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蘘荷
《全国中草药汇编》:蘘荷:拼音名:XiānɡH 别名:阳藿、羊藿姜、土里开花、盐藿来源:姜科姜属植物蘘荷Zingibermioga(Thunb.)Rosc.,以根状茎入药。功能主治:温中理气,祛风止痛,止咳平喘。跌打损伤;《圣惠方》⑥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及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生蘘荷根、叶合捣,绞取汁,服三、四升。
-
土里开花
别名:观音花、野老姜、莲花姜、阳藿、土里开花来源及产地:姜科植物蘘荷ZingibermiogaRosc.的根茎。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中调经,止咳平喘,消肿解毒。1.治脘腹冷痛,月经错后,痛经,咳嗽,气喘,跌打损伤,腰腿痛。2.治喉痹,捣汁含漱;药理作用:蒎烯有明显祛痰作用、抗真菌作用,α-蒎烯有镇咳作用。
-
阳藿
概述:阳藿为中药名,出自《广西志》,为《名医别录》记载的蘘荷之别名。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中调经,止咳平喘,消肿解毒。1.治脘腹冷痛,月经错后,痛经,咳嗽,气喘,跌打损伤,腰腿痛。药理作用:β-水芹烯对支气管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吸入作祛痰剂,蒎烯有明显祛痰作用、抗真菌作用,α-蒎烯有镇咳作用。
-
观音花
概述:观音花为中药名,出自《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蘘荷之别名。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功在温中调经,止咳平喘,消肿解毒。1.治脘腹冷痛,月经错后,痛经,咳嗽,气喘,跌打损伤,腰腿痛。药理作用:β-水芹烯对支气管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吸入作祛痰剂,蒎烯有明显祛痰作用、抗真菌作用,α-蒎烯有镇咳作用。
-
蘘荷花
拼音名:XiānɡHéHuā别名:山麻雀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蘘荷的花。穗状花序椭圆形,长5-7cm,单独由根茎生出,总花梗无到长达17cm,被长圆形鳞片状鞘;唇瓣卵形,3裂,中裂片长约2.5cm,宽约4mm;花期8-10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中阴湿处,江苏也有栽培。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温肺化痰。
-
蘘荷子
《*辞典》:蘘荷子:出处:《纲目》拼音名:XiānɡH Zǐ来源:为姜科植物蘘荷的果实。功能主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注意:《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有胃出血史者忌用。附方:治胃痛:蘘荷开裂的果实三至四两,白糖适量。或果轴连根茎五钱,水煎服。
-
生牛膝漱口煎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外台》卷二十二:组成:牛膝3两,生蘘荷根3两,黄柏1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口疮不歇,湿热随虚阳渐渍于上,蕴为火毒,入伤有形之血,以故愈而复发。牛膝生用、去恶血,逐火毒,性专下行,能使口疮热毒下降;蘘荷乃芭蕉中之一种色白者,为杀虫神药,取其辛散,故口疮亦得用之;
-
八物茜根汤
方出《千金》卷二十四,名见《千金》卷十五别名茜根散、茜根饮、茜根汤处方茜根3两,升麻3两,犀角3两,桔梗1两,黄柏1两,黄芩1两,地榆4两,白蘘荷4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蛊毒下血如鸡肝,急需清热解毒,方中茜根,犀角专散毒血,黄柏、黄芩专散热结,升麻、桔梗升散于上,地榆、蘘荷解散于下。
-
蘘荷根汤
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七:方名:蘘荷根汤组成:败鼓皮3寸(炙微焦),苦参1两(锉),蘘荷根1两。主治:中蛊毒吐血。《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婴孺方》:方名:蘘荷根汤组成:白蘘荷根8分,犀角(屑)、谷皮4寸(炙),升麻10分,甘草4分(炙),蓝青1升,豉3合,芍药7分。主治:口疮。
-
败鼓皮散
处方:败鼓皮3分(炙黄),苦参1两,蘘荷根1两。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小儿中蛊。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次。摘录:《医部全录》卷四二四
-
蘘荷汤
《外台》卷三十六引《古今录验》:方名:蘘荷汤组成:蘘荷根2分,犀角(屑)2分,地榆2分,桔梗2分。主治:小儿蛊毒痢血。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9合,去滓,服1合,至再服。制备方法:上切。
-
姜属
中文名姜属拼音名jiangshu拉丁名Zingiber中国植物志16(2):139描述ZingiberBoehmer姜属,姜科,30种,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种,产西南部至东南部,南部尤盛,其中姜Z.officinaleRosc.各地多有栽培,根茎供调味用或浸渍用,入药;侧生退化雄蕊常与唇瓣相连合,形成具有3裂片的唇瓣;种子黑色,有假种皮。
-
鼓皮汤
处方:败鼓皮3分(炙令黄,锉),苦参1两(锉),蘘荷根1两。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小儿中蛊毒。腹内如石,面目青黄,小便淋沥,变易无常。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1日3-4次。摘录:方出《圣惠》卷八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
黄连饮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黄连饮:处方:黄连(去须)1两,犀角(镑)3分,白蘘荷根3分,黄芩(去黑心)3分,茜根3分,败豉皮(炙焦)半两,蓝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白头翁(去芦头)半两。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枚(擘),同煎至5分,去滓温服。用法用量:黄连散(《普济方》卷二一二)。
-
蘘荷散
《圣惠》卷九十三:方名:蘘荷散别名:升麻散组成:白蘘荷根1两,犀角屑3分,败鼓皮1分(烧黄焦),川升麻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蓝叶半两,赤芍药3分。主治:小儿蛊毒痢不止,身体壮热,烦闷。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入豉2-7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
羖羊角散
《圣济总录》卷十四:羖羊角散:处方:羖羊角(镑,微炒)1两。功能主治:诸脏虚邪,夜卧恍惚,神不安。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圣惠》卷五十六:方名:羖羊角散组成:羖羊角5两(炙令微黄),蘘荷4两半,栀子仁7枚,牡丹1两,赤芍药1两,黄连1两(去须),犀角屑1两。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
夜光露
《眼科锦囊》卷四:方名:夜光露组成:蘘荷(捣汁)5钱,食盐(烧者)3分。主治:刺撞眼。用法用量:每用少许,点眼。制备方法:上药和解水中。
-
五蛊汤
《外台》卷二十八引《古今录验》:别名:犀角散组成:犀角3两,蘘荷根2两,黄连2两,绛草2两,当归2两,羚羊皮方2寸(炙)。主治:五蛊。用法用量:上切,以水7升。煮取2升,分3次服。附注:犀角散(《圣惠》卷五十六)。
-
蘘草
出处:《别录》拼音名:XiānɡCǎo来源:为姜科植物蘘荷的叶。性味:①《别录》:味苦,寒,无毒。②《千金翼 本草》:味甘苦,寒,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平。功能主治:《别录》:主温疟寒热,酸嘶邪气。
-
醇醨汤
《外台》卷五引《深师方》:醇醨汤:处方:生姜3两,乌梅3-7枚(劈,一方14枚),甘草3两(炙),桂心2两,常山3两,蘘荷根3两。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1升曰醇,未发时须顿服,更以水3升,煮取1升曰醨,至发不断,复顿服。别方说,发日平旦服醨1升,以醇着头边,若欲发便服醇。用药禁忌:忌菘菜,海藻,生葱,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