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一般在结核性积液中ADA活性升高且幅度最大,癌性次之,漏出液最低。2.白细胞分类:穿棘认应在抽出后立即离心沉淀,用沉淀物涂片经瑞氏染色进行分类。近来人有人提出用浆膜腔积液检测鳞状细胞癌抗原组织多肽抗原、CA19-9及CA72-4,分别对扁平上皮细胞癌、原发性肺癌、胰腺癌及结肠癌的有诊断参考价值。
-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对血液中两种主要有形成分——红、白细胞的数量与质量所进行的化验检查。一般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量、白细胞计数及分类4个试验。白细胞分类多在血涂片上进行。(2)白细胞形态有无异常,如中性粒细胞有无中毒颗粒、空泡、核变性、细胞大小不等及有无异形淋巴及幼稚细胞等。
-
体检
CA125在各种肿瘤的阳性率如下:子宫颈癌20.9%、胰脏癌48.6%、胆道癌38.1%、肝癌42.9%、子宫内膜癌37.5%、胃癌23.5%、结肠直肠癌10.6%、肺癌6.6%、良性卵巢肿瘤23.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71U/L为阳性,初检阳性者,应每隔五周复查,连查三次,如浓度逐渐上升者,应考虑患恶性肿瘤的机会很高。检查之前要排空小便。
-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血膜干后染色。(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⑤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贫血、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
嗜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
7.0):磷酸二氢钾(无水)0.3g,磷酸氢二钠(无水)0.2g,加适量水溶解,校正pH值,加水至1L,可加入0.01%TritonX-100改善染色性。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
-
嗜酸性粒细胞数
血膜干后染色。(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⑤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贫血、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
单核细胞计数
乙液(磷酸缓冲液)(pH值6.8~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相关疾病:肺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钩端螺旋体病、猩红热、疟疾、霍奇金病、肝硬化
-
单核细胞数
乙液(磷酸缓冲液)(pH值6.8~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相关疾病:肺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钩端螺旋体病、猩红热、疟疾、霍奇金病、肝硬化
-
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
7.0):磷酸二氢钾(无水)0.3g,磷酸氢二钠(无水)0.2g,加适量水溶解,校正pH值,加水至1L,可加入0.01%TritonX-100改善染色性。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
-
异形中性粒细胞
概述:(1)细胞大小不均:有些细胞胞体增大,有些胞体变小,细胞大小悬殊。(3)空泡:粒细胞胞浆中或细胞核上,出现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空泡,一般被认为是细胞受损后。血膜干后染色。(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
-
异形嗜中性粒细胞
概述:(1)细胞大小不均:有些细胞胞体增大,有些胞体变小,细胞大小悬殊。(3)空泡:粒细胞胞浆中或细胞核上,出现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空泡,一般被认为是细胞受损后。血膜干后染色。(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
-
浆细胞
直至成为大空泡的过程;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化验结果临床意义:浆细胞白血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猩红热、多发性骨髓瘤、流行性出血热、弓形体病、结核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