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眼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眼草:拼音名:MāoYǎnCǎo别名:打碗棵、打盆打碗、猫眼棵、猫儿眼、肿手棵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猫眼草EuphorbialunulataBunge的全草。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多歧聚伞花序,基部的叶状苞片呈半月形至三角状肾形。肝经功能主治:镇咳;无名肿毒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熬膏外敷或研末调敷。
-
金钱苦叶草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JīnQi nKǔY Cǎo来源:为虎耳草料植物猫眼草的全草。聚伞花序顶生,花序外有叶状的苞片,花茎高5~雌蕊2心皮,花柱极短,子房与萼筒结合。生境分布:常生于向北山坡溪旁石隙或林下之裸岩上。待疮破口出脓后,再用大叶山鸡尾巴草(乌毛蕨科狗脊)根,去毛剥皮,捣细加白糖敷患处。
-
打碗棵
概述:打碗棵为中药名,出自《河北中药手册》,为《河北中药手册》记载的猫眼草之别名。性味:苦,凉,有毒。化学成分:本品含猫眼草素、山柰酚、槲皮素、槲皮苷、山柰酚-3-鼠李糖苷、秦皮乙素、挥发油、生物碱等。乙醇浸剂和水浸剂在体外对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甲链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
细叶大戟
《*辞典》:细叶大戟: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拼音名:X Y D Jǐ别名:打碗科、猫眼草(《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细叶大戟的全草。8月采收,晒干。倒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4枝小伞梗,上生1对或数对对生的苞叶;萼状总苞,先端具4腺体,呈弯月形,或两端有短角;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
-
窄叶大戟
《全国中草药汇编》:窄叶大戟:拼音名:ZhǎiY D Jǐ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窄叶大戟EuphorbiakaleniozenkiiCzerniaev,以全草入药。下部叶鳞片状披针形,淡紫色,上部叶线状披针形,长1.5-3cm,宽1.5-3mm,稀有长6-7cm,宽约4mm的,先端尖或钝尖。主疮疖肿毒;③治疮病及淋巴结结核窄叶大戟、苍耳草、蒲公英各等分。
-
猫眼草膏
处方:鲜猫眼草1斤,大乌豆2升(做腐,用其浆)。制法:上药将草入豆腐浆内,煮熟捞出过淋,熬至成膏。再将轻粉3分、冰片2分、麝香5厘细研,入膏内搅匀,用瓶盛之。此症多在少年,忽于颔下结核,其大有如酸枣者,其小有如元豆者,年深日久,愈结愈多,及一破头,大为费手。摘录:《医学探骊集》卷六
-
人苋
概述:人苋为中药名,即铁苋的别名。见《植物名实图考》。铁苋又名人苋、血见愁、海蚌含珠、猫眼草、痢疾草、野苦麻、叶下双桃、沙罐草。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铁苋菜AcalyphaaustralisL.的全草。性味归经:苦、涩,平。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有止泻作用。
-
金腰
别名:猫眼草来源:虎耳草科金腰Chrysospleniumgrayanum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浙江。功能主治:排脓解毒。外用治黑头疔疮。待疮破口出脓后,再用鲜狗脊根(去毛剥皮),捣烂加白糖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消炎3号
《中草药通讯》(1972;2:14):方名:消炎3号组成:板蓝根30g,猫眼草30g,人工牛黄6g,硇砂3g,威灵仙60g,制南星9g。功效:清热解毒,通经活络。主治:食管癌。用法用量:每服1.5g,日4次。制备方法:制成浸膏干粉。
-
叶下双桃
概述:叶下双桃为中药名,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铁苋之别名。别名:人苋、血见愁、海蚌含珠、猫眼草、痢疾草、野苦麻、叶下双桃、沙罐草。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铁苋菜AcalyphaaustralisL.的全草。性味归经:苦、涩,平。药理作用: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