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斩鬼丹
《广嗣纪要》卷八:别名:抱瓮丸、斩邪丹组成:吴茱萸1两,川乌头1两,白僵蚕(炒)1两,秦艽1两,柴胡1两,巴戟(去心)1两,巴豆(不去油)1两,芫花1两。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效:截疟。《串雅补》卷一:方名:斩鬼丹组成:生绿豆40粒,马料豆40粒(水浸,去皮),朱砂4分9厘,白信4分9厘(布包,绿豆煮过用)。
-
八毒赤丸
《古今录验》引《胡录》,(见《外台》卷十三)别名李子豫赤丸、八毒丸、杀鬼杖、斩鬼丹、杀鬼杖子处方雄黄(研)1两,真珠(研)1两,礜石(泥裹烧半日)1两,牡丹皮1两,巴豆(去皮心,熬)1两,附子(炮)1两,藜芦(炙)1两,蜈蚣1枚(炙,去足)。兼之寒热而不能食,乃鬼击也。予曰:可服八毒赤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