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虎泡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红毛悬钩子的根和叶。6厘米,顶生小叶长达13厘米,先端突尖,基部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正面紫绿色,无毛,下面散生柔毛,沿叶脉疏生皮刺和柔毛;花瓣5,白色,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有齿牙,两面均有稀疏白色柔毛;治月经不调,黄水疮,肾虚阳萎,血尿。
-
红毛悬钩子
拼音名:H nɡM oXu nGōuZi别名:老熊泡、老虎泡来源:蔷薇科红毛悬钩子RubuspinfaensisLevl.etVant.,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湖北、云南、贵州、台湾。性味:酸、咸,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瘰疬。根:主治风湿关节痛,刀伤,吐血,颈淋巴结结核。叶:治黄水疮及狗咬伤。1两,水煎服或泡酒服。
-
黄藨叶
《*辞典》:黄藨叶: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Hu nɡPāo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叶。原形态:切头悬钩子,又名:黄泡、老虎泡(《分类草药性》),黄喜马莓。心皮有细伏毛,成熟心皮多数。生境分布:生长于荒土坎或大山坡地。功能主治:杀虫止痒。②治黄水疮:黄藨叶,晒干研粉,兑冰片、麻油或菜油外搽。
-
大叶蛇泡簕
拼音名:D Y Sh P oL 别名:狗头泡、老虎泡、八月泡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粗叶悬钩子RubusalceaefoliusPoir.,以根和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淤。用于肝炎,肝脾肿大,口腔炎,乳腺炎,痢疾,肠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外用治外伤出血。
-
粗叶悬钩子
《*辞典》:粗叶悬钩子: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CūY Xu nGōuZi别名:大叶蛇泡竻、大破布刺、老虎泡、虎掌竻,九月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八月泡、牛尾泡、大竻坛(《广西中草药》)。全株密被锈色绒毛,枝、叶柄和花序柄有小钩刺。单叶互生,心状卵形或心状圆形,大小很不相等,直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