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蛇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蛇藤:拼音名:N nSh T nɡ别名:合欢花[东北]、南蛇风、黄果藤来源: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C.articulatusThunb.],以根、藤、叶及果入药。单叶互生;药理作用:从滇南蛇藤(Celastruspanilatus)种子中提出一种粗油,对大鼠有镇静及安定作用。通经止痛;活血解毒。
-
南蛇藤属
中文名南蛇藤属拼音名nanshetengshu拉丁名Celastrus中国植物志45(3):97描述CelastrusL.南蛇藤属,卫矛科,5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30种,广布于各省。花小,杂性,绿白色,排成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子房2-4室,每室有胚珠2颗;蒴果室背开裂为3果瓣,开裂后轴状胎座宿存;种子有红色的假种皮。
-
过山风
卫矛科植物南蛇藤的藤茎·《中医大辞典》·过山风:过山风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南蛇藤之别名。别名:过山风、穿山龙、过山龙。性味:辛,温。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瘫痪,四肢麻木,闭经,跌打损伤,痢疾,肠风,痔漏,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疮疡,疱疹,煎服并捣敷。
-
过山龙
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根及茎叶·《中医大辞典》·过山龙:过山龙为中药名,出自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清·刘士季《草本便方》记载的牛马藤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的藤茎。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瘫痪,四肢麻木,闭经,跌打损伤,痢疾,肠风,痔漏,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
南蛇藤根
《*辞典》:南蛇藤根: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N nSh T nɡGēn来源:为卫矛种植物南蛇藤的根,8~(《泉州本草》)②治风湿骨痛:南蛇藤根十两,凌霄藤十两,石南藤五两,八角枫根三两,千年健二两。水煎,二次分服;并用杏香兔耳风叶、仙茅、青木香、萱草根、乌桕叶、半边莲(均用鲜品),捣烂,醋调敷患处。
-
南蛇藤果
拼音名:NánShéTénɡGuǒ别名:合欢花、狗葛子、皮猢子、鸦雀食。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的果实。单叶互生;种子卵形至椭圆形,有红色肉质假种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沟及山坡灌丛中。性状:性状鉴别蒴果黄色,球形,直径约1cm,3裂,干后呈黄棕色。性味:甘;
-
灯油藤子
拼音名:DēnɡYóuTénɡ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锥序南蛇藤的种子。单叶互生;雌雄异株,花梗长3-5mm,基部具关节,花淡绿色,直径3-4mm,5数;蒴果近球形,直径达lcm,3裂,每裂瓣有1-2颗种子。花期4-6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中。性味:苦;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止痛;主风湿痹痛;
-
绵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绵藤:拼音名:Mi nT nɡ别名:粉背南蛇藤、博根藤、麻妹条、落霜红、来阿片[苗语]来源:卫矛科绵藤CelastrusgemmatusLoes.,以根、叶入药。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长6-12cm,腋生花序短小,有花3-7朵,花梗中部以上有关节;
-
圆锥花南蛇藤根
拼音名:YuánZhuīHuāNánShéTénɡ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锥序南蛇藤CelastruspaniculatusWilld.的根。雄花的雄蕊着生于杯状花盘边缘,花丝长于花瓣,退化子房短柱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中。大鼠连续口服灯油藤油3-7天,与腹腔注射加压素相比,在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
圆叶南蛇藤茎
拼音名:YuánYèNánShéTénɡJīnɡ别名:过山风、风药。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圆叶南蛇藤的茎。花瓣线状披针形,长约4mm;种子圆柱状,稍弯,成熟时黑褐色,有微小的短横纹或小窝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中海拔森林中不常见的攀援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
-
短柄南蛇藤果
拼音名:DuǎnBǐnɡNánShéTénɡ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短梗南蛇藤CelastrusrosthornianusLoes.的果实。单叶互生;花雌雄异株;雄花序顶生及腋生,顶生花序长达5cm,花序轴分枝短,腋生花序有花1-3朵;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与杯状花盘离生,花柱细长,柱头3裂、每裂2叉分枝,蒴果近球状,径约1cm。
-
短柄南蛇藤茎叶
