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这种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任何一向反应都不能进行到底,最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AB的动力学特征是物质A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增长不可能降低到零,而物质B的浓度亦不可能增加到A的起始浓度。
-
化学平衡
在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这种状态叫做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或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当外加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改变时,平衡就会相应改变,发生平衡移动,直到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个可逆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后,当温度、压强、浓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会使反应由该平衡状态向另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转化,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2)压强: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体积(或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反应,在恒温下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
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指数幂的乘积跟反应物浓度指数幂乘积的比,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可用气体分压的指数幂表示,写成Kp。稀溶液中的水分子浓度也可以不写。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会使平衡移动,因此不会改变平衡常数。
-
去离子水
去离子水一般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的水,或称离子交换水。将水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常用的为苯乙烯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则水中的阳离子被树脂所吸收,树脂上的阳离子H被置换到水中,并和水中的阳离子组成相应的无机酸;
-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反映事实,不能臆造,并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这些物质只有化学式而没有分子式。用表示可逆反应,在讨论化学平衡时使用。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还表明它们之间发生反应时的计量关系。
-
催化剂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它本身的化学组成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减小反应速率的叫负催化剂(或叫抑制剂),例如橡胶、塑料制品中的防老剂。食用油脂里加入没食子酸正丙酯,能防止酸败,这是负催化剂的一个例。在可逆反应中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
转化率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指定反应物消耗掉的量跟反应开始时投入的量的比,用百分数表示,叫做该原料反应物的转化率。或写成反应转化率跟化学平衡常数一样,也能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在同一反应中,各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同,即使同一反应物,如果各反应物浓度配比不同,它的转化率也不同。
-
酯化反应
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这种反应叫酯化反应。为了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常用浓硫酸等作催化剂,工业上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作酯化的催化剂。首先是羧酸的羰基质子化,使羰基碳原子带有更多的正电荷,醇就容易发生亲核加成,然后质子转移,消除水,再消除质子,就形成酯。
-
可逆与不可逆
可逆与不可逆是标志事物发展过程的方向性的一对范畴。现代科学和哲学研究证明,在现实的自然过程中,可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不可逆性在自然过程中是普遍的,如宇宙的演化,太阳和地球的演化,生命的生、长、壮、老、已,人体生命活动的呼吸、消化、循环、细胞分裂、分子复制、胚胎发育等等。
-
代谢调节
代谢调节为加速或延缓物质代谢的反应或者改变代谢途径的总称。如肾上腺素刺激糖原的降解。如大肠杆菌通常以葡萄糖为碳源,在培养基中仅有乳糖而无葡萄糖时,乳糖可诱导大肠杆菌产生能分解乳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的β-半乳糖苷酶,从而使乳糖得以利用(见操纵子)。如糖酵解、戊糖磷酸途径和脂肪酸合成的酶系存在于胞液中;
-
弗雷德里克·哥兰·霍普金斯
弗雷德里克·哥兰·霍普金斯爵士,OM,FRS(SirFrederickGowlandHopkins,1861年6月20日-1947年5月16日)是一位英国生物化学家,在1929年与基士扬·艾克曼因为发现了多种维生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邓恩爵士的资金支持下剑桥大学建立了生物化学学院和实验室。1924年学院正式建成时,霍普金斯即任第一任威廉.
-
氨甲酰磷酸合酶
氨甲酰磷酸合酶是催化由NH3、CO2与2分子的ATP合成氨甲酰磷酸的不可逆反应的酶,EC2.7.2.5。存在于哺乳类的肝脏、蛙的肝脏、大肠杆菌等,分子量31.5万(蛙肝)。对于动物酶的活性,N-乙酰谷氨酸是必需的,经此酶生成的氨甲酰磷酸是生成精氨酸、尿素或合成嘧啶的素材。大肠杆菌的酶亦能利用谷酰胺作为氨基供体。
-
需光发芽孢子
需光发芽孢子lipht-germinatingspore指吸水后不受光照射就不能解除休眠,而且也不能发芽的孢子。 ^^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孢子都可看做是需光发芽的.与需光发芽种子一样,光敏色素是光的受体,并显示红光-远红光的可逆反应。因此可以看出,蕨类孢子的发芽时期,是受这两个光接受系统的相互作用.
-
需光发芽种子
另一方面,水塔花属(Billbergia)或Wittrockia的种子,经远红光连续照射时,远红光吸收型的光敏色素(PFR)量与总光敏色素的量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发芽。另外,番茄、黄瓜、莴苣等作物的种子,不论在光下或暗下都能发芽,因为发芽时伴随着吸水即使在暗处也能形成PFR,如给予远红光照射,则能抑制发芽
-
丙酮酸脱氢酶
它们组成如下系统:(1)丙酮酸脱氢酶(EC4.1.1.1)(2)硫辛酸转乙酰酶(EC2.3.1.12)(3)硫辛酰胺脱氢酶(EC1.6.4.3)即通过丙酮酸脱羧生成的羟乙基硫胺素二磷酸和硫辛酸反应形成乙酰二氢硫辛酸,乙酰基被转移至CoA.二氢硫辛酸通过FAD被氧化,氢最后被传递至NAD+。
-
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中,是催化下列不可逆反应的酶。EC6.4.1.1.丙酮酸+CO2+ATP+H2O→草酰乙酸+ADP+Pi,ΔGo′=-0.5kcal.广泛存在于动物、霉菌和酵母中,但在植物体和大部分细菌中却不含此酶。为一种变构酶,有乙酰CoA时,其活性存在,同时含有生物素作为和CO2反应的酶的辅酶。分子量约65万,有很多亚基。
-
胃液IgG/IgA
血清中的IgA为血清型,外分泌液中的IgA为分泌型。散射光的强度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成正比,同时也和散射夹角成正比,和波长呈反比。(5)抗血清:可用国内特异性好,亲和力强,效价高的抗血清,选择最适稀释度,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当抗体含量过多时,形成的复合物体积大,且为不溶性,可逆反应小。
-
转乙酰酶
转乙酰酶(transacetylase,acetyltransfer-ase)是催化乙酰基转移反应的酶之总称,也称为乙酰转移酶。
-
平衡
力学有力系的平衡、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随遇平衡等概念。其中,热动平衡亦称热力学平衡,是指在不变的外界条件下,物质系统的宏观状态保持不变的情况,这时物质系统中不发生任何宏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化学有化学平衡、均相平衡、多相平衡、以及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水解平衡、络合物平衡等概念。
-
血清肌酐
概述:肌酐(Creatinine)是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由肾脏排出。体内合成肌酐的原料为甘氨酸、精氨酸及蛋氨酸。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降至正常人1/3时,血肌酐才明显增高,故不能反映早期肾功能受损,对晚期肾病临床意义较大。(5)血清(浆)如当天不测,可置于冰箱内保存3天,若长时间不测,可-20℃保存。
-
痰液分泌型IgA
概述:痰中的SIgA为呼吸道上皮组织所分泌,具有防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作用。(5)抗血清:可用国内特异性好,亲和力强,效价高的抗血清,选择最适稀释度,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附注:(1)抗原抗体的比例对浊度的影响:当抗原抗体比例相等时,形成的复合物和解离是相等的。(3)抗原抗体反应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