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血藤
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等的藤茎·小血藤:小血藤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选》。治跌打损伤,痨伤吐血,心胃气痛,筋骨肢节酸痛,脚气,痿蹙,月经不调。原形态:多年生木质藤本,高达2米,单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3~"②《分类草药性》:"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
-
血藤
木兰科翼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等的藤茎·《中医大辞典》·血藤:血藤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别名:小血藤、活血藤、黄皮血藤、气藤。8厘米,先端尖尾状或短尖尾状,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稀细齿;功能主治:养血消瘀,理气化湿。治痨伤吐血,肢节酸疼,心胃气痛,脚气痿痹,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
小花五味子根
拼音名:XiǎoHuāWǔWèiZǐGēn别名:香石藤、铁骨散、过山龙、小血藤、满山香、小密细藤、接筋藤、黄袍、五味子、萝松根、大伸筋、小花五味子藤、黄袍小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小花五味子的根。花单性,雌雄异株;性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理气活血。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
水伤药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ShuǐShānɡY o别名:水疔药、血经草(《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狭萼珍珠菜的全草。苞片披针形,花萼5裂,裂片狭披针形,渐尖;功能主治:行气破血,消肿,解毒。治经闭,劳伤,疔疮。②治经期头晕,小腹疼痛:水伤药五钱,小血藤三钱,蓝布正四钱。
-
气藤
概述:气藤为中药名,出自《贵州草药》,为《四川中药志》记载的血藤之别名。别名:小血藤、活血藤、黄皮血藤、气藤来源及产地: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henryiClarke或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Rehd.etwils.等的藤茎。治跌打损伤,痨伤吐血,心胃气痛,筋骨肢节酸痛,脚气,痿蹙,月经不调。
-
香石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石藤:拼音名:XiānɡSh T nɡ别名:小密细藤、小血藤来源:木兰科香石藤Schisandralancifolia(Rehd.etWils.)A.C.Smith[S.sphenantheravar.lancifoliaRehd.etWils.],以全株、果入药。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10cm,宽1-3cm,先端渐狭或突尖,基部渐窄,边缘具不明显的细齿或下部全缘;
-
细香葱
《*辞典》:细香葱: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X XiānɡCōnɡ别名:绵葱(《本草正义》),火葱(《重庆草药》)。功能主治:《重庆草药》:通气发汗,除寒解表,治风寒感冒头痛。煎水热服。④治无名肿毒:细香葱头三两。⑤治扭伤肿痛不消:细香葱头七个,面粉四两,黄栀子三钱,土地榆二两,小血藤二两。
-
黄龙藤
出处:黄龙藤收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蔓草类,说"黄龙藤生云南山中。单叶互生,革质;叶片卵形、长圆状卵形或狭长圆状卵形,长7-11(-17)cm,宽2-3.5(-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钝下延至叶柄,上面干时褐色,下面带苍白色,疏生腺齿或有时全缘,侧脉4-8对,网脉稀疏。性味:苦;性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五香藤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拼音名:WǔXiānɡT nɡ别名:蛇毒药、拔毒散、铁骨散、小红袍、岩青叶(《云南中草药》),黄龙藤、通气香、小血藤(《云南中草药选》)。全年可采,根、茎藤切片,晒干;花期夏季。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治流感,毒蛇、狂犬咬伤,风湿麻木,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痈肿疮毒。
-
妇女止痛酒
处方:小红花1两,茶香根2两,刮金板5两,香附子2两,小血藤3两,月月红6两,对月草6两,茴香根2两,血当归3两,茜草根3两,女儿茶3两,益母草6两,三月记根3两。制法:用干酒10斤,泡十日即成。功能主治:肚痛,腰痛,月经不调。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
-
白鸡屎藤
《*辞典》:白鸡屎藤: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B iJīShǐT nɡ别名:臭皮藤、臭茎子、迎风子(《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毛鸡屎藤的根或全草。小枝密被白色柔毛。花期秋季。功能主治:治黄疸,痢疾,食积,痞块,经闭。(《贵州民间药物》)②治肝炎:白鸡屎藤、水苏麻、大小血藤、白薇各三至五钱。