拼音名:DuǎnBǐnɡNánShéTénɡJīnɡ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短梗南蛇藤CelastrusrosthornianusLoes.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rosthornianusLoes.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切段晒干。单叶互生;雄花序顶生及腋生,顶生花序长达5cm,花序轴分枝短,腋生花序有花1-3朵;性味:辛;解毒消肿。
-
短柄南蛇藤根
拼音名:DuǎnBǐnɡNánShéTénɡGēn别名:大藤菜、白花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短梗南蛇藤的根及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rosthornianusLoes.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切片或剥皮晒干。单叶互生;雄花序顶生及腋生,顶生花序长达5cm,花序轴分枝短,腋生花序有花1-3朵;性味:辛;解毒消肿。
-
圆叶南蛇藤根
拼音名:YuánYèNánShéTénɡGēn别名:称星蛇、双虎排牙、铁包金。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圆叶南蛇藤CelastruskusanmHayata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kusanmHayat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挖取根,鲜用,或切片晒干。花瓣线状披针形,长约4mm;脾经功能主治:润肺利咽;活血解毒。主劳嗽咳血;跌打损伤;
-
皱叶南蛇藤
拼音名:ZhòuYèNánShéTénɡ别名:南蛇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皱叶南蛇藤的根。雌花萼片突尖,不育雄蕊较萼片短。蒴果卵球状,纯黄色,直径6-8mm,每室具种子2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30-2750m的山坡阔叶林中或灌丛中或高草丛中。性味:辛;有小毒功能主治:透发麻疹;祛风通络。风湿痹痛;
-
三蛇药酒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ansheYaojiu标准编号:WS3-B-0015-89处方:乌梢蛇(鲜、去头、内脏及皮)1000g川木香50g银环蛇(鲜、去头、内脏及皮)?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等症。
-
葫芦茶根
《*辞典》:葫芦茶根: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H LuCh Gēn来源:为豆种植物葫芦茶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黄疸,痈肿,瘰疬,骨痨。煨水兑蜂蜜服。(《福建中草药》)③治高烧或黄疸病:葫芦茶根一两。⑥治骨痨:葫芦茶干根一至二两,南蛇藤、山芝麻、粗叶榕干根各一两。酌加豆腐,水煎服。
-
窄叶南蛇藤
拼音名:ZhǎiYèNánShéTénɡ别名:倒披针叶南蛇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窄叶南蛇藤的根、茎。叶倒披针形,长6.5-12.5cm,宽1.5-4cm,先端窄急尖或短渐尖,基部窄楔形到楔形,边缘具疏浅锯齿,侧脉7-10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湿地或溪旁灌丛中。性味:辛;活血行气;解毒消肿。
-
雷公藤红素
药理作用雷公藤红素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来源于中药雷公藤的根皮,它是治疗类风湿病雷公藤片、雷公藤多甙片等制剂的有效成分之一。雷公藤红素对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硬化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降低肾脏Ⅰ、Ⅳ型胶原的沉积可能是通过增加小鼠肾组织局部MMP-2而抑制TGF-β1及TIMP-2的表达而实现的。
-
麻妹条叶
《*辞典》:麻妹条叶: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M M iTi oY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叶。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治刀伤。麻妹条叶捣绒,包患处。摘录:《*辞典》
-
南蛇藤叶
《*辞典》:南蛇藤叶:出处:《中国药植志》拼音名:N nSh T nɡY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的叶片。化学成份:含5种黄酮甙:山柰酚-7-鼠李糖甙,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甙,槲皮素-8-葡萄糖-7-鼠李糖甙,槲皮素-3,7-二鼠李糖甙。功能主治:《中国药植志》:治毒蛇咬伤。
-
吊干麻
《*辞典》:吊干麻: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Di oGānM 别名:马断肠、萝卜药、大马桑、酸枣子藤(《中国经济植物志》),老虎麻(《贵州草药》),苦树皮、菜药、棱枝南蛇藤、大钓鱼竿(《陕西中草药》)。化学成份:叶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异槲皮甙、金丝桃甙、番石榴甙和槲皮素3-鼠李糖半乳糖甙。
-
称星蛇
别名:双虎排牙、圆叶南蛇藤来源:卫矛科称星蛇CelastruskusanoiHayata,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广东。性味:微甘,平。功能主治:宣肺除痰,止咳解毒。喉痛,喉炎:0.5~1两,水煎冲蜜糖服。初期肺结核:用根1两,炖猪肉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