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赤白痢
久赤白痢为病证名,指日久不愈的赤白痢。《诸病源候论》卷十七:“久赤白痢者,是冷热乘于血,与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久不瘥也。”治宜益气固肠,用乌梅丸,或调中益气丸加黄连、枳壳。
-
黄柏丸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黄柏丸:处方:黄柏(去粗皮)30克黄连(去须,炒)60克熟艾15克黄芩(去黑心)30克制法:上四味,捣罗为末。用白蜜90克炼熟,加醋30克溶化,人前药末和捣,丸如梧桐子大。《赤水玄珠》卷八:方名:黄柏丸组成:黄柏(蜜炙令香黄色)1两。制备方法:上为末,端午节午时合,用蒸饼和丸,如绿豆大。
-
神效朱砂丸
《圣惠》卷五十九:方名:神效朱砂丸组成:朱砂1分,定粉1分,粉霜1分,巴豆1分。主治:久赤白痢不愈,日夜度数无恒。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以冷酒汤送下。制备方法:上同研如面,用水浸蒸饼和丸,如绿豆大。用药禁忌:忌食热物。
-
鹿角芜荑丸
处方:鹿角屑1分,芜荑仁1分(炒),附子1分(炮裂,去皮),赤石脂半两,黄连1分(去须,炒),地榆1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久赤白痢不止,腹痛。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1日3-4次。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
黄锁梅根
《*辞典》:黄锁梅根: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Hu nɡSuǒM iGēn别名:锁梅根、钻地风(《滇南本草》),锁地风(《滇南本草》整理本),黄泡刺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红锁梅、乌泡(《云南中草药》),黄泡、倒竹伞、三月泡(《文山中草药》),雀不站、黄茨果(《云南中草药选》)。花期春季。水煎,点水酒眼。
-
栗花
《*辞典》:栗花:出处:《日用本草》拼音名:L Huā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花。化学成份:花含精氨酸。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微苦涩。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涩,无毒。功能主治:治泻痢,便血,瘰疬。②《滇南本草》:治日久赤白痢疾,大肠下血。③《四川中药志》:治小儿消化不良及腹泻不止。
-
紫笋茶散
《圣惠》卷五十九:方名:紫笋茶散组成:紫笋茶1两(捣为末),腊月狗头骨1两半(烧灰)。主治:久赤白痢。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云实丸
《圣惠》卷五十九:方名:云实丸组成:云实2合,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龙骨1两(末),女萎1两(半)。主治:久赤白痢不愈,羸困。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
姜附丸
《朱氏集验方》卷三:姜附丸:处方:香附子1斤(大者,去毛皮,泔浸3宿,春夏1宿,滤出水,净洗,入银石器内用井水煮,上有2寸分水方可,入大蒜20枚,去皮铺在上,慢火煮,候蒜烂,以竹箸搅,以蒜汁干为度,滤出焙干用),神曲(炒黄)4两,干姜(生)4两,荜茇2两,丁皮2两,胡椒2两,缩砂仁2两。主治:心肺伤动,冷痛。
-
狗头骨
⑤《医学入门》:补虚壮阳,治头风眩,主崩中带下,血痢,烧灰,酒下。(《圣惠方》紫笋茶散)②治久痢、劳痢:狗头骨(烧灰为末)、干姜、莨菪(焦炒见烟)。(《千金方》)④治妇人赤白带下久不止:狗头烧灰细研,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暖酒调下一钱。(《仁斋直指方》)⑨治鼻中息肉:狗头灰方寸匕,苦丁香半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