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人群
核和辐射突发事件中需要心理救助的重点人群(focusgroups)是指由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引起心理影响的人群中经过评估有严重应激症状的群体。
-
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
基本信息:《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9日《关于印发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印发。(2)有紧急医疗需求的重点人群。对经评估后可居家的,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等必要服务。
-
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
落实有转诊需求村民的交通保障机制,原则上通过自驾车或120急救车等进行点对点转运,乡镇和村要统筹调度,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协助就医转诊。:通过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协同支持,乡村医生对居家观察和治疗的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健康监测、中医辩证、指导抗原检测和对症用药治疗等服务。
-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
包括盲在内的视觉损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是涉及民生福祉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0-6岁儿童眼保健和低视力康复工作,推动完善医防融合模式。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角膜移植水平,实现角膜移植技术全国所有省份100%全覆盖。
-
发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
基本信息:《发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0年9月14日《关于印发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33号)印发。五、明确重点人群,鼓励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全球公认的防控流感的有效手段。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
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4.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外来人员进入脆弱人群聚集场所等,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现场开展抗原检测。
-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应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系统相衔接,逐步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3分)2轻度依赖(4~宫颈记录大小、质地、有无糜烂、撕裂、息肉、腺囊肿;
-
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卫生部制定了《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于2010年6月3日卫疾控发〔2010〕52号发布。艾滋病咨询检测点的受检者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服药者免费梅毒检测率分别达到90%,为梅毒抗体阳性者提供必要转诊服务的比例达到90%。
-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的总体方案
基本信息:《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6日《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4号)印发。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指氧饱和度小于93%等情况应尽快转诊。
-
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
:1.以医联体为单位,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远程医疗全覆盖,上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首诊能力。: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重点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开展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识别、抗原检测、健康监测、转诊流程等培训。
-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0年版)
对不同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广泛宣传寄生虫病的危害和核心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增强群众参与查病、驱虫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钩虫感染为主的地区,重点人群为职业暴露人群;以蛔虫感染为主的地区,可选用噻嘧啶、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伊维菌素、复方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
-
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
基本信息:《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6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等5个文件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5号)印发。(5)餐饮场所应限制同餐人数,或取消堂食。
-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
完善全国一体化的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充分整合现有系统和数据资源,实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报告、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应急救援等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基础数据库;八是加强宣教培训,增强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
-
GBZ/T 262—2014 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心理救助导则
ICS13.100C6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62—2014《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心理救助导则》(Guidelinesofpsychologicalassistanceafternuclearandradiologicalemergenc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10月13日发布,自2015年03月01日起实施。c)鼓励应急响应人员相互交流。
-
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
(3)采集拭子要求。(3)样本检测完成后,检测结果为阳性时,需将生物安全柜和实验核心区的医疗废物在产生地点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加样器架5个。医用防护口罩(头戴式)、外科口罩、隔离衣、防护服,无粉乳胶手套,鞋套,面屏或护目镜,帽子、洗手液等,按每个队员每天一套配置2-3天用量。
-
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群众身体健康。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流动人口以及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人群的宣传工作,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知识,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消除麻疹工作的良好氛围。
-
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通过内部挖潜、合理调配人力以及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二、三级医院、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医疗集团)资源等方式做到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有一名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在机构值守门诊服务,解决群众就诊中的专业问题,促进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
-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60周岁3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1ml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炭疽疫苗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1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上划痕0.05ml(2滴)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钩体疫苗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
-
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
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吸烟现象严重,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暴露率达72.4%。严格控制烟草企业成本费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不合理开支。加强烟草实验室和烟草质检中心建设,改进检测检验方法,提升检测检验水平。根据披露政策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信息披露数据库,打造信息披露支撑平台,推动履约工作开展。
-
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
一、目的:以县级区划为单位观察重点人群尿碘、盐碘水平以及甲状腺肿大率等情况,及时掌握县级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2.收集甲低筛查复检的新生儿甲功和抗体检测结果;四、抽样方法与监测内容:(一)抽样方法。组织协调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地克病搜索工作;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
: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应当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三版)》(见附件2)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感染者末次接触后14天。
-
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
