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白叶刺根
出处:福建拼音名:B iY C Gēn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根。原形态:福建胡颓子,又名:椬梧。果实卵球形,长5~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功能主治: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②治肾亏腰痛:福建胡颓子根一至二两。水煎汤,加红糖适量调服。(性味以下出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摘录:《*辞典》
-
宜梧
拼音名:YíWú别名:白叶刺根、锅底刺、椬梧、柿模、咸匏柴、胡颓子、白叶刺。单叶互生;叶近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4.5cm,宽1.5-2.5cm,先端圆形,向基部渐窄狭,全缘,幼时上面密被银白色鳞片,后逐渐脱落,下面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深褐色鳞片。性味:苦;健脾益肾。注意:《福建药物志》:“孕妇禁服。”
-
福建胡颓子叶
出处: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拼音名:F Ji nH Tu ZǐY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叶刺根条。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下气定喘。附方:治哮喘:福建胡颓子叶、千日红叶各七钱,蚤休三钱。水煎两次,将液混匀,浓缩成60毫升,每次服10~15毫升,一日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