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丝线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丝线:拼音名:H nɡSīXi n别名:红丝线草、山蓝、红蓝、青丝线、四川草来源:爵床科红丝线草属植物红丝线Peristropheroxburghiana(Schult.)Brem.,以全草入药。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散瘀止血。用于肺结核咯血,肺炎,糖尿病;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
-
红丝线属
中文名红丝线属拼音名hongsixianshu拉丁名Lycianthes中国植物志67(1):120描述Lycianthes(Dunal)Hassl.红丝线属,茄科,约180种,分布于中南美洲,10种产东亚,其中有2种南达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我国有红丝线L.biflora(Lour.灌木或亚灌木,很少为草本,单叶全缘,着生在上部的常假双生,大小不相等;有时具5齿;
-
佛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佛葵:拼音名:F Ku 别名:锈草、红丝线、珍珠菜叶来源:茄科佛葵Lyciantheslysimachioides(Wall.生境分布:四川。采收和储藏:8-9月采全草,晒干或鲜用。花冠白色至浅黄色,取决合成筒状或浅钟状,上端5裂,裂片披针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林下或路旁。性味:味辛;小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
白叶藤
萝藦科植物古钩藤的根·《中医大辞典》·白叶藤:白叶藤为中药名,出自《药学学报》1963,(9):561,为《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记载的古钩藤之别名。别名:白叶藤、白浆藤、半架牛、牛角藤。(2)海南的扛棺回原植物除白叶藤外,尚有同科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renchangiiTsiang及景天科植物伽蓝菜Kalanchoelaciniata(L.
-
黄水芋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Hu nɡShuǐY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血水草的根及根茎。根状茎横生。生境分布:常群生于沟边或低平湿地,分布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有小毒。治劳伤咳嗽、跌打损伤及腰痛。附方:①治劳伤腰脊痛:广扁线.红丝线、金腰带、筋骨草。
-
十萼茄
别名:猫耳草、红丝线、钮扣子、血见愁来源:茄科红丝线属植物双花红丝线Lycianthesbiflora(Lour.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性味:涩,凉。功能主治:祛痰止咳,清热解毒。叶:咳嗽气喘;全株:狂犬病,外用治疔疮红肿,外伤出血。1两,水煎服或煮鸡蛋服。注意:勿擦伤口。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毛药
《*辞典》:毛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M oY o别名:红丝线、血见愁(《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菜、野花毛辣角(《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茄科植物十萼茄的全株。100厘米,基部木质化,全体密被柔毛,以幼枝为最多。单叶互生;花期夏、秋。生境分布:生于荒野。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微凉,味淡,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