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耳鼻喉科学
是研究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对耳鼻、口齿等病证的记载,后世不断积累耳鼻咽喉和口齿病的经验和方法。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的内容: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耳科疾病、鼻科疾病、咽喉科疾病、口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预防护理。
-
鼻窦灌注液
处方:辛夷花30g,白芷30g,黄耆60g,薄荷30g,羊藿叶30g,野菊花30g,桂枝30g,当归30g,栀子30g。功能主治:辛温祛风,消炎解毒,调和气血,培补正气。主鼻渊,上颌窦炎。用法用量:鼻窦内积脓经冲洗并排清积液后,将本方灌入2~摘录:《中医耳鼻喉科学》
-
葱白滴鼻液
处方:葱白。功能主治:辛散风邪通窍。主外邪而致的鼻内肌膜红肿,鼻塞流涕。用法用量:葱白取汁过滤,用生理盐水配成40%溶液。滴鼻。摘录:《中医耳鼻喉科学》
-
柏石散
处方:黄柏30g,石膏30g,枯矾15g。制法: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清除湿热。主旋耳疮,风热湿邪浸渍,黄水淋漓者。用法用量:外敷。摘录:《中医耳鼻喉科学》
-
鱼脑石散
处方:鱼脑石粉9克冰片0.9克辛夷花9克细辛3克制法: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散寒,通窍,除涕。鼻涕白粘,鼻塞或重或轻,嗅觉减退,鼻内肌膜淡红,肿胀,鼻甲肥大,遇风冷则鼻塞,流涕加重。用法用量:吹鼻,每日二至三坟。摘录:《中医耳鼻喉科学》
-
明矾散
《仙拈集》卷二:方名:明矾散组成:明矾3钱。主治:绞肠痧,霍乱腹痛。主治:脓疱疮。制备方法:上药放入锅内化开,取出待冷后研粉。《中医耳鼻喉科学》:方名:明矾散组成:明矾30g,甘遂3g,白降丹0.6g,雄黄1.5g。主治:鼻息肉。用法用量:用水或香油调合,放于棉片上,敷于息肉根部或表面,1日1次,7-14次为1疗程;
-
滴鼻灵
《中医耳鼻喉科学》:滴鼻灵:处方:鹅不食草650克辛夷花150克盐酸麻黄素3.75克葡萄糖粉15克制法:前二味水煎二次,将药液混和,浓缩成1.5升,加入麻黄素、葡萄糖粉,过滤消毒,瓶装备用。功能主治:行气消肿,通鼻利窍。主鼻渊、鼻窒、鼻鼽等所致鼻窍不利。4滴,一日二至四次。亦可穿刺注入上颌窦。
-
疏风清热汤
处方:防风6克,白菊花12克,桑叶9克,板蓝根18克,大青叶15克,银花9克,连翘12克,黄芩9克,夏枯草6克,白茅根9克,全蜕4.5克。摘录:候秋来方《中医耳鼻喉科学》:方名:疏风清热汤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金银花、连翘、桑白皮、赤芍、桔梗、黄芩、天花粉、玄参、浙贝母。功效: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
鱼腥草液
主治:鼻渊。制备方法:将鱼腥草干品切碎,置蒸馏器内加水过药面,加热蒸馏,以每3毫升相当原干药1g计算,收集第1次蒸馏液,再行蒸馏,以每1毫升相当于原干药3g计算,收集第2次蒸馏液,每100毫升加入0.8g氯化钠使溶解,再加入适量吐温-80,使溶液澄清,用IG重焙玻璃漏斗过滤,滤液灌装,以流通蒸气灭菌30分钟,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