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肉
中医认为鹿肉具有补脾中、益气力、强五脏的作用,还可补虚劳羸瘦、壮阳益精、养血益容。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鹿肉属于纯阳之物,补益肾气之功为所有肉类之首,故对于新婚夫妇和肾气日衰的老人,吃鹿肉是很好的补益食品,对那此经常手脚冰凉的人也有很好的温煦作用。性味甘,温。"③《饮膳正要》:"味甘,温,无毒。
-
鹿肉羹
概述:鹿肉羹以鹿肉为主要原料,具有益气养血,通乳的功效,适用于虚劳羸弱、产后无乳者。做法:将鹿肉洗净,切成细片,加清水1000毫升,放入五味调料,与鹿肉共煮,至鹿肉烂熟成羹即可。鹿肉其性温味甘,有补五脏、调血脉的作用,可治虚劳羸瘦、产后无乳。用法:食肉喝汤,空腹食。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鹿肉汤
《千金》卷三:鹿肉汤:处方:鹿肉4斤,干地黄3两,甘草3两,芎3两,人参2两,当归2两,黄耆2两,芍药2两,麦门冬2两,茯苓2两,半夏1升,大枣20枚,生姜2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鹿肉汤即羊肉黄耆汤以鹿易羊,加人参、半夏健运中气,鹿肉填补督肾,洵为产后虚羸劳损之神丹,专于妇人科者急须着眼。
-
鹿头肉粥
《圣济总录》:鹿头肉粥:处方:鹿头肉150克蔓荆子15克高良姜香子(炒)各10克粳米100克制法:将蔓荆子、良姜、香子捣箩为末,每用10克。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利湿消肿。主治:妊娠四肢虚肿,喘急胀满。用法用量:每次4钱匕,先以水5盏,煮鹿肉,候水至3盏,去肉,下白米1合及药末,候米熟,下少五味调和得所。
-
鹿羹
处方:鹿肉不拘多少。主头肉又治烦惫多梦,蹄治脚膝酸,血治肺痿吐血及崩带下。用法用量:上洗净控干,先以盐、酒(多)、醋(少)浴过,用花椒、莳萝、茴香、红豆、桂花(如无,桂皮代之),俱为细末,量肉多少下之,却将酒、醋、酱油拌匀,加葱白数茎,入银器或瓦器内,密封其口,用重汤慢火煮,候软烂,方可食。
-
鹿肉臛
处方:鹿肉(洗,切)4两。功能主治:产后乳无汁。用法用量:上用水3碗,以五味煮肉作臛,任意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麋肉
《*辞典》:麋肉: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M R u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肉。性味:①《食性本草》:大热。②《饮膳正要》:味甘,温,无毒。治虚劳不足,腰脚软弱。①孟诜:益气补中,治腰脚。③《医林纂要》:补肾益精,健骨充髓。略同鹿肉。注意:①陶弘景:不可合虾及生菜、梅、李果实食之,皆病人。
-
牛羹
《臞仙活人心方》:组成:黄牛肉不拘多少(用活动肥嫩之肉)。功效:止吐泄,安中益气,养脾胃。用法用量:洗净,其制法与鹿肉同。但心、肝、肚不必重汤,只可就锅中煮糜烂食之,惟肾可批开剥去内外皮膜,用盐酒多醋少浴浸一时,入香油、椒料打拌匀,烧沸撺食;惟髓取出,以葱、花椒末同下在酒中。
-
全鹿膏
《惠直堂方》卷一:组成:鹿肉(全)1只(去油筋净),杞子10斤。功效:补虚。熬至半,滤出,再入泔、水各25斤,熬至半,去滓;合3次汁,共熬至1斗,余用绵子滤过,入真龟胶1斤收之。每日5钱,陈酒化下。
-
椒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椒汤:处方:蜀椒6升(未经蒸者,用生绸作袋子2个,每个长8-9寸,纳椒入袋中,实筑之,仍缝袋口)。功能主治:脚气挛肿,腰胯不随。若两脚觉痹牵风如虫行,头项肢体,皆有汗出,腹中鸣,此是气下,即止。若觉微利,此是病状通泄也。注意:宜食酥蜜姜汤并鹿肉。主治:虫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