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贴药
主治:小儿久嗽之血眼,其目两眶肿黑,如物伤损,白珠红赤如血。《片玉心书》卷五:方名:贴药组成:黄芩2钱,黄连2钱,黄柏2钱,大黄3钱,蒲黄3钱,血竭2分,乳香2分,没药2分,麝香少许。内服解毒汤。制备方法:上为末,取生姜自然汁和鸡子清打匀调药。《三因》卷十五:方名:贴药组成:蜀葵子半两,蝉蜕5个,槟榔1个。
-
隔纸膏
《外科启玄》卷十二:隔纸膏:处方:龙骨6克血竭1.5克轻粉1.5克冰片0.3克阿魏0.6克乳香没药各3克麝香0.3克黄丹(飞)30克生芝麻27克(捣末)香油90毫升功能主治:治臁疮日久,顽疮结毒。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疮疡经验全书》卷三:隔纸膏:处方:黄柏(蜜炙)2钱,飞丹2钱,轻粉1钱,面粉1钱。制法:上为细末。
-
抽动障碍
5-HT假说依据是Tourette综合征患者色氨酸羟化酶活性低下。常3岁后起病,4~短暂性抽动障碍病程不超过1年,症状较轻,一般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相关药品:多巴胺、氟哌啶醇、匹莫齐特、纳曲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氧、硫必利、可乐定、利培酮、肌苷、氯硝西泮、硝西泮、氯米帕明、氟西汀、舍曲林相关检查:色氨酸
-
水晶膏药
主治:疔疮、背痈、瘤痈、奶疽、丹毒、黑痈。如杖疮,约度大小恰好剪贴,不可太大,先将周围剪下油单烧灰,热酒调,嚼生姜送下,次贴药。制备方法:水两碗许,入砂锅内,同黄连煎至一碗半,先下油单5张,又续下5张,同煎至七百沸,汤耗旋添,不得犯铁器,漉起,擦去黄连滓屑,焙干。用药禁忌:贴药后,忌荤腥1-2时辰。
-
暂短性抽动障碍
常3岁后起病,4~短暂性抽动障碍病程不超过1年,症状较轻,一般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抽动症状评估:除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外,常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抽动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包括运动抽动与发声抽动,对每一类抽动的数量、频度、强度、复杂性及对正常活动或行为的干扰程度进行评估。
-
抽动症
常3岁后起病,4~短暂性抽动障碍病程不超过1年,症状较轻,一般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抽动症状评估:除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外,常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抽动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包括运动抽动与发声抽动,对每一类抽动的数量、频度、强度、复杂性及对正常活动或行为的干扰程度进行评估。
-
一过性抽动障碍
常3岁后起病,4~短暂性抽动障碍病程不超过1年,症状较轻,一般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抽动症状评估:除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外,常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抽动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包括运动抽动与发声抽动,对每一类抽动的数量、频度、强度、复杂性及对正常活动或行为的干扰程度进行评估。
-
一过性抽动
常3岁后起病,4~短暂性抽动障碍病程不超过1年,症状较轻,一般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抽动症状评估:除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外,常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抽动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包括运动抽动与发声抽动,对每一类抽动的数量、频度、强度、复杂性及对正常活动或行为的干扰程度进行评估。
-
持续性发声抽动障碍
概述: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是指临床表现符合抽动障碍的一般特征,可以有简单运动性抽动和复杂的运动抽动,或仅仅出现发声抽动,而且症状累及广泛,除面部、颈项、肩部肌群外,常累及上下肢、躯干,症状发生频繁,并且持久,往往超过1年。氟哌啶醇(haloperon):氟哌啶醇口服有效率达75%~7天增加0.5~
