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梅花
拼音名:ShānM iHuā别名:毛叶木通来源:虎耳草科山梅花属植物毛叶山梅花PhiladelphushenryiKoehne,以茎、叶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膀胱炎,黄疸型肝炎。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山梅花属
中文名山梅花属拼音名shanmeihuashu拉丁名Philadelphus中国植物志35(1):141描述PhiladelphusL.山梅花属,绣球科,约75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有15种,产西南部至东北部,大部供观赏用。直立灌木;叶对生,单叶,脱落或一部宿存;子房4(3-5)室,下位或半下位,有中轴胎座;果为一蒴果,有种子多颗。
-
堇叶山梅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堇叶山梅花的根。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8(-12)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疏生小齿,被毛,下面脉上被疏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杂木林、针阔叶混交林中。②木栓细胞淡黄棕色或淡棕色,表面观长方形,长约24 m,直径约16.8 m,垂周壁稍厚。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
-
白花杆
拼音名:B iHuāGǎn别名:建德山梅花、土常山[浙江东天目]、山梅花来源:虎耳草科绢毛山梅花PhiladelphussericanthusKoehne,以根皮入药。生境分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宁夏。性味:苦,平。疟疾,挫伤,腰胁疼痛,胃痛:根皮8钱,用狗肉炖熟,调白糖服。太阳头痛:根皮加白糖共捣烂,敷贴患处。
-
山梅花根皮
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拼音名:ShānM iHuāGēnP 别名:土常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绢毛山梅花的根皮。叶对生,椭圆状卵形至披针状卵形,长5~萼筒与花梗表面均密生白色短硬毛;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溪谷两旁或山坡林缘灌丛中。附方:①治疟疾、挫伤、腰胁疼痛、胃痛:山梅花根皮八钱。
-
毛叶木通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M oY M Tōnɡ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山梅花的茎叶。原形态:直立灌木,高2~单叶对生;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侧脉3~花单生或呈总状花序,白色;蒴果卵圆形。种子多数。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下。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炎。治膀胱炎,黄疸型肝炎。
-
云南山梅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云南山梅花的根皮。萼筒长约3mm,疏被柔毛或白粉,裂片4,紫绿色,近卵形,长约5mm,宽约4mm,先端渐尖,边缘和两面或多或少具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3200m的林下、灌丛中或村边道旁。肾经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截疟。腰肋疼痛,疟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