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网膜前膜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视网膜前膜发生在视网膜内表面上,是由于视网膜胶质细胞、RPE的移行、增生而形成的纤维化膜。症状体征:视网膜脱离术后形成的黄斑ERM较厚,呈灰白色,ERM收缩使视网膜内表面皱褶,出现放射状条文,小血管被牵拉而伸直、扭曲和变形,严重时可致黄斑水肿或浅脱离。65岁的中老年人。
-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概述: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黄斑全层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体经此孔到达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而造成的。高度近视常伴有后巩膜葡萄肿,后极部渐进性伸展,黄斑区域视网膜、脉络膜极度变薄,脉络膜毛细血管减少或丧失,引起视网膜组织萎缩和囊样改变,囊样变性破裂继而形成黄斑裂孔。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适应证1.非吸收性玻璃体出血。2.反应性色素膜炎尤其是眼内填充硅油者较常规玻璃体手术反应严重,有时引起前房渗出或瞳孔区渗出膜。此种视网膜脱离往往需要填充硅油或术中应用过氟化碳液顶压才能使其复位。12%,无晶状体眼发生率高于有晶状体眼,视网膜未复位和术后低眼压为重要刺激因素。
-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概述:大于90°甚至可达360°的视网膜裂孔为巨大视网膜裂孔(giantretinaltear),多见于高度近视眼,眼外伤及玻璃体切割术后,双眼发病率高。很少发生在玻璃体基底部前缘睫状上皮。发病机制: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发性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玻璃体变性有关。4mm宽的环形附着区,称基底部。
-
Terson综合征
概述:1900年Terson首先报道了颅内出血可以是玻璃体出血的原因,并且认为这种眼-脑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征象,称为Terson综合征。如有双侧玻璃体积血者则病死率更高。左、右眼分别于发病后3个月和5个月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因发现有周边部的视网膜脱离,双眼又分别行视网膜裂孔冷冻和巩膜外加压及激光封闭治疗。
-
Terson综合症
概述:1900年Terson首先报道了颅内出血可以是玻璃体出血的原因,并且认为这种眼-脑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征象,称为Terson综合征。如有双侧玻璃体积血者则病死率更高。左、右眼分别于发病后3个月和5个月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因发现有周边部的视网膜脱离,双眼又分别行视网膜裂孔冷冻和巩膜外加压及激光封闭治疗。
-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异常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异常,主要包括三种病变,即(1)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2)特发性视网膜前膜(3)特发性黄斑裂孔。症状体征: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由于在黄斑部的玻璃体后皮质分离不完全,存在异常粘连和牵拉所致,黄斑部也可有浅的脱离,可为双侧。治疗方案:有视物变形、视力下降。
-
视网膜前膜和视网膜下膜的分离与切断
手术名称:视网膜前膜和视网膜下膜的分离与切断分类:眼科/玻璃体手术ICD编码:14.2901概述:视网膜前膜是在视网膜表面广泛形成一薄纱样灰白色膜,厚薄不一,有一定韧性,不易切断。2.钩针或玻璃体剪先钩起一块膜剪一小孔,然后在膜下水平摆动钩针,使膜与视网膜充分分离。
-
儿童眼病的玻璃体手术
儿童眼病的玻璃体手术特点⑴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眼内炎居多。⑶先天性疾患如不影响视力或允许观察的情况下最好等眼球发育成熟后行玻璃体手术。2.外伤性眼内炎。4.一般需全身麻醉。5.操作尽可能一次完成,如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一次手术完成,如有困难也应将视轴区恢复透明,以防术后形成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