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酸
概述:油酸(oleicacid)是指含18个碳原子和1个双键的ω-9系单不饱和脂肪酸。按其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按含双键数目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按羧酸的空间结构又分为顺式和反式脂肪酸。顺-9-十八烯酸;十八烯酸;再经二次压榨,除去软脂酸,最后经脱水精制而得成品。
-
131I-油酸三酯和131I-油酸吸收试验
概述:试餐中的131I-油酸三酯在肠道经胰液中脂肪酶消化分解后而吸收,可以反映胰腺功能,而131I-油酸中的油酸不需胰酶消化,可直接被吸收,可以检测小肠吸收功能。准备:口服复方碘液,花生油和水,甾便器、采血试管。注意事项:1、胃排空率,体内粪便脂肪代谢和贮存,131I-经尿路排出的速度均可影响血中的放射性。
-
大风油
《中医大辞典》·大风油:大风油为中药名,出自《是斋百一选方》。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入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攻毒杀虫。次大风子油酸的二乙胺盐有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制法:上以草乌尖为末,入麝研匀:次用大风子油,瓷盒子盛,于火上调匀。功能主治:肺风,面赤鼻赤。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
-
大枫油
概述:大枫油为中药名,出自《普济方》,即《本草纲目》记载的大风子油的别名。别名:大风油来源及产地:大风子科植物泰国大风子HydnocarpusanthelminticusPierreexLaness.等种仁的脂肪油。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入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攻毒杀虫。次大风子油酸的二乙胺盐有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
-
药茴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药茴香:拼音名:Y oHu Xiānɡ来源:伞形科药茴香PleurospermumgiraldiiDiel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陕西。功能主治:温中理气,健脾燥湿。治胃寒腹痛,腹胀,不思饮食,白带。总苞片5-7,卵状椭圆形,白色膜质,顶端羽状细裂,常带紫色;性味:味辛;带下清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
虎膏
另报道含肉豆蔻酸3.01%,棕榈酸26.75%,硬脂酸10.64%,十四碳烯酸5.58%,十六碳烯酸5.60%,十六碳二烯酸0.21%,十六碳三烯酸0.16%,十八碳烯酸(即油酸)37.93%,十八碳二烯酸(即亚油酸)6.19%,十八碳三烯酸(即亚麻酸)6.78%,及C18以上的不泡和脂肪酸(以廿碳烯酸计算)1.74%,又含不皂化物0.41%。
-
杏仁油
概述:杏仁油的主要成分为油酸与亚油酸,瑞芳杏仁油的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总和为95%。此外还含有维生素E,其中以a生育酚和g生育酚为主。因此该油种不仅具有十分优良的营养作用,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杏仁油的用途:甜杏仁核的油脂可用于烘烤及制做糕点。
-
大枫子
概述:大枫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品汇精要》。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入肝、脾、肾经。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攻毒杀虫。或研如泥,去油,以麻油调敷。种子含多量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大风子油酸、次大风子油酸种子含异叶大风子腈苷等。药理作用:大风子油有抗麻风、抗结核作用,但对机体组织均有刺激性,毒性较大。
-
椰子油
《*辞典》:椰子油: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YēZiY u来源:为棕榈种植物椰子的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所榨取的油。油中含游离脂肪酸20%,羊油酸2%,棕榈酸7%,羊脂酸9%,脂蜡酸5%,羊蜡酸10%,油酸2%,月桂酸45%。椰子油的甾醇中含豆甾三烯醇4.5%,豆甾醇及岩藻甾醇31.5%,α-菠菜甾醇及甾醇6%,β-谷甾醇58%。
-
鲤鱼脂
《*辞典》:鲤鱼脂:出处:《实疗本草》拼音名:LǐY Zhī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脂肪。脂肪中的脂肪酸,饱和者有硬脂酸及少量肉豆蔻酸、棕榈酸;不饱和者有亚油酸,油酸,可能尚有亚麻酸。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主诸痫,食之良。②《日华子本草》:治小儿痫疾,惊忤。
-
皂化
酯在碱性水溶液中水解而生成盐和醇,这种反应叫皂化。油脂(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跟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生成肥皂(高级脂肪酸钠盐)和甘油。这个反应最初应用于由动、植物油脂、软脂酸和油酸的混合甘油酯)加苛性碱水解来制造肥皂脂肪酸钠或钾和甘油,因此这类反应被称为皂化反应。
-
翅果油
翅果油由卫生部于2011年1月18日《关于批准翅果油等2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2011年第1号)》批准为新资源食品。食用量:≤15克/天质量要求:性状: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油酸(C18:1)≥28%亚油酸(C18:2)≥42%亚麻酸(C18:3)≥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
