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批准采用的基于国际量制的单位制,包括单位名称和符号、词头名称和符号及其使用规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也称法定计量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包括:a)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c)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d)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e)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f)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词头。
-
全血比粘度
高发变黏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变形能力低的血液,其高切变黏度便高;10.29mPa·s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增高: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WS/T 668—2019 公共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氡的放射防护要求
3.10跟踪测量follow-upmeasurement一种对筛选测量中发现问题的可能超标的场所进行的验证式的氡浓度测量程序,以确定被测场所的氡浓度是否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参考水平,为可能进行的干预和治理提供依据。5.5测量时间和频率:5.5.1筛选测量:在对地下建筑和地热水的开发、利用场所进行氡浓度测量时,在日常状态的条件下进行。
-
氡暴露量
氡暴露量(radonexposure)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氡通过空气暴露途径进入人体体内的总量。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贝可小时每立方米(Bq·h·m-3)。
-
血浆黏度
概述:血浆黏黏度约为全血黏度的1/8~枸橼酸盐或草酸盐作为抗凝剂容易引起细胞皱缩,一般不作为粘度测定时的抗凝剂。化验结果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原发性高球蛋白血症,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性高球蛋白血症,如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脂血症,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
血清比黏度
正常值:血液黏度计测定法:男:1.62~1.71mPa·s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增高: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病理状态下血液流变性会发生复杂变化。
-
血清黏度
概述:血清黏度检测同全血黏度测定相似,只是方法较简单、而且可避免红细胞等因素影响检测结果,而且一般血浆蛋白质浓度的影响也很少,因此对多发性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的敏感性比全血黏度为高。枸橼酸盐或草酸盐作为抗凝剂容易引起细胞皱缩,一般不作为粘度测定时的抗凝剂。(2)新生儿血清中血脂很低,故血清黏度很低。
-
全血比黏度
高发变黏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变形能力低的血液,其高切变黏度便高;10.29mPa·s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增高: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全血黏度
全血黏度是血清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试剂:抗凝剂的使用对于血液粘度测定亦有影响。相关疾病: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脑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糖尿病、肝硬化、高脂血症、静脉血栓形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脱水、烧伤、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
-
国际量制
国际量制是与联系各量的方程一起作为国际单位制基础的量制。
-
氡浓度
氡浓度(radonconcentration)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氡的活度浓度。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Bq/m3。
-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量中的一个。物质的量的符号是n(v)。通常用n代表物质的量。如果n用来表示分子(或粒子)数密度时,则可用v来代替n。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是mol。
-
摩尔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等于0.012kg12C的原子数,该数量就叫1摩尔。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必须指明,如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1mol12C的质量是12g,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全血还原黏度
概述:全血黏度随红细胞的压积而变化,红细胞压积越高,全血的表现黏度越大。8.15mPa·s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增高: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