-
持续性运动抽动障碍
概述: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是指临床表现符合抽动障碍的一般特征,可以有简单运动性抽动和复杂的运动抽动,或仅仅出现发声抽动,而且症状累及广泛,除面部、颈项、肩部肌群外,常累及上下肢、躯干,症状发生频繁,并且持久,往往超过1年。氟哌啶醇(haloperon):氟哌啶醇口服有效率达75%~7天增加0.5~
-
Tourette 综合征
概述:Tourette综合征又称发生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抽动秽语综合征(delaTourette’s综合征,简称TS)。其他共存症状或共病的评估:除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外,也常使用其他相关量表对共存的症状或共患的疾病进行评定,如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SNAP-Ⅳ量表等。该药有效率达76%~7天增加0.5~
-
神仙化痞膏
年氏《集验良方》卷三:方名:神仙化痞膏组成:刘寄奴草4两,当归2两,川芎2两,白芷2两,黄柏2两,胡黄连2两,苏木2两,川乌2两,肉桂1两,丁香1两,巴豆肉1两,草乌1两,大黄3两,蜈蚣3两,穿山甲3两,白花蛇1条,桃枝30寸,柳枝30寸。用法用量:先以白酒煮朴消洗患处,良久方贴药,时时炭火烤热,手摩熨之。
-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概述: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是指临床表现符合抽动障碍的一般特征,可以有简单运动性抽动和复杂的运动抽动,或仅仅出现发声抽动,而且症状累及广泛,除面部、颈项、肩部肌群外,常累及上下肢、躯干,症状发生频繁,并且持久,往往超过1年。氟哌啶醇(haloperon):氟哌啶醇口服有效率达75%~7天增加0.5~
-
持续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概述: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是指临床表现符合抽动障碍的一般特征,可以有简单运动性抽动和复杂的运动抽动,或仅仅出现发声抽动,而且症状累及广泛,除面部、颈项、肩部肌群外,常累及上下肢、躯干,症状发生频繁,并且持久,往往超过1年。氟哌啶醇(haloperon):氟哌啶醇口服有效率达75%~7天增加0.5~
-
万灵丹
主治:《博济》卷三方之万灵丹主治一切药毒,及蛊毒。五淋白浊,车前子汤送下;潮热发渴。《玉案》卷四方之万灵丹:方名:万灵丹组成:半夏2两(姜制),南星2两(姜汁炒),瓦楞子2两(煅),青礞石2两(煅),沉香(锉)2两,青皮1两2钱(醋炒),莪术1两2钱(醋煮),三棱1两2钱,香附1两2钱(醋炒),白芍1两2钱。
-
黄白散
《回春》卷八:黄白散:处方:榆树根白皮(为细末)1两,黄丹2钱。摘录:《医方大成》卷八引《简易》《圣济总录》卷一二三:黄白散:处方:芒消(研)1两半,硫黄(研)1两。《普济方》卷三九七:方名:黄白散组成:大黄半分,白术半分。
-
黄连饼
《圣惠》卷六十二:黄连饼:处方:黄连1两(去须),蛇床子1两,乳香1两,杏仁半两,蔓菁根1握,盐1分,大粪灰半两,柳树上木耳1两。功能主治:发背、发鬓、乳痈及诸毒肿。每易时,先以甘草汤洗之,如未作头,贴药便撮作头,如已穴有脓水亦贴之,即生肌肉;若有胬肉,即取柳树白木耳细研,微微掺于膏上,贴之。
-
五圣散
处方:大黄(量病加减)生姜甘草各15克瓜蒌2个(去皮)皂角针30克功能主治:治诸般恶疮。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经验秘方》《朱氏集验方》卷一:方名:五圣散组成:沉香流气饮、人参败毒散、小续命汤除去附子、三和散、香苏散。用好酒2升,同煎至8分,去滓服,不拘时候。附注:五圣汤(《医学入门》卷八)。
-
正伤消痛膏
正伤消痛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正伤消痛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不良反应:偶见贴药处皮肤发红、发痒,停止使用即可消失。4.经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复方南星止痛膏
复方南星止痛膏的主要成份:生天南星、生川乌、丁香、肉桂、白芷、细辛、川芎、徐长卿、乳香(制)、没药(制)、樟脑、冰片。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5.本品含有毒性成份,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皮肤过敏(皮肤瘙痒明显)者应及时自行揭除、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
