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毛草
拼音名:NiúMáo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球柱草的全草。苞片2-3,细线形,长0.5-2cm,背面有微柔毛;小穗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6.5mm,宽1-1.5mm,有花7-13;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500m的海边沙地、河滩沙地。化学成份:含黄酮类(flavonoid)。性味:味苦;性寒功能主治:凉血止血。
-
金丝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草:拼音名:JīnSīCǎo别名:黄毛草、笔子草、猫尾草、笔尾草、金丝茅、竹蒿草来源:禾本科金丝草属植物金丝草Pogonatherumcrinitum(Thunb.)Kunth的全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边、墙隙、山坡和潮湿田圩。淋浊带下,泻痢;各家论述:《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利水通淋,清热。
-
日照飘拂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日照飘拂草:拼音名:R Zh oPiāoF Cǎo别名:眉毛草、地毛、牛毛草、田岸毛、牛毛毡、水虱草来源:莎草科日照飘拂草Fimbristylismiliacea(L.生境分布:北方地区,江苏、浙江向南至华南、西南。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祛痰定喘,活血消肿。主治暑热,支气管炎,跌打损伤,小便不利,胃肠炎。
-
山牛毛毡
《*辞典》:山牛毛毡: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ShānNi M oZhān别名: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毡(《贵州民间药物》),褐穗飘拂草(《广州植物志》),片角草(《中国植物志》)。来源:为莎草科植物暗褐飘拂草的全草。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6~生境分布:生于山顶、草地或田中。功能主治:解表,清寒热。
-
田高粱
别名:褐穗飘拂草、牛毛毡、牛毛草、狗毛草来源:莎草科田高粱Fimbristylisfusca(Nees)C.B.Clakl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台湾、湖南、云南、贵州至广东。性味:辛、平。功能主治:解表,清热。主治斑疹伤寒。用法用量:1两,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笔仔草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BǐZǎiCǎo别名:竹篙草(《岭南科学杂志》),黄毛草(《广州植物志》),墙头竹、猫仔草、牛尾草(《福建民间草药》),金丝茅《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禾本科》),笔毛草、猴毛草、眉毛草、金黄草、胡毛草(《闽东本草》),猫毛草(《广东中药》Ⅱ),牛毛草、竹叶草(《福建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