元宝枫籽油
食用量:≤3克/天质量要求:性状: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亚油酸C18:2≥30.0%油酸C18:1≥15.0%神经酸C24:1≥3.0%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
牡丹籽油
食用量:≤10克/天质量要求:性状: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亚麻酸C18:3≥38.0%亚油酸C18:2≥25.0%油酸C18:1≥21.0%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
棕榈仁油
密度:0.930(15/15℃)熔点:24-30℃性状:白色脂肪。用途:用于制肥皂、脂肪醇、脂肪胺等。精油可供食用。制备或来源:由油棕果实的果仁所得的脂肪。主要是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油酸的甘油酯,与棕榈油显然不同。碘值:14-22皂化值:245-255
-
盐肤木果油
概述:盐肤木果油是以漆树科盐肤木属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果实为原料,经气爆、压榨、浸提、过滤等工艺而制成。质量要求:性状:黄色透明油状液体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油酸(C18:1)≥52%亚油酸(C18:2)≥14%棕榈酸(C16:0)≥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
长柄扁桃油
概述:长柄扁桃油是以蔷薇科桃属扁桃亚属长柄扁桃的种仁为原料,经炒制、冷榨、过滤等工艺而制成。质量要求:性状:黄色透明油状液体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油酸(C18:1)≥70%亚油酸(C18:2)≥26%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2.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
光皮梾木果油
概述:光皮梾木果油是以山茱萸科梾木属光皮梾木的果实为原料,经压榨、过滤、脱色、脱臭等工艺而制成。质量要求:性状:黄色透明油状液体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亚油酸(C18:2)≥38%油酸(C18:1)≥20%棕榈酸(C16:0)≥1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
玉苏子
概述:玉苏子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为《饮片新参》记载的白苏子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白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果实。产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性味:辛,温。功能主治:下气,消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化学成分:本品含脂肪油,主要为亚麻油酸脂。
-
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fattyacid)是指碳链上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如油酸(C18:1)、棕榈油酸(C16: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按其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按含双键数目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
单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fattyacid;MUFA)是指碳链上含有一个双键的脂肪酸。如油酸(C18:1)、棕榈油酸(C16:1)。脂肪酸是一类羧酸。其结构通式为CH3(CH2)nCOOH。按其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按含双键数目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
鹅臎
化学成份:尾脂腺(又名尾腺或羽脂腺)分泌一种含脂蜡的液体,其组成为:水分60.807%,固形物39.193%,蛋白质17.966%,乙醚溶出部分18.777%、溶性灰分0.371%,不溶性灰分0.336%,高级醇7.423%,油酸5.848%,低级脂肪酸0.373%,卵磷脂0.233%。功能主治:《日华子本草》:治聤耳及聋,纳之。
-
MUFA
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fattyacid;MUFA)是指碳链上含有一个双键的脂肪酸。如油酸(C18:1)、棕榈油酸(C16:1)。脂肪酸是一类羧酸。其结构通式为CH3(CH2)nCOOH。按其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按含双键数目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
白鹅膏
《*辞典》:白鹅膏:出处:《别录》拼音名:B i Gāo别名:白鹅脂(《千金 食治》)。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鹅肉条。化学成份:鹅脂主含甘油三油酸酯、甘油三棕搁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性味:甘,凉。①《开宝本草》:微寒。②《日华子本草》:润皮肤。消痈肿,解礜石毒。④《本草从新》:祛风,润燥。
-
盐地碱蓬籽油
