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蕨类植物门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又称羊齿植物。它和苔藓植物一样,都具有明显根、茎、叶的分化和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性精子器和颈卵器,受精卵发育成胚。(一)孢子体发达,出现了真根和维管组织。但有少数蕨类(如卷柏和水生真蕨)配子体在孢子内部发育,趋嚮于失去独立生活的方嚮发展。
-
疏松卷柏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ShūSōnɡJuǎnBǎi英文名:Rarefactiontamariskoidspikemossherb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疏松卷柏的全草。孢子叶同型,披针形,有龙骨状突起,先端锐尖,略有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和林边。性味:微苦;胆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
同形鳞毛蕨
拼音名:TónɡXínɡLínMáoJué英文名:UniformWoodFern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同形鳞毛蕨的根茎。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0-45cm,宽15-20cm,先端渐尖并为羽裂,基部缩短,二回羽裂;羽片先端渐尖,羽片深裂几达叶轴;小羽片12-19对,长圆形,先端钝,边缘有疏齿;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
-
长柄车前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根茎短,直立或斜升,顶部和叶柄基部密被黑褐色、线状披针形鳞片,先端长渐尖呈纤毛状,筛孔狭长而透明,有虹色光泽,边缘有疏细齿。无中脉及侧脉,小脉连成多行而稍整齐的狭长网眼,无内藏小脉。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凉。
-
星毛蕨
叶片坚草质或纸质,长圆状阔披针形,长30-150cm或更长,宽10-20cm,一回羽状,叶片为无限生长,即羽片腋间生出鳞芽,由此分枝,这些分枝形体较小而不生孢子囊群,叶轴的先端着地生根,形成新植株,行无性繁殖;孢子囊群幼时为圆形或长圆形,背生于侧脉中部,沿中脉两侧各排成1行,成熟时常汇合满布于羽片背面;性味:辛;
-
羽裂盾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YǔLièDùnJué英文名:triangleNeolepisorus别名:过江龙、兰蕨草、青竹标、铁包金、三角枫、鸡脚草、鸡爪莲、观音针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羽裂盾蕨的全草。性味:苦;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用于跌打损伤、刀伤出血、血尿。
-
小三叶耳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根茎短而直立,与叶柄基部密被棕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小羽片约25对,近无柄,斜长方形,中部的较大,长1.5-2cm,宽6-8mm,先端短尖或近钝形,基部不对称,上侧呈三角状耳形,下侧平切,边缘具粗钝齿,两面近光滑。性味:微苦;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外伤出血、蛇咬伤。
-
变异鳞毛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BiànYìLínMáoJué英文名:VariantWoodFern别名:小叶金鸡尾巴草、小狗脊子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植物变异鳞毛蕨的根茎。侧生羽片10-12对,下部的有柄,基部1对最大,向上羽片逐渐缩短,披针形,一回羽状至深裂;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用于内热腹痛,肺结核。
-
粗叶卷柏
拼音名:CūYèJuǎnBǎi英文名:RoughleavedSpikemoss别名:肺筋草、石上柏、凤尾草、鸭头草、银肺筋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粗叶卷柏的全草。孢子叶卵状三角形,渐尖头,边缘有细齿,4列,交互覆瓦状排列。大孢子囊圆肾形,生在囊穗基部,小孢子囊圆肾形,生囊穗上部或囊穗全为小孢子囊;性味:淡;凉血止血。
-
大羽铁角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DàYǔTiěJiǎoJué英文名:LargepinnaSpleenwort别名:萃补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大羽铁角蕨的全草或根茎。羽片10-12对,基部的近对生,上部的互生,三角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14cm,宽3-5cm,先端狭并为短渐尖,羽片柄长1.5-2cm;气微,味淡。
-
短叶蹄盖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DuǎnYèTíGàiJué英文名:Short-leafLadyFern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东北蹄盖蕨的根茎。羽片长披针形,长15-20cm,宽5-8cm,密接,基部对生,下部1-2对缩短;侧脉羽状单一,伸达齿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1200m的混交林下。外用治外伤出血。
-
干旱毛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GānHànMáoJué英文名:AridCyclosorus别名:凤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干旱毛蕨的全草。下部6-10对羽片逐渐缩小成小耳片,中部羽片披针形,基部平截,裂片斜向上;性味:苦;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弹伤及狂犬咬伤。
