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绒毛
微绒毛亦称细绒毛、绒毛状突起。微绒毛被细胞膜所包围,直径约0.1微米长度由0.2微米到数微米,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但以成长期的卵母细胞、小肠、肾小管的曲细尿管的上皮细胞等吸收机能旺盛的细胞和内耳、鼻、侧线等感觉细胞中较为丰富。3μm,直径为0.1μm,由几十个成束平行排列的肌动蛋白纤维支持并定向。
-
锥连栎
小枝被灰黄色细绒毛。叶片革质,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12)cm,宽2.5-6cm,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中部以上有锯齿,齿端有腺点,幼时两面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绒毛,老叶下面被黄色绒毛,侧脉8-12对,直达齿端。花单性,雌雄同株;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涩,微苦,性微温,有止喘,定喘的功能。
-
老熊花
拼音名:LǎoXiónɡHuā别名:豹子眼睛花、芙蓉花、豹子眼睛果。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华苘麻的根皮。叶近圆卵形,长7-13cm,宽4-13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上面被星状长硬毛,下面被星状细绒毛和长毛,边缘具粗锯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坡疏林或竹林内。性味:苦;续筋接骨。
-
硬枝黑锁梅
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Y nɡZhīHēiSuǒM i别名:锁梅、钻地风,疏风草(《滇南本草》),黑锁梅(《植物名实图考》),红刺泡、紫茵(《滇南本草》整理本)。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径约6毫米;萼片5,披针形或卵状三用形;聚合果扁球形,径约1厘米,红色,成熟后紫黑色,密被绒毛。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
-
白鹤菌
拼音名:BáiHè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东方栓菌的子实体。盖面米黄色、红褐色或灰褐色,有细绒毛,后脱落至光滑,常有浅褐色、浅灰褐色至深灰褐色的同心环纹或较宽的同心环棱,并有放射状皱纹,近基部有灰褐色的小疣突,有时基部狭小呈柄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的腐木上。性味:微辛;
-
打虫果
拼音名:DǎChónɡGuǒ别名:米汤果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密齿酸藤子的果实。叶片坚纸质,卵形至卵状长圆形,稀椭圆状披针形,长5-11cm,宽2-3.5cm,先端急尖,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细锯齿,稀成重锯齿;小苞片钻形,长约1.5mm,具缘毛,两面被微柔毛;性味:酸;性平功能主治:驱虫。
-
杂蘑
拼音名:ZáMó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雅致多孔菌和白蘑科真菌硬柄小皮伞的子实体。管口面近白色至淡灰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阔叶树的腐木及枯枝上,偶尔也生于针叶树的枯枝上。菌柄圆柱形,长4-5cm,直径2-4mm,内实。化学成份:含植物血凝素(lectin),氨基酸,硒,砷,及其他微量元素。舒筋活络。
-
微绒毛
微绒毛亦称细绒毛、绒毛状突起。微绒毛被细胞膜所包围,直径约0.1微米长度由0.2微米到数微米,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但以成长期的卵母细胞、小肠、肾小管的曲细尿管的上皮细胞等吸收机能旺盛的细胞和内耳、鼻、侧线等感觉细胞中较为丰富。3μm,直径为0.1μm,由几十个成束平行排列的肌动蛋白纤维支持并定向。
-
高梁泡叶
小枝疏生细绒毛。单叶互生;叶片卵形、阔卵形,长7.5-12cm,宽5-10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心形,边缘明显3-5裂或呈波状,有细锯齿,上面沿脉密生黄色柔毛,下面密生黄白色柔毛,并散生倒钩刺。性味:甘;平归经:肺;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创伤出血;(《江西草药》)②治肺病咳血:高梁泡叶五钱,冰糖一两。
-
高粱泡根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GāoLiɑnɡP o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高梁泡的根。小枝疏生细绒毛。萼片5,三角状卵形,外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橙色腺点;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疏风解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感冒,口腔炎,鼻衄,咳血,血崩,白带过多,产后感染,子宫下垂,痔疮,癫痫,坐骨神经痛。
-
褐粘褶菌
拼音名:HèZhānZhě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褐粘褶菌的子实体。盖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或黑褐色,密生短绒毛,后期毛渐脱落,有同心环棱及不规则的瘤突,使盖面凸凹不平;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针叶树的倒腐木及木材上。性状:性状鉴别子实体无柄。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胸闷胁胀;
-
黄锁梅根
《*辞典》:黄锁梅根: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Hu nɡSuǒM iGēn别名:锁梅根、钻地风(《滇南本草》),锁地风(《滇南本草》整理本),黄泡刺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红锁梅、乌泡(《云南中草药》),黄泡、倒竹伞、三月泡(《文山中草药》),雀不站、黄茨果(《云南中草药选》)。花期春季。水煎,点水酒眼。
