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魂草
出处:《陕西草药》拼音名:H iH nCǎo别名:打不死来源:为景天科植物 叶景天的全草。 ^^生或对生,矩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坡草丛中或沟边石块中。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血。治创伤,无名肿毒,蛇咬及蝎螫。鲜还魂草、土大黄、仙茅参、明矾各适量,捣成泥状,敷伤处。
-
翠羽草
来源:为卷柏科植物翠云草的全草。分枝向上层伸,其上复为互生、羽状、又状分枝的小枝,末回小枝连叶宽4~孢子叶密生,向上,卵状披针形,长2.5毫米,有中脉。小孢子基部有冠毛状突出物,中部有多枚成行的小刺。治黄疸,痢疾,水肿,风湿痹痛,咳嗽吐血,喉痈,痔漏,刀伤,烫伤。⑤《福建民间草药》:利尿,逐水,止痢。
-
大花石上莲
拼音名:DàHuāShíShànɡLián别名:岩白菜、毛芥菜、还魂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福建苦苣苔的全草。聚伞花序近伞状,每花序具5-10花,花序梗被绢状绵毛和腺状短柔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长圆形,长约4mm,外面被绢状绵毛;蒴果倒披针形,长约5cm,无毛。性味:味甘;散瘀止血。主肺热咳嗽;跌打损伤。
-
罗浮山百草油
(2)取水杨酸甲酯对照品50mg、樟脑对照品6mg和薄荷脑对照品25mg,加石油醚(60~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E)试验,按本品含量测定项下的实验条件,分别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和上述对照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折光率应为1.470~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0.2ml,置10ml量瓶中,用石油醚(60~
-
轮叶八宝
拼音名:LúnYèBāBǎo别名:还魂草、打不死、 叶景天、楼台还阳、酱子草、三角还阳、鸡眼睛、岩三七、胡豆七。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2.5-3.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整齐的疏牙齿,叶下面常带苍白色。苞片卵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中或沟边阴湿处。性味:苦;解毒消肿。
-
日中花
拼音名:RìZhōnɡHuā别名:还魂草、午时草、嘴草、禾雀舌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齿苋科植物毛马齿苋的全草。原形态:直立或披散、分枝草本,高10-30cm。蒴果卵形,蜡黄色,有光泽,盖裂。种子小,黑色,表面有小瘤状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边沙地上,性耐旱,喜阳光。性味:甘;性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
虎耳还魂草
《*辞典》:虎耳还魂草: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HǔěrH iH nCǎo别名:还魂草、九倒生(《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珊瑚苣苔的全草。秋后采收。蒴果线形,长1.2~生境分布:生于岩石上。功能主治:《贵州草药》:健脾,止血,化瘀。用法用量:①治小儿疳积:虎耳还魂草叶一钱,胡椒五粒。蒸猪肉吃。
-
百部还魂
《*辞典》:百部还魂:出处:《广西中药志》拼音名:BǎiB H iH n别名:还魂草(《广西中药志》),狗笠耳(《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裸蒴的全草或叶。叶互生,纸质;雄蕊6,花丝粗短,花药2室,黑色,纵裂;果实含多数种子。生境分布:分布西南及南部。功能主治:①《广西中药志》:敷跌打损伤。
-
滴滴花
拼音名:DīDīHuā别名:还魂草、虎耳还魂草、九倒生来源:苦苣苔科珊瑚苣苔属植物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cordatulus(Craib)Burtt(DidissandracordatulaCrai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性味:淡,平。功能主治:健脾,止血,化瘀。用于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及刀伤。3钱,水煎服或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鳞始蕨
拼音名:LínShǐJué英文名:FragrantLindsaea别名:土黄连、还魂草、猪毛七来源:药材基源:为鳞始蕨科植物鳞始蕨的全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m的林下阴处、林缘、山坡草地或田地边。叶片条状披针形,长10-14cm,宽约2cm,羽片有短柄,半圆状斜三角形,宽4-5mm,下缘平直,全缘,上缘稍呈弧形突起,有缺刻;
-
石松亚门
石松亚门(Lycopophytina)孢子体有真根,茎多为二叉分枝,通常具原生中柱。本亚门植物在石炭纪时最为繁盛,有高大乔木及草本,后绝大多数相继绝灭,现存的只有石松目和卷柏目,均为草本。石杉科的蛇足石杉(Huperziaserrata(Thunb.)Trev.)分布几遍全国,全草含生物碱,对治疗老年性痴呆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