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蜀葵
拼音名:Hu nɡShǔKu 别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来源: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manihot(L.秋季收种子,晒干。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种子: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根、叶:外用治疔疮,腮腺炎,骨折,刀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黄蜀葵花
《*辞典》:黄蜀葵花:出处:《嘉佑木草》拼音名:HuánɡShǔKuíHuā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花朵。原形态:黄蜀葵(《香奁集》),又名:黄葵(《说文》),侧金盏、秋葵(《群芳谱》),棉花葵(《植物名实图考》),黄秋葵、金花捷报、水棉花、棉花七、棉花蒿、小棉花、溪麻、野芙蓉、野甲花。性味与归经:甘、寒。
-
黄蜀葵根
《*辞典》:黄蜀葵根:出处:《纲目》拼音名:Hu nɡShǔKu Gēn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根。化学成份:含粘液质约16%,系由阿拉伯聚糖12.30%、半乳聚糖13.19%、鼠李聚糖8.08%、淀粉16.03%、蛋白质6.38%、草酸钙17.61%等所组成。①《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水煎,酌加冰糖化服。
-
黄蜀葵茎
《*辞典》:黄蜀葵茎: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拼音名:Hu nɡShǔKu Jīnɡ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茎或茎皮。性味:甘滑,微寒,无毒。功能主治:和血,除邪热。治产褥热,烫火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附方:①治气血虚:蜜炙黄蜀葵茎及根一两,星宿菜二钱。用鸡汤煎服或水煎取汁,煮鸡蛋两只,加甜酒少许服。
-
秋葵属
中文名秋葵属拼音名qiukuishu拉丁名Abelmoschus中国植物志49(2):52属下物种长毛黄葵、刚毛黄蜀葵、黄葵、黄蜀葵、黄蜀葵(原变种)、箭叶秋葵、咖啡黄葵、木里秋葵、秋葵
-
花叶散
《绛囊撮要》:花叶散:处方:鲜侧柏叶、瓦花。功能主治:火丹。摘录:《绛囊撮要》《普济方》卷二九二引《仁存方》:组成:黄蜀葵15朵(去蒂),桑叶25片。主治:瘰疬,漏疮,恶疮,妇人乳痈,无论痛与不痛,多年不愈者。用法用量:每用少许,疮干,用麻油调涂,疮湿干掺。制备方法:上窨干为末,入乳香半分,研匀。
-
黄蜀葵叶
《*辞典》:黄蜀葵叶: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Hu nɡShǔKu Y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叶片。性味: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滑,无毒。②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甘,滑,微寒。功能主治:《福建民间草药》:托疮解毒,排脓生肌。附方:①治痈疽:鲜黄蜀葵叶一握,洗净后和冬蜜共捣烂,敷患处,月换两次。
-
黄蜀葵子
《*辞典》:黄蜀葵子:出处:《本草衍义》拼音名:Hu nɡShǔKu Zǐ来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种子。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痈肿,跌扑损伤,骨折。②《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附方:①治小便不通: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盏,顿服。
-
秋葵
拼音名QiūKuí别名黄秋葵、羊角豆、咖啡黄葵、毛茄、黄蜀葵。花于6-8月采摘,晒干。蒴果筒状尖塔形,长10-25cm,直径1.5-2cm,先端具长喙,疏被糙硬毛;寒功能主治利咽;主咽喉肿痛;秋葵的营养价值秋葵含有果胶、牛乳聚糖等,具有帮助消化、治疗胃炎和胃溃疡、保护皮肤和胃黏膜之功效,被誉为人类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