-
火炮草果
叶形多样;下部的叶卵形,中部以上的叶卵状戟形、箭形至掌状3-5浅裂或深裂,裂片阔卵形至阔披针形,长3-10cm,无端钝,基部心形或戟形,上面疏被刺毛,下面被长硬毛,边缘具锯齿或缺刻。花萼佛焰苞状,长约7mm,先端具5齿,密被细绒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丘、草坡、旷地、稀疏松林下或干燥的瘠地。性味:甘;
-
卷丝苦苣苔
《*辞典》:卷丝苦苣苔: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JuǎnSīKǔJ T i别名:渣加哈梧(藏名)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卷丝珊瑚苣苔的全草。叶柄宽薄,密被棕色长丝状毛,长2.5~花冠圆柱状钟形,5裂,天蓝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岩石旁。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强肾,止血。治热性腹泻,阳痿早泄,月经失调,白带过多。
-
翻白柴
《*辞典》:翻白柴: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FānB iCh i别名:木帚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柳叶栒子(《经济植物手册》),把把柴(《四川中药志》)。子房半下位,花柱数枚,离生。生境分布:生于山顶岩石等处。性味:性凉,味苦,无毒。功能主治:除风热。②治肠风下血:翻白柴、野地瓜根、白麦、酸汤杆、槐花。
-
水竹叶
《*辞典》:水竹叶: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ShuǐZh Y 别名:鸡舌草、鸡舌癀(《泉州本草》)。夏、秋采收,晒干。蒴果椭圆形,压扁状,背裂,长约8毫米,粟柄上部呈三棱;治肺热喘咳,赤白下痢,小便不利,咽喉肿痛,痈疖疔肿。(④方以下出福州台江区《验方汇集》)⑦治指头炎未成脓者:鲜水竹叶茎叶一握,醋糟少许。
-
铜皮
拼音名:TónɡPí别名:大叶杜仲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尼泊尔水东哥的树皮。单叶互生;叶片薄革质,狭长圆形,长18-35cm,宽7-13cm,先端渐尖至突尖,基部圆或钝,边缘具细小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薄层淡褐色或锈色糠批状绒毛,中、侧脉上疏生爪甲状鳞片,侧脉平行,35-46对。凉功能主治:散瘀消肿;
-
五指山参叶
拼音名:WúZhǐShānShēn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箭叶秋葵Abelmoschussagittifolius(Kurz)Merr.的叶。下部的叶卵形,中部以上的叶卵状戟形、箭形至掌状3-5浅裂或深裂,裂片阔卵形至阔披针形,长3-10cm,无端钝,基部心形或戟形,上面疏被刺毛,下面被长硬毛,边缘具锯齿或缺刻。雄蕊柱长约2cm,平滑无毛;
-
小青藤香
《*辞典》:小青藤香: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XiǎoQīnɡT nɡXiānɡ别名:青藤、滚天龙、青藤细辛来源:为防已科植物 环藤的根。生境分布:生于路边、山野砂土中。功能主治:顺气止痛,解蛇毒,治心胃气痛,发痧,腹痛腹泻,蛇咬伤。附方:①治胃气痛:少青藤香二钱,青木香、木姜子、茴香根各一钱。
-
野葡萄根
《*辞典》:野葡萄根: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YěP TɑoGēn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秋葡萄或刺葡萄的根。冬芽卵形,先端钝圆。原形态:网脉葡萄木质藤本。单叶互生;(江西《草药手册》)④治慢性夫节炎:刺葡萄二两,钩藤根三钱,鲜大活血一两,鲜五味子根一两,鲜三月泡(悬钩子、山莓)一两,鲜百两金一两,娃儿藤根五钱。
-
一柱香
概述:一柱香,中药名,出《贵州民间药物》,为为茜草科假耳草属植物假耳草的全草。叶片薄纸质,卵圆形或长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子房下位,2室,柱头2裂。蒴果近球形。10月采收全草,除尽泥土、杂物,鲜用或晒干备用。一柱香的性味归经:性凉,味辛。归心、肝经。主治目赤红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治眼红肿。”
-
榛子花
拼音名:ZhēnZi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榛和川榛及毛榛的雄花。叶片圆卵形至宽倒卵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凹缺或截形,中央有三角状突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中部以上有浅齿,上面几无毛,下面没脉有短柔毛,侧脉5-7对。雄花序2-7排成总状,长约4cm,花药黄色。果单生或2-6簇生;主外伤出血;
-
青杠膏
《*辞典》:青杠膏: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拼音名:QīnɡG nɡGāo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栎之叶煎煮成的膏。3厘米,先端圆形或钝,基部圆形至浅心形,全缘或有齿状锯齿,幼时有锈色柔毛,老后仅下面除中脉外有蜡质锈色细绒毛,侧脉6~苞片卵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钝头,顶端与壳斗分离,开展;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芙蓉根
拼音名:FúRónɡ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L.的根或根皮。叶宽卵形至卵圆形或心形,直径10-15cm,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具钝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细毛和点,下面密披星状细绒毛;性味:辛;凉归经: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目赤肿痛;注意:孕妇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