-
黑顶卷柏
拼音名:HēiDǐnɡJuǎnBǎi英文名:BlacktopSpikemoss别名:红骨草、马尾草、百叶草、鸡脚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黑顶卷柏的全草。孢子囊穗着生于小羽片先端,四棱形,呈长尾状,长6-12mm,直径约1.5mm;孢子叶卵形,具尾尖,主脉隆起,呈龙骨状。孢子囊圆肾形,大孢子囊生在囊穗下部,小孢子囊生于囊穗上部。
-
黑心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HēiXīnJué英文名:ConcolorousDoryoteris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黑心蕨的全草。叶柄、叶轴及羽轴均为亮紫黑色,叶柄长6-24cm,疏被褐色短毛,后近光滑,基部被鳞片;叶脉羽状,小脉二叉分枝。囊群盖全缘。凉归经:入膀胱、肝二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
-
华南毛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HuáNánMáoJué英文名:ParasiticCyclosorus别名:冷蕨棵、大风寒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华南毛蕨的全草。中部以下的羽片长约10cm,宽1.2-1.4cm,披针形,基部平截,羽裂深达1/2强;孢子囊群生于侧脉中部稍上处;性味:辛;大肠经功能主治:祛风;
-
华南紫萁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具粗壮而直立的圆柱形根茎,有时高出地面。羽片14-34对,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中羽片较大,长8-20cm,宽1-2cm,近对生而略向上;祛湿舒筋;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涩、性平。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杀虫的功能。
-
尖齿耳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叶柄长18-28cm,深禾秆色,基部密生披针形鳞片,上部近光滑,叶片披针形,长30-34cm,中部宽4.5-5cm,基部不变狭,一回羽状,羽片长2.5-3cm,宽6-8mm,镰状披针形,基部上侧凸起呈尖三角形,下侧平切,边缘有前伸具芒刺的尖齿,叶脉羽状分叉。温归经:胃经功能主治:平肝;
-
宽羽线蕨
拼音名:KuānYǔXiànJué英文名:Broad-pinnaColysis别名:九龙盘、一包金、骨碎补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宽羽线蕨的根茎或全草。根茎粗壮,长而横生,密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近全缘。叶脉两面明显,侧脉及小脉稍隆起,小脉网状,内藏小脉通常分叉或有时单一,顶端有棒状的水囊。
-
里白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LǐBái英文名:GlaucousDiplopterygium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里白的根茎。孢子囊群圆形,由3-4个孢子囊组成,生于羽片背面侧脉的中部,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2.显微鉴别根状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壁微木化。性味:苦;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行气止血;
-
镰叶瘤足蕨
拼音名:LiánYèLiúZúJué英文名:all-grassofDistinctPlagiogyria别名:高山瘤足蕨、小贯众、斗鸡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瘤足蕨科植物镰叶瘤足蕨的全草或根茎。羽片纸质,15-20对,互生,长4-6cm,宽8-13mm,上下面均为绿色,渐尖头,向上微弯呈镰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上侧沿叶轴上延,下侧圆形,边缘近全缘或有齿;
-
碗蕨
根茎粗壮,密生褐节状长毛。羽片15-20对,互生,有柄,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下部羽片较大,长10-32cm,宽3-10cm;孢子囊群生于裂片边缘小脉先端;性状:性状鉴别根状茎圆柱形,粗长,表面红棕色,密被棕色的节状毛,其下着生众多灰黑色的须根。性味:辛;凉归经: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表。主感冒头痛;
-
异穗卷柏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YìSuìJuǎnBǎi英文名:ExtensiveSpikemoss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异穗卷柏的全草。大孢子囊近球形,生在囊穗基部,小孢子囊近球形,生在囊穗基部以上。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50m以下的山坡草地或林边。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蛇咬伤;
-
裸蕨亚门
裸蕨亚门是蕨类植物门的1个亚门。又称松叶蕨亚门,孢子体不具根,茎分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前者又名根状茎,匍匐状,褐色,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一般含有菌根真菌,嚮上面长出的绿色地上茎,又称气生茎直立或下垂,多二叉分枝,茎表面的皮层有数行含叶绿素的细胞,使茎呈绿色,除有支持和输导的作用外,还进行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