈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马哈鱼:拼音名:D MǎHāY 别名:大马哈、大麻哈鱼来源:鲱形目鲑科大马哈鱼OncorhynchusKeta(Walb.),以全鱼入药。生境分布:黑龙江。功能主治:滋养,行水,健胃。治消化不良、膨闷胀饱:大马哈鱼籽1碗,砂仁5两,放至鱼籽上,置通风处干燥,制成粉末,每服2钱,日服3次。
-
鲥鱼鳞
《*辞典》:鲥鱼鳞:出处:《本经逢原》拼音名:Sh Y L n来源:为鲱科动物鲥鱼的鳞片。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鲥鱼条。功能主治:治疔疮,汤火伤,腿疮,下疳。用法用量:外用:敷贴、香油熬涂或焙干研末调敷。然后将鱼鳞边略略揭起,用力急揭去,疔根便带出。(《救生苦海》白龙丹)⑥治血痣挑破血不止:鲥鱼鳞贴之。
-
海水生物群落
海水生物群落是海岸带位于陆地和海洋交界处,水深从几米到几十米,光照充足,含盐量、水温和地形变化较大。由河流带来的有机物质比较丰富。生物成分复杂多样,第一性生产者以浮游植物和大型固着生长的绿藻、褐藻与红树类植物为主;浅海带为水深不超过200米的大陆架部分。消费者除桡足类外,大都为滤食性鱼类,如鳕、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