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猫毛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毛草:别名:臭草、金丝草来源:禾本科猫毛草MelicascabrosaTri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华北、西北、江苏、山东、四川。性味:甘,凉。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热。主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发烧,黄疸型肝炎,糖尿病。2两,水煎服。
-
笔仔草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BǐZǎiCǎo别名:竹篙草(《岭南科学杂志》),黄毛草(《广州植物志》),墙头竹、猫仔草、牛尾草(《福建民间草药》),金丝茅《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禾本科》),笔毛草、猴毛草、眉毛草、金黄草、胡毛草(《闽东本草》),猫毛草(《广东中药》Ⅱ),牛毛草、竹叶草(《福建中草药》)。
-
金丝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草:拼音名:JīnSīCǎo别名:黄毛草、笔子草、猫尾草、笔尾草、金丝茅、竹蒿草来源:禾本科金丝草属植物金丝草Pogonatherumcrinitum(Thunb.)Kunth的全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边、墙隙、山坡和潮湿田圩。淋浊带下,泻痢;各家论述:《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利水通淋,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