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黍根
《*辞典》:黍根:出处:《纲目》拼音名:ShǔGēn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黍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黍米条。性味:《纲目》:辛,热,有小毒。功能主治:《纲目》:治妊娠尿血。丹黍根、茎,煮汁服,利小便,止上喘。附方:治腹水胀满:鲜赤黍根二两,砂仁二钱。开水适量,冲炖,饭后服。(福建)摘录:《*辞典》
-
高粱根
《*辞典》:高粱根:出处:《纲目》拼音名:GāoLi nɡGēn别名:蜀黍根、瓜龙(《纲目》),高粱七(《贵州草药》)。功能主治:平喘,利尿,止血。安神定志。(《纲目》)②治横生难产:高粱根,阴干,烧存性,研末,酒服二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④治喘咳:高粱七五钱,蒸冰糖服。
-
黍茎
《*辞典》:黍茎: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ShǔJīnɡ别名:黍穰(《补缺肘后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黍米条。性味:《纲目》:辛,热,有小毒。功能主治:治小便不利,水肿,妊娠尿血。③《纲目》:丹黍根、茎煮汁服,利小便,止上喘。④治疮肿伤风、中水剧痛者:黍镶烧烟,熏令汗出。
-
黍米
小穗卵状椭圆形,长约4~本植物的根(黍根)、茎(黍茎),以及稷的种子(稷米),稷的茎(糜穰)亦供药用,各详专条。含油5.07%,其中脂肪酸,主为棕榈酸,以及廿四烷酸、十七烷酸、油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太阴经。③孟诜:患鳖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
-
红秫散
处方:红秫黍根2两,萹蓄1两半,灯草100根。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便不通,上喘。用法用量:每服5钱,用河水2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六引《朱氏集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