基本信息:《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医保局于2020年9月17日《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19号)印发。(十三)提升公众急救技能。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
①实训内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肺癌、胸膜炎、呼吸衰竭。①实训内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性痴呆、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癔症、神经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等。
-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
加强对高危行为人群以及感染者配偶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要充分发挥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作用,研究艾滋病综合防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防治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总结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传播模式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探索艾滋病、性病和丙肝综合防治的工作模式。
-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
基本信息:《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6年5月25日印发。要充分发挥医保支付的引导作用,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采取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等措施,引导居民到基层就诊。
-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基层人员培训方案(试行)
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基层工作人员。采用“8+X模块化设计,要求所有受训人员参加包括基础知识、科普宣教、问题识别、人际沟通与干预、生活压力与应激管理、精神康复管理、重点人群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等8个基本模块的培训,同时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选择风险评估与转诊等特定的附加模块进行培训。
-
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歧视状况调查报告
抽样方法的设计着眼于尽可能多的获得样本量,以更好地反映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社区的真实情况。40.7%的受访者表示记录是完全保密的,同时有10.7%的感染者表示自己清楚知道其医疗记录没有得到保密,15.3%的受访者的感染事实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被健康专家(医生、护士、咨询人员、检测人员、CDC等)泄露。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负责汇总分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果数据。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需要,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统筹纳入本级食品安全整体建设规划,逐步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信息平台,健全完善本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与外延,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服务。
-
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七、强化儿童和孕产妇健康服务相关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医院等相关医疗机构要加强院感控制管理,指导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环境消毒和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严防医务人员感染事件发生。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提出以下工作要求。六、加强宣传教育,做好传染病疫情风险沟通工作:各地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指导公众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2010年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
开展人群血清学检查1007万人次,粪便检查132万人次,人群化疗350万人次,晚期血吸虫病治疗25216人次。3.健康教育:在重疫区村的重点人群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疫区居民普遍接受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育,引导和帮助疫区居民建立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疫区群众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七)儿童保健。第四章人员配备与管理第二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居民的服务需要,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培训方案
基本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培训方案》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6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等5个文件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5号)印发。四、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三)加强督查评估。
-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
试点医疗机构或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当按照协议要求,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配备一键报警装置,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切实保障护士执业安全和人身安全,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行业监督和自律。
-
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年—2025年)
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和“家长是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控制危险因素,强调减少含糖饮料、高糖食品摄入,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对长期咀嚼槟榔等高危行为进行干预等,促进群众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
2020-2021 年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方案
基本信息:《2020-2021年流感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0年9月14日《关于印发全国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33号)印发。: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医疗专家组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诊疗的指导,提高规范化诊疗水平。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
基本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6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等5个文件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5号)印发。要及时将病毒变异株全基因序列上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个人防护指南
基本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个人防护指南》由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6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等5个文件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5号)印发。2.保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多喝水、健康饮食、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
-
2010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方案
3.麻疹监测:加强麻疹监测,对疑似麻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2.在脊灰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及乙脑疫苗群体性接种地区,安排疫苗和注射器所需购置经费;
-
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
乡镇卫生院要与县域医共体内相关成员单位按照《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要求,对辖区居民实施分级健康管理,及时指导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重点人群进行抗原检测,接收居民抗原自测异常报告,对抗原检测阳性者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指导居民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指导做好居家治疗或者转诊工作。
-
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
:各地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业机构编制发布宫颈癌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科学宣传HPV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必要性等知识,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妇联、学会和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社会倡导活动和公益广告宣传,提高广大妇女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
-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艾滋病监测管理的对象是:(一)艾滋病病人;属本规定不准入境但已到达我国国境口岸的外国人,应当随原交通工具或所在国交通工具尽快离境,必要时由我民航、铁路、交通部门安排其离境,离境前由国境卫生检疫机关采取隔离措施。第十一条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