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人蕉科
中文名美人蕉科拼音名meirenjiaoke拉丁名Cannaceae描述Cannaceae美人蕉科,单子叶植物,仅有美人蕉属Canna1属,分布于温带地区,参阅该属。中国植物志16(2):152所有属Canna..........美人蕉属
-
姜目
姜目(Zingiberales)包括姜科、芭蕉科(Musaceae)、美人蕉科(Cannaceae)等8科。退化雄蕊小且与唇瓣合生;山姜属(Alpinia)的山姜[A.japonica(Thunb.)Miq.]等为常见的药用植物。美人蕉科(Cannaceae)的美人蕉(CannaindicaL.)、大花美人蕉(C.generalisBailey)等,均原产美洲,现引种栽培供观赏。
-
美人蕉花
《*辞典》:美人蕉花:出处:《广州植物志》拼音名:MěiR nJiāoHuā来源: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花。功能主治:为止血药,治金疮及其他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摘录:《*辞典》
-
美人蕉
拼音名:MěiR nJiāo别名:凤尾花、小芭蕉、五筋草、破血红来源:美人蕉科美人蕉属植物美人蕉CannaindicaL.,以根状茎和花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安神降压。用于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神经功能症,高血压病,红崩,白带;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疡肿毒。2两,鲜根2~
-
美人蕉属
中文名美人蕉属拼音名meirenjiaoshu拉丁名Canna中国植物志16(2):153描述CannaL.美人蕉属,美人蕉科,约55种,大部分布于西半球,我国原产的只有美人蕉C.indicaL.1种,野生和栽培均有,此外引入栽培的约8种,大部供庭园观赏用,其中姜芋C.edulisKer的块茎富于淀粉,可煮食或提粉,适为老弱和小儿的食料,又可作浆料。
-
大花美人蕉
拼音名:DàHuāMěiRénJiāo别名:美人蕉来源:药材基源:为美人蕉科植物大花美人蕉的根茎及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nageneralisBailey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须根,鲜用或切片晒干。花大,比较密集,每1苞片内有花l-2朵;发育雄蕊披针形,长约4cm,宽约2.5cm;性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跌打损伤;
-
小芭蕉头
概述:小芭蕉头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美人蕉根之别名。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2.捣敷治疮疡肿毒,跌打损伤。运用:美人蕉花:治吐血、衄血。化学成分:美人蕉根茎含β-植物凝集素,淀粉,脂肪,生物碱,树胶。
-
蕉芋
拼音名:JiāoYù别名:姜芋、芭蕉芋、蕉藕、蕉芽、芭蕉芽、香珠来源:药材基源:为美人蕉科植物蕉芋的根茎。花单生或2朵簇生,小苞片卵形,长约8mm,淡紫色;唇瓣披针形,长4.5cm,卷曲,先端2裂,上部红色,基部杏黄;蒴果成3瓣开裂,瘤状。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常见栽培。原产美洲。性味:味甘;性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
美人蕉根
《*辞典》:美人蕉根: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MěiR nJiāoGēn别名:观音姜(《南宁市药物志》),小芭蕉头(《四川中药志》)。单叶互生,叶大,具有鞘的叶柄;花冠通常红色,管长约1厘米,裂片3,披针形,长约3厘米;①《生草药性备要》:退热毒,敷大疮,又利小水。②治红崩,白带,虚火牙痛:小芭蕉头、糯米。
-
外胚乳
外胚乳是胚乳的一种。是珠心的一部分于胚囊外面发展起来的养分贮藏组织,具有复核。见于睡莲科,胡椒科,藜科,石竹科,美人蕉科。是内胚乳的反义词。
-
新热带植物区系界
因处低地热带气候下降雨多,而与旧热带植物区系界共同的汛热带植物有棕榈科、天南星科、荷(姜)科、胡椒科、樟科、萝藦科等科(汛存种),如科的石斛属(Dendrobium)对卡特来属(C-attleya),Paphiopedilum对Phragmopedium一样,多为异属。龙舌属(Agave)、丝属(Yucca)、月见草属(Oenothera)等属也是固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