-
红子根
功能主治:功在清热凉血,活血。治虚劳骨蒸,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辞典》·红子根: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HónɡZǐGēn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根。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涩,无毒。附方:①治干病、经闭、骨蒸潮热:红子根、红藤、大血藤、小血藤、石泽兰、三白根、红孩儿。
-
小花五味子藤
拼音名:XiǎoHuāWǔW iZǐT nɡ别名:香石藤、大伸筋、铁骨散、小密细藤、接筋藤、黄袍小血藤、满山香[云南]来源:为木篮科北五味子属植物小花五味子SchisandramicrantbaA.C.Smith.以根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单叶互生;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理气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胃痛,月经不调,肾炎。
-
劳伤药酒
《伤科方书》:劳伤药酒:处方:红花2钱,黄芩5钱,乌药5钱,白茯5钱,生地5钱,当归6钱,加皮5钱,骨脂3钱,杜仲5钱,牛膝5钱,枳壳3钱,桃仁4钱,远志5钱,续断3钱,麦冬5钱,秦艽5钱,丹皮5钱,枸节5钱,桂枝3钱,香附3钱,泽泻5钱,胡索5钱,虎骨8钱,枸杞子6钱,白胡根3两,胡桃肉4两,大枣头3两。
-
滴血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滴血根:别名:小血藤来源:菊科滴血根Wedeliaurticaefolia(Blume)DC.,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四川、云南、贵州。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温经,通络,养血,活血,补肾。主治肾虚腰痛,气血虚弱,跌打损伤。
-
红铁泡刺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H nɡTiěP oC 别名:乌龙须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红铁泡刺的根。单叶互生,有柄,阔卵圆形,5裂,长6.5~萼片密被淡褐色长柔毛。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痛。治吐血,全身出血斑,腹泻,劳伤疼痛。④治劳伤疼痛:红铁泡刺五钱,白龙须一钱,小血藤、水黄连、黑骨头各三钱。
-
花叶矮沱沱
《*辞典》:花叶矮沱沱: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HuāY ǎiDu Du 别名:地黄连(《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花叶细辛、花叶寻胆(《四川中药志》)。复叶互生,小叶3片,上面触之粗糙,下面有短柔毛;附方:①治跌打损伤:花叶矮沱沱、阎王刺、小血藤、地胡椒。②治风湿病:花叶矮沱沱、岩豆藤、破骨风、筋骨草。
-
绿叶五味子
拼音名:LǜYèWǔWèiZǐ别名:内风消、小血藤、过山风、自钻、风沙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绿叶五味子的藤茎或根。叶片卵状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稀披针形,通常最宽处在中部以下,长4-16cm,宽2.5-8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楔形,边缘有锯齿或波状疏齿,近基部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网脉两面明显。
-
蓑草根
春、夏采收,晒干。总状花序密生淡黄褐色的绒毛,2~小穗长4.5~第一花雄性或中性,外稃透明膜质,内稃较外稃稍短或退化;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上。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行气破血,治妇女痨病经停及潮热。附方:治痨病经停:蓑草根二两,红子根一斤,红藤四两,小血藤根一两,茜草根二两,百节藕四两。
-
透骨香根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云南白珠树的根。生境分布:产四川、贵州等地。附方:①治风湿关节疼痛:透骨香根一两,小血藤五钱,白龙须一钱,牛膝五钱。(《贵阳民间药草》)②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经闭:透骨香根三至四钱,煎服;(《云南中草药选》)③治劳伤吐血:搜山虎、霸王七、竹节七。
-
云南五味子根
拼音名:YúnNánWǔWèiZǐGēn别名:香石藤、铁骨散、小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云南五味子的根和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henryiClarkevar.yun-nanensisA.C.Smit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片,晒干。单叶互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2300m的阔叶林中。性温功能主治:理气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