概述:盐地碱蓬籽油是以藜科碱蓬属盐地碱蓬(Suaedasalsa(L.)pall)种子为原料,经萃取、脱色、过滤等工艺而制成。质量要求:性状:淡黄色至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亚油酸(C18:2)≥50%油酸(C18:1)≥10%亚麻酸(C18:3)≥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
美藤果油
概述:美藤果油是以大戟科美藤果(PlukenetiavolubilisL.)种籽为原料,经脱壳、粉碎、压榨、过滤等工艺而制成。质量要求:性状: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亚麻酸(C18:3)≥35%亚油酸(C18:2)≥30%油酸(C18:1)≥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
水飞蓟籽油
概述:新食品原料水飞蓟籽油是以菊科水飞蓟属水飞蓟籽为原料,经冷榨、过滤等工艺制成。质量要求:性状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亚油酸(C18:2)≥40%油酸(C18:1)≥30%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2.卫生安全指标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
皂化值
皂化值指1克油脂完全皂化时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在1克油脂等中游离的和化合在酯内的脂肪酸的含量。例如棕榈油主要是棕榈酸和油酸的甘油酯,它的皂化值是195~205;棕榈仁油主要是月桂酸、豆蔻酸和油酸的甘油酯,它的皂化值是245~255。测定时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酒精溶液,加热充分皂化后,再用标准酸溶液反滴定。
-
磨盘草子
《*辞典》:磨盘草子: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拼音名:M P nCǎoZǐ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的种子。化学成份:种子中含油约5%,其中脂肪酸成分有:油酸41.3%,亚油酸26.67%,亚麻酸6.80%,硬脂酸11.17%和棕榈酸5.08%。又含非皂化物质约1.77%,系谷甾醇。②治痈疽肿毒:磨盘草子实一枚,研末,开水冲服;
-
冬瓜籽
冬瓜籽的药用价值很高,有清肺去痰之功,无副作用,但瓜籽必须是子仁饱满。冬瓜子所含有的植物油中的亚油酸等物质,是润泽皮肤的美容剂。现代营养研究发现,冬瓜子中含有皂甙、脂肪、瓜氨酸、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
-
乙醇胺皂
乙醇胺皂为长链脂肪酸与乙醇胺类中和而成的肥皂。能溶于水和烃类溶剂。pH值在8左右。在硬水中有很好的泡沫作用。一般用作乳化剂和洗涤剂,例如乳化漆乳化剂、皮革软化剂、可溶性切削油、纤维防静电润滑剂、农药乳化剂、石油破乳化剂等等。三乙醇胺油酸皂或硬脂酸皂,因对皮肤无刺激性,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
棕榈油
密度:0.921-0.925(15/15℃)熔点:27-50℃用途:粗油用于制肥皂和热镀锡。精炼油可供食用。制备或来源:由新鲜油棕果实(含油约40~45%)的果肉所得的脂肪。备注:碘值40-58。皂化值195-205。因含有胡罗卜素而呈深黄色,须经精炼、脱色、脱臭处理才能除去。主要是棕榈酸和油酸的甘油酯。
-
瓠子子
《*辞典》:瓠子子: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H ZǐZǐ来源:葫芦科植物瓠子的种子。油中含饱和脂肪酸22.7%、油酸18.7%、亚油酸58.6%。功能主治:《滇南本草》:煎汤,治哑瘴;治棒疮跌打,搽之;与生姜同撮,治咽喉肿疼。
-
鸡屎藤果
《*辞典》:鸡屎藤果: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拼音名:JīShǐT nɡGuǒ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鸡屎藤的果实。化学成份:果实含熊果酚甙0.69%、齐墩果酸1.5%、卅烷、氢醌以及酚、萜醛、丁醛、乙酸、丙酸等挥发性成分。种子含油约9%,其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含量都在10%以上;非皂化部分含甾醇约20%。又可为冻疮药。
-
共轭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linoleicacid;CLA)是指含18碳原子2个共轭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反刍动物产品中。
-
亚油酸钴皂
分子式:Co[CH3(CH2)4(CH=CHCH2)2(CH2)6COO]2亚油酸钴皂为棕色无定形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由亚油酸钠皂与硫酸钴溶液反应制得。用作油漆干燥剂。
-
油酸钴皂
分子式:Co[CH3(CH2)7CH=CH(CH2)7COO]2油酸钴皂为棕色无定形粉末。熔点235℃。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或乙醚。由油酸钠皂与硫酸钴溶液反应制得。用作油漆干燥剂。
-
油酸锌皂
分子式:Zn[CH3(CH2)7CH=CH(CH2)7COO]2油酸锌皂为蜡状固形物。熔点70℃。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微溶于丙酮。由油酸钠皂与硫酸锌溶液反应制得。用于医药品的制备。
-
亚油酸铅皂
亚油酸铅皂为白色至黄色膏状物。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由亚油酸钠皂与醋酸铅溶液反应制得。用于油漆干燥剂。分子式:Pb[CH3(CH2)4(CH=CHCH2)2(CH2)6COO]2
-
油酸铁皂
油酸铁皂为棕红色脂肪状小块。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由油酸钠皂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制得。用作油漆干燥剂。分子式:Fe[CH3(CH2)7CH=CH(CH2)7CO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