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小茴香根
概述:小茴香根为方剂名,出自《四川中药志》,即《本草图经》记载的茴香根。性味归经:辛、甘,温。入肝、胃经。功能主治:功在散寒行气止痛。治疝气痛,胃寒呕吐,脘腹胀痛,寒湿痹痛。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内含莳萝油脑、α-松油烯和γ-松油烯、α-蒎烯和β-蒎烯等。
-
臭黄荆根
《*辞典》:臭黄荆根: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Ch uHu nɡJīnɡGēn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根。性味:①《分类草药性》:性凉。功能主治:治久痢,虚肿,痔疮,脱肛,牙痛。②《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清邪热。③治痔疮:臭黄荆根、八月瓜根、黑丁香根(鲜)各一斤。切成片,炖猪大肠头服。
-
观音苋根
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GuānYīnXi nGēn来源:为菊科植物观音苋的根。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治产后停瘀腹痛,血崩,疟疾。②治疟疾,产后瘀血腹痛。附方:①治血气痛:观音苋根六两,刘寄奴根-两,小茴香根一两,血当归一两,香樟根一两。(《重庆草药》)④治疟疾:观音苋根酌加乌豆,炖红酒,疟前二小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