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瓜
果实具有清心明目,种子具有益气壮阳的功效。苦瓜主治中暑、暑热烦渴、暑疖、痱子过多、目赤肿痛、痈肿丹毒、烧烫伤、少尿等病症。叶大,肾状圆形,长宽各约5-12cm,通常5-7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基部收缩,边缘具波状齿,两面近于光滑或有毛;亦有认为苦瓜浆汁及果实的干浸膏对正常的及糖尿病的兔的降血糖作用并不确实。
-
苦瓜茶
《医疗保健汤茶谱》方苦瓜茶:苦瓜茶以鲜苦瓜、绿茶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风热赤眼者。苦瓜茶产品特点:携带方便,用开水冲泡后当茶饮,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品。健康人夏天冲泡当茶饮,清热解暑,甘苦适中,清爽可口。
-
苦瓜叶
《*辞典》:苦瓜叶: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KǔGuāY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叶片,夏、秋采收。药理作用:苦瓜素可能即系喷瓜素,后者有二种异构体,β-喷瓜素为峻烈的水性致泻剂(α-异构体无此作用),不溶于水,微溶于醇,味甚苦,曾用于肾炎病人以消除水肿,但剂量不能过大,应用次数不能太多。
-
苦瓜属
中文名苦瓜属拼音名kuguashu拉丁名Momordica中国植物志73(1):188描述MomordicaL.苦瓜属,葫芦科,约40余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6种,其中苦瓜M.charantiaL.供蔬食,木鳖子M.cochinchinensis(Lour.花黄色或白色,单性同株或异株,雌花单生,具柄,雄花单生或排成总状花序、伞房花序,有苞片或无苞片;
-
苦瓜子
《*辞典》:苦瓜子:出处:《纲目》拼音名:KǔGuāZǐ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种子。化学成份:含水分8.6%,灰分21.8%,纤维19.5%,碳水化物16.4%,脂肪油31.0%。油中含丁酸1.8%,棕榈酸2.8%,硬脂酸21.7%,油酸30.0%,α-桐酸43.7%。功能主治:①《纲目》:益气壮阳。
-
苦瓜酒
苦瓜酒制作方法选择瓜形长的苦瓜品种,待瓜条充分伸长长粗,果皮青绿色,种子开始发育但种皮尚未木质化时装入容器,一般以密封性好的旋口罐头瓶为好。如瓶小瓜长,可用手扮开,切忌用刀或金属器械切割,以免污染酒质。将酒瓶封好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该酒可预防治疗扁桃腺炎、感冒、咳嗽等疾病。
-
米来瓜
别名:南葛、苦瓜、苦瓜蒌来源:葫芦科米来瓜ThladianthahenryiHemsl.,以块根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功能主治:败火,温补,调气。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苦瓜藤
《*辞典》:苦瓜藤: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KǔGuāT nɡ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茎。性味:苦,寒。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痢疾,疮毒,牙痛。治火牙痛,外洗疮毒。②《陆川本草》:治小儿胎毒。红痢煎水服,白痢煎酒服。(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苦瓜膏
处方:苦瓜(即癫葡萄)不拘多少。制法:捣烂,以盐卤浸收,不可太稀,愈久愈好。功能主治:蛇头毒。用法用量:凡遇蛇头毒,取1匙敷患上,外以绢缚过1夜,痛止即愈。摘录:《疡医大全》卷十九引陈伯迪方
-
马瓟瓜
概述:马瓟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王瓜之别名。别名:雹瓜,马瓟瓜、苦瓜莲、吊瓜、土瓜来源及产地:葫芦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Ser.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通乳。化学成分:果实含豆甾-7-烯醇、α-菠菜甾醇、β-胡萝卜素、番茄烃等。
-
治消渴丸
《普济方》卷一七七引《十便良方》:方名:治消渴丸组成:麦门冬(用上元柏桥鲜肥者)2大两,黄连(九节大者)1两。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饮送下,1日2次。但服2日,其渴必定。制备方法:上为末,以肥苦瓜汁浸麦门冬经宿,然后去心,即于臼中捣烂,纳黄连末臼中,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
清白饮
《辨证录》卷一:方名:清白饮组成:丹皮3钱,柴胡2钱,前胡2钱,白芍1两,青蒿3钱,人参1钱,甘草1钱,半夏1钱,青皮2钱,炒栀子2钱,茯苓3钱,当归3钱。主治:冬月妇人伤寒,发热至6-7日,昼则了了,夜则话语,如见鬼状,按其腹则大痛欲死。用法用量:水煎服。主治:羊毛疔。用法用量:隔水温热服。加姜汁、童便更妙。
-
雄矾瓜蒂散
《医方考》卷三:方名:雄矾瓜蒂散组成:雄黄5分,明矾5分,苦瓜蒂(炒)5分。主治:虫证。用法用量:酒服。制备方法:共为末。各家论述:虫动则流涎,胃痒则令呕,脉平者,得平人无病之脉,不迟不数,无寒无热也。雄黄气悍,明矾苦涩,杀虫之品也;佐以瓜蒂之善涌,则虫立吐而出矣。虚而不能吐者,宜主伤寒门乌梅丸。
-
苦瓜霜
处方:火消2钱半,青黛5钱,槟榔衣1两(煅黑)。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牙疼。用法用量:先将大苦瓜1个,蒂旁切落1片,纳药于内,挂当风处,俟皮上取白霜取贮听用。摘录:《喉舌备要》
-
苦瓜花
《*辞典》:苦瓜花: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拼音名:KǔGuāHuā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花。性味:《闽南民间草药》:苦,寒,无毒。功能主治:①《闽南民间草药》:止痢疾。②江西《草药手册》:治胃气疼。附方:治急性痢疾:取鲜苦瓜花十二个,捣烂取汁。和蜜适量;赤痢加入红曲一钱,白痢加入六一散三钱,开水冲服。
-
苦瓜根
《*辞典》:苦瓜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KǔGuāGēn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夏、秋采收。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痢疾,便血,疔疮肿毒,风火牙痛。附方:①治痢疾腹痛、滞下粘液:苦瓜根二两,冰糖二两。(《众集验方》)②治大便带血:鲜苦瓜根四两。
-
香枣丸
《瑞竹堂方》卷二:方名:香枣丸组成:苦丁香。主治:十种蛊气病。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大枣汤送下,空心服之立效,3服必愈。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熟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各家论述:《医方考》:诸臌胀内热,此方主之。苦丁香,即苦瓜蒂也,散用之则吐,丸用之则泻,凡有形之邪无不出之,亦良方也。
-
苦瓜楞
苦瓜楞是指三伏季节产的一种鹿茸(白鹿)表面形成的楞状突起,形同苦瓜果实的表面突起,称苦瓜楞。
-
苏危散
《寿世保元》卷五:组成:苦瓜蒂5钱,川芎(炒)3钱,草乌(炒)3钱,香白芷3钱,牙皂(炒)3钱,细辛3钱,胡椒1钱,麝香少许。用法用量:用小竹筒将药少许吹入肛内即通。制备方法: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