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磨汤
概述:四磨汤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其中《严氏济生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人参6g、槟榔9g、沉香6g、乌药6g,具有破滞降逆,兼以扶正,顺气宽中补虚之功效。或下养正丹尤佳。方中乌药行气疏肝,善理气机,为君药。四味浓磨煎温服,破气降逆喘自平。方解:方中沉香降气平喘,槟榔行气破滞,乌药调肝顺气,人参补气扶正。
-
瘰疬敛口膏药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瘰疬敛口膏药:处方:蛤蟆皮2个(要活剥者)鼠皮2张蛇蜕2条蜂房(大者)1个制法:上四味,俱煅灰,将水胶30克,用井花水50毫升化开后,加蜜30克,蜈蚣煎麻油30毫升,搅匀前四味灰,临起入麝香0.3克摊于绢上,不湿为度。功能主治:治瘰疬脓已尽,肿已平,疮口未敛。
-
柏连松
上海市药材公司顾问;肛肠科外用药特色柏教授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认为肛肠病多与湿热血瘀有关,故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创制了治疗肛肠科各种疾病及手术创面的“痔科熏洗方”。予中药口服,配合炎宁灌肠液保留灌肠每日一次,一周后复诊,再次肛指检查,肿块明显缩小,继予中药口服及炎宁灌肠液保留灌肠。
-
骨筋丸片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GujinwanPian标准编号:WS3-B-2570-97处方:乳香27g没药46g白芍91g延胡索(醋制)27g三七46g木香27g红花46g郁金91g独活183g牛膝46g秦艽183g桂枝46g血竭27g马钱子(制)27g制法:以上十四味,乳香、没药、延胡索、马钱子、三七、血竭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功能与主治:同骨筋丸(大蜜丸)。
-
防己地黄汤
或血虚风胜,手足蠕动,瘈疭,舌红少苔,脉虚神倦;本证乃风寒湿3气杂至与气血相搏,营气不通,郁而化热所致,治以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清热凉血为法,方用防己地黄汤(木防己15g、生地15g、防风9g、桂枝9g、甘草9g)为主,加入蒲公英30g(或野菊花30g),以助控制风湿活动,治疗期间停用任何西药,嘱患者充分休息。
-
西羚片
其余黄柏等四味,用6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合并水、醇浓缩膏,并加入大黄、甘草浸膏细粉及辅料适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玄明粉、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兑入冰片,混匀,压制成1080片,包糖衣,即得。
-
如意油
取薄荷油0.4ml,加入无水乙醇10ml,搅匀,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组成:防己6两,荆芥8两,香附4两,细辛10两,苦杏仁4两,沉香4两,藿香4两,桂枝10两,乳香6两,甘草8两,木香4两,丁香8两,大黄2两,血竭8两,冰片10两,棉油2斤半,樟脑油10斤,薄荷油6斤,檀香油1斤半,丁香油1斤。
-
冲和仙膏
又名红肉,又曰内消)独活90克(炒,不用节)赤芍药60克(炒)白芷30克(不见火)木蜡(即石菖蒲。附注:黄云膏、仙膏(原书)、冲和膏(《外科理例》)、阴阳散(《外科枢要》卷四)、冲和赶毒散(《大生要旨》)、冲和散(《古方汇精》卷二)、赶毒散(《验方新编》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