乌头方
《普济方》卷三○○引《肘后方》:方名:乌头方组成:川乌头尖、黄柏各等分。主治:陷甲割甲成疮,连年不瘥。用法用量:洗了贴药。制备方法:上为末。
-
入神散
《疡科选粹》卷四:组成:杏树叶(阴干为末)5分,蝙蝠(火焙干,为末)2分5厘,白花蛇蜕(烧灰存性,为末)2分5厘,人中白(火煅为末)2分5厘,蜜蜂7个(焙,为末)。主治:瘰疬未破者。以绵纸1片,针刺小孔贴药上,水干,再用清水纸上刷之,每1昼夜换1次。如面上发热,服清凉饮子数帖。
-
杖疮膏
方出《本草纲目》卷八引《孙天仁集效方》,名见《古今医鉴》卷十六:组成:密伦僧、香油。主治:血风臁疮。杖疮、顽疮。制备方法:将上药入粗碗内磨化。如流脓水,自然生肉,如有疔甲,贴药即止。《仙拈集》卷四:组成:当归2两,黄蜡1钱,白蜡1钱,香油4两。制备方法:将当归入油煎枯去滓,入二蜡熔化成膏。
-
神功妙贴散
《直指》卷二十二:方名:神功妙贴散组成:大南星(圆白者)4钱,蓖麻子仁4钱,五倍子(淡红者)2钱,白芷(削片)2钱,姜黄2钱,半夏(生)2钱,贝母2钱,白及2钱,没药3钱,乳香3钱,花蕊石散2帖。用法用量:疮色黯晦者,先用姜汁从晕边抹收入里,留中间如钱大贴膏药;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井水入蜜调。
-
消河饼
《古今医鉴》卷六:方名:消河饼组成:大田螺4个,大蒜(去皮)5个,车前子3钱(为末)。主治:水肿膨胀。小便闭淋。用法用量:贴脐中,以手帕缚之。贴药后少顷,小便出,1-2饼即愈。制备方法:上研成饼。
-
趁风膏
处方:川山甲(左瘫用左足,右瘫用右足)2两,红海蛤(如棋子者)2两,川乌头(大者,生用)2两。功能主治:中风,手足偏废不举。用法用量:每用半两,捣葱白汁,和成厚饼,约径1寸半,贴在患侧脚中心,用旧帛裹紧缚定,于无风密室中坐椅上,椅前放汤1盆,将贴药脚于汤内浸,候汗出即去了药。忌口远欲以自养。
-
丁香膏
《圣惠》卷六十三:丁香膏:处方:丁香半两(研末),麻油1斤,黄丹7两,丈夫头发1两,蜡1两,桂心半两(研末),当归半两(研末)。薄荷汤送下。主治:膈气,翻胃吐逆。用法用量:每服5丸,生姜米饮送下;制备方法:将丁香等为末,与硫黄、胆矾、麝香、姜汁和匀,入茱萸膏内,慢火熬成膏,豌豆大。
-
定愈散
处方:乳香半两,白矾1两(烧灰),黄耆(锉)半两,琥珀1两,松脂1两(熬汁尽),青葙子1两(熬令熟,不得焦),丹砂半两(研如粉),麝香3分(好者)。制法:上为散,更别捣乳香,炼热为汁,入前药中。功能主治:牙齿痛。用法用量:如有疼痛,虫孔之中干贴之。贴药之时,未得用水。摘录:《普济方》卷六十五引《圣惠》
-
蟾蜍膏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蟾蜍膏:处方:蟾蜍1个(去头用),石硫黄(别研)半两,乳香(别研)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露蜂房1个(烧灰用)。功能主治:一切疮肿、痈疽、瘰疬等疾,经月不愈,将作冷瘘。凡欲贴疮,须先以桑白皮、乌豆煎汤,淋洗,拭干,以龙骨煅为粉,掺疮四边令易收,然后方用贴药。
-
猢狲骨熁膏
处方:猢狲骨2两,穿山甲骨2两,狗食系骨2两,腽肭脐2两,虎胫骨2两,野狸骨1两,水獭骨2两,猫儿食系骨2两。制法:上为粗末,以米醋拌,入瓶子,以泥密封头令干,以大火烧令稍热为度,候冷取出,捣罗为末,瓷器中密盛。功能主治:一切伤折并磋跌,骨碎压肿,晓夜疼痛不可忍。
-
海浮石丸
处方:海浮石半钱,人中白半钱,麝香少许,雄黄1钱。制法:上为细末,以糯米粥和成膏,捻剂子扎在病处齿缝内。功能主治:走马疳。凡用此药,先须用槐杖子煎汤或荆芥汤、葱白汤漱口,然后用之乃妙。用药了,以纸条子封闭,贴药齿缝,涎自然出,只3-4日愈。
-
神仙太一膏
处方:玄参、白芷、川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大黄、赤芍药、生干地黄,各一两。血气,木通酒下。赤白带下,当归酒下。咳嗽、喉闭、缠喉风,并绵裹含化。一切风赤眼,贴太阳穴,后用山栀子汤下。打扑伤损,贴药,仍用橘皮汤下。唾血,桑白皮汤下。诸漏,先以盐汤洗其诸疮疖,并量大小,以纸摊药贴之,并每服一粒。
-
止痛透骨膏
止痛透骨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止痛透骨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行滞,通络止痛。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点状红斑。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鸡矾散
处方:鸡屎1分,矾火煎茶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阴蚀疮。用法用量:先用桑枝、葱白、豉汤洗,后贴药,每日3次。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三○一
