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蟹壳
《*辞典》:蟹壳:出处:《千金 食治》拼音名:Xi K 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甲壳。治瘀血积滞,胁痛、腹痛,乳痈,冻疮。酒服,治妇人儿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积。②《本草崇原》:攻毒,散风,消积,行瘀。(《本经逢原》)②治血崩甚而腹痛:毛蟹壳烧存性,米饮下。(《证治要诀》)摘录:《*辞典》
-
石蟹
古生代节肢动物扇海科双刺静蟹及其近缘动物的化石·《中医大辞典》·石蟹:石蟹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性味归经:咸,寒。1.治尿路感染,白带。2.治目赤,角膜云翳,痈肿,漆疮,磨水点涂;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1g,滴加稀盐酸5ml,即泡沸,发生二氧化碳气;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湿热淋浊;
-
治冻灵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Zhidongling标准编号:WS3-B-2920-98处方:蟹壳粉(煅)樟脑制法:以上二味,蟹壳粉加入经熔化滤过的凡士林900g中,搅拌,至60℃加入樟脑;(2)取本品1g,加氯仿10ml溶解,滤过,滤渣用氯仿、乙醇分别洗涤至无凡士林,取残渣少许,加盐酸数滴,即产生气泡。4.用于已破溃冻疮,敷后可能有疼痛感。
-
七灰散
《医统》卷八十四:方名:七灰散组成:莲蓬壳、益母草、旱莲草、罂粟壳、醃蟹壳、棕毛叶、藕节灰各等分(烧存性)。主治:血崩。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醋点汤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青蟹
青蟹适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跌打损伤,筋断骨碎,瘀血肿痛之人食用;化学成份1.鲜肉含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亚矾(methion-inesulfoxide),组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精氨酸、门冬酰胺、甘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胱氨酸、门冬酰胺。性味味咸;利水消肿;
-
山蟹
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拼音名:ShānXi 别名:地蜘蛛、米屎菰(《云南中草药选》),石蟹(浙江)。来源:为地星科植物量湿地星的子实体及孢子。夏、秋采收,剥去外包的硬皮备用。原形态:量湿地星,又名:土星菌、硬皮地星。生境分布:夏、秋间生于山野路旁。功能主治:①《浙江中药资源名录》:煅存性,治蟹壳疔。
-
三请诸葛
《串雅补》卷二:方名:三请诸葛组成:铅粉2钱,蚂蟥干1钱(火炙干,为末),急性3钱(生研,净末),干漆2钱(炒透),雌雄蟹壳1月1对(炙黄,研为细末)。功效:下胎。主治:难产。用法用量:每日空腹送下3钱。制备方法:用苏木8两,煎汁熬膏为丸。
-
狮子鱼
鳃盖骨无棘,间鳃盖骨细条状,鳃盖膜与鳃峡相连。③细纹狮子鱼和④河北狮子鱼,胸鳍后下缘均不凹入,前者背鳍和臀鳍最后一鳍条以膜连于尾鳍上下缘中央稍后,头部和身体具多纵纹;狮子鱼多为一群冷水性和冷温性底栖海鱼类,多数栖于浅水,腹鳍愈合为一吸盘,常吸附于岩礁上;管狮子鱼的雌鱼具输卵管,卵子产在蟹壳内。
-
六合散
《医便》卷四:六合散:处方:杏仁皮(烧存性)、香附(童便浸3日,炒黑)、旧红毡子(烧存性)、地肤子(炒)、旧棕荐(烧存性)、壮血余(烧存性)、蟹壳(烧存性)、陈莲蓬(烧存性)。摘录:《宣明论》卷十三《春脚集》卷二:六合散:处方:杜仲1钱,肉苁蓉(制)1钱,巴戟(洗)1钱,小茴香1钱,补骨脂1钱,净青盐1钱。
-
螃蟹酒
《仙拈集》卷四:螃蟹酒:处方:蟹壳1个(炙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肿毒初起。用法用量:临睡黄酒冲服。即至重,2服全愈。摘录:《仙拈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