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鸭肉
④《滇南本草》: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⑤《本草通玄》:主虚劳骨蒸。⑥《本草汇》: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⑦《随息居饮食谱》: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蛳积。②《随息居饮食谱》: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外感未清,痞胀脚气,便泻、肠风皆忌之。
-
鸭肪
《*辞典》:鸭肪:出处:《别录》拼音名:YāF nɡ别名:鹜肪(《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白鸭肉条。功能主治:《别录》:主风(风一作气)虚寒热,水肿。(《永类钤方》)②治蚯蚓瘘:鸭脂三两,胡粉二两,巴豆(去壳,细研,去油尽)半两。(《圣济总录》鸭脂膏)摘录:《*辞典》
-
鸭涎
以生姜少许,塞鸭口中,将鸭倒悬,其涎即下。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白鸭肉条。功能主治:①《海上方》:治小儿痓风,头及四肢皆往后,以鸭涎滴之。又治蚯蚓吹小儿阴肿,取雄鸭涎抹之。②《食物本草会纂》:谷芒刺喉,饮鸭涎。
-
鸭肫衣
《*辞典》:鸭肫衣:出处:《纲目》拼音名:YāZhūnYī别名:鸭肫内皮(《本草求原》),鸭肫皮(《药材资料汇编》),鸭内金(《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性状:干燥砂囊内壁,呈类圆形盘片状,如鸡内金而较厚,表面呈黑绿色或紫黑色,稍有皱纹。功能主治:治诸骨鲠,噎膈翻胃。晒干微炒,为末,每早烧酒送下六分,频服。
-
鸭卵
《*辞典》:鸭卵: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YāLuǎn别名:鸭子(孟诜),鸭蛋(《医钞类编》)。性味:甘,凉。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痢。②《本草备要》:能滋阴。③《医林纂要》:补心清肺,止热嗽,治喉痛齿痛;百沸汤冲食,清肺火,解阳明结热。注意:脾阳不足,寒湿下痢,以及食后气滞痞闷者不宜食。
-
鸭胆
《*辞典》:鸭胆:出处:《纲目》拼音名:YāDǎn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胆或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白鸭肉条。性味:《纲目》:苦辛,寒,无毒。功能主治:《纲目》:涂痔核。又点目赤初起。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