-
透骨散
《摄生众妙方》卷六:方名:透骨散组成:当归1钱,细辛1钱,川芎1钱,陈皮1钱,甘草1钱,猪胰子3块,红枣10枚。用法用量:上用好酒1碗,煎6分,食后服;《普济方》卷二七三:方名:透骨散别名:透骨丹组成:蟾酥半钱,八角儿5个(去壳),硇砂、轻粉、麝香少许,巴豆1钱(去皮)。主治:一切疔肿恶疮。
-
雄雌散
方出《圣惠》卷三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方名:雄雌散组成:雌鸡粪1分(头圆者是),雄鸡粪1分(头尖者是)。主治:牙齿久不生,十数年未出者。用法用量:于齿不生处,先以针刺破,令血出,贴药于上,老人20日,少者10日当出。制备方法:上同研细末。附注:《普济方》有麝香少许。
-
地胆丸
处方:地胆(去头足翅,糯米炒令米黄)1分,斑螫(去头足翅,糯米炒令米黄)1分,牛黄(别研)1分,芫青10枚(糯米炒令米黄,去头翅足),生大豆黄30枚。制法:上4味为末,入牛黄再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瘰疬成疮有脓。后再服寻常补益丸散。注意:宜贴药后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
金刀如圣散
用法用量:临用搽伤处。摘录:《回春》卷八《伤寒标本》卷下:金刀如圣散:别名:恶疮方处方:茅山苍术6两(米泔浸1日1夜),白芷2两,川乌4两(去皮脐,生用),防风4两(净,生用),细辛3两(去土,净),白术2两5钱,草乌4两,两头尖(无则以川芎)4两,雄黄5两(另研细末入药)。蛇伤,入枯白矾少许调药敷之;
-
伤水张南川消癖膏
用法用量:临摊贴药,入麝,贴患处。制备方法:为膏。
-
玄武膏
《古今医鉴》卷十三:组成:大黄1两,栀子1两,硇砂1钱,木鳖子1两,硼砂1钱,雄黄1钱(以上共为细末),皮消1撮,油核桃2个,大蒜(去皮)5片,白花菜(晒干)4钱,黑狗脑子1个。用药禁忌:忌生冷、油腻、发物。功效:生肌肉,排脓散毒,止疼生机。主治:痈疽发背,疮疖,疔肿,内外臁疮,阴疰下诸恶疮,及头项痈肿。
-
隔臁膏
别名:隔纸膏处方:当归半两,白芷半两,五倍子半两,黄连半两,雄黄半两,乳香3钱(末),没药半两,海螵蛸半两,血竭半两,黄柏半两,白蔹半两,白及半两,厚朴半两,黄丹6钱,轻粉木合3盏。先用盐汤洗净,片帛拭干,待片时水气干,然后贴药。功能主治:内外臁疮。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六引《经验良方》
-
蛇黄散
《圣济总录》卷一七○:方名:蛇黄散组成:蛇黄(捣碎,研)1分,犀角(镑)1分,人参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防风(去叉)1分,细辛(去苗土)1分,蚱蝉(去翅足,微炙)1分,干蝎(醋拌微炒)1分,丹砂(研)1分,母丁香1分,山茱萸(微炒)1分,甘草(炙)1分,牛黄(研)1分。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
-
鼠油膏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方名:鼠油膏组成:鼠1枚(熬取油),蜣螂1钱,皂角(烧灰)1钱,定粉1钱,龙骨1钱,乳香少许(别研)。用法用量:贴药疮口内,其上更用磁石末盖之,箭头自出。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鼠油和成膏子。《普济方》卷二七七:方名:鼠油膏组成:香油1斤,大鼠2个(去皮肠)。主治:汤烫、火烧疮。
-
揩齿朱砂散
处方:朱砂1两(细研),海蛤2两(细研),石膏1两,细辛2两,川升麻2两,防风(去头芦)2两,寒水石3两,芎1两,槟榔2两,生干地黄2两半。功能主治:令黄黑齿变白净。主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以暖水漱口3-5度,用药揩齿;或以薄纸贴药于齿上,不用漱口。
-
枯瘤膏
《准绳·疡科》卷五:枯瘤膏:处方:草乌4两,川乌2两,干桑耳1两半,桑朽木1两半,矿石灰1碗,桑柴灰1碗,荞麦秸灰1碗。用法用量:如用,入矿石灰调匀为糊,点瘤顶上,以湿纸数重贴药上,如若未干不须贴,若留久药干,以唾调涂。不得近著甘草处。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小晕3次,中间仍用大戟、芫花、甘遂如前法,自然焦缩。
-
吕祖一枝梅
《外科正宗》卷四:别名:一枝梅组成:朱砂3钱,银朱1钱5分,五灵脂3钱,麝香2分,蓖麻仁5分,雄黄5钱,巴豆仁5钱(不去油)。小儿急慢惊风,一切老幼痢疾。附注:一枝梅(《同寿录》卷尾)。用药芡实大一饼,贴印堂之中,点官香一支,香尽去药,以后一时许,药处有红斑晕色肿起飞散,谓红霞捧回,病虽危笃,其人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