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落
菌落是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群体。各种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边缘、表面、质地、颜色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衡量菌种纯度、辨认和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菌落特征与微生物的菌体形态结构特征密切相关。
-
霉菌
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一般霉菌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先进行无性繁殖,到后期,在同一菌丝体上产生有性繁殖结构,形成有性孢子。与人类生活和食品生产关系密切的霉菌有藻状菌纲的根霉、毛霉、犁霉;我国就利用曲霉菌制酱,是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的主要菌种。
-
巴氏杆菌属
巴氏杆菌属是分类地位未定的1属。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为害畜、禽最严重,从发病动物体液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到的菌落基本有两型:一为过45°折光,在低倍显微镜下,呈现鲜明的蓝绿色而带金光,边缘有狭窄的红黄色带的Fg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乙型。本菌可引起家禽霍乱的暴发性流行,牛的出血性败血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肺炎等。
-
真菌培养法
从无菌部位如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条件致病菌常提示肯定的感染,但对来自于脓、痰或尿的标本则应谨慎解释结果,单靠一次培养阳性往往不能确定诊断。对皮肤癣菌,还应添加0.05%放线菌酮。6.常见真菌培养所见:(1)念珠菌病:奶油色酵母样菌落。(5)芽生菌病:真菌相为白色棉花样菌落,酵母相为奶油色或棕色菌落。
-
影印接种法
影印接种法具体过程是:将待测的浓缩菌悬液涂在合适的平板上,等其长好后作为母平板(每平板上的菌落控制在50~再把此印章在另一含有选择培养基的平板上轻轻印一下,经培养后,选择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与母平板上的菌落位置对应,比较影印平板与母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即可从相应位置的母平板上选出待测的突变型菌落。
-
炭疽杆菌
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属于需氧芽胞杆菌属,能引起羊、牛、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形成荚膜,在含血清和碳酸氢钠的培养基中,孵育于co2环境下,也能形成荚膜。10%绵羊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无明显的溶血环,但培养较久后可出现轻度溶血。24小时,管底有絮状沉淀生长,无菌膜,菌液清亮。
-
放线菌属
放线菌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多数不致病。若无继发感染则大多呈慢性无痛性过程,并常伴有多发性瘘管形成,排出黄色硫磺样颗粒,此即为放线菌病。在脓汁标本中可见到分枝缠绕的小菌落,即硫磺样颗粒。分离培养将标本(硫磺样颗粒)以无菌操作捣碎,接种于葡萄糖肉汤,在含5%CO237℃的厌氧培养18~
-
淋球菌检查法
名称:淋球菌检查法适应证:淋球菌检查法适用于淋病。②女性患者取材时,先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口,用无菌棉拭子拭去宫颈口表面的分泌物,另取一棉拭子插入宫颈口内1~(4)淋球菌在多黏菌素B血液琼脂上经24~(2)将溶液滴加于可疑菌落上,观察颜色变化。3.分离培养取材时拭子伸入尿道或宫颈的深度一定要足够。
-
诺卡菌属
肺部病灶可转移到皮下组织,形成脓肿、溃疡和多发性瘘管,也可扩散到其他器官,如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在普通培养基或沙氏琼脂培养基中可缓慢生长,菌落大小不等,表面有皱褶,颗粒状;(2)鉴定:培养24—48h后有小菌落缓慢出现,淡黄色粗颗粒样,边缘陷入培养基中,表面干燥,白色或淡黄色。
-
醇母菌
酵母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一个习惯上的名称。现知酵母菌大约有39属、370余种,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三个类群。酵母菌与霉菌同属真核微生物,细胞中有真正细胞核。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但较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颜色多呈乳白色,只有少数为红色。
-
变量试验
波动试验又称彷徨试验、变量试验。乙管的菌落数则基本相同。这表明大肠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来自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接触相应的噬菌体之前,由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自发地、随机地产生。来自甲管的许多平板上不出现抗性菌落,是由于在接触噬菌体前没有发生过突变;
-
波动试验
波动试验又称彷徨试验、变量试验。乙管的菌落数则基本相同。这表明大肠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来自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接触相应的噬菌体之前,由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自发地、随机地产生。来自甲管的许多平板上不出现抗性菌落,是由于在接触噬菌体前没有发生过突变;
-
彷徨试验
波动试验又称彷徨试验、变量试验。乙管的菌落数则基本相同。这表明大肠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来自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接触相应的噬菌体之前,由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自发地、随机地产生。来自甲管的许多平板上不出现抗性菌落,是由于在接触噬菌体前没有发生过突变;
-
鼠疫杆菌
鼠疫杆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27~28℃,初次分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液,亚硫酸钠等以促进生长,在血平板上,28℃培养48小时后,长成不透明的,中央隆起,不溶血,边缘呈花边样菌落,这种菌落形态为本菌的特征。将检材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龙胆紫血琼脂平板及厚金格尔(hottinger)琼脂平板上。
-
夹层培养法
夹层培养法步骤是:先在培养皿中倒一层不含细菌的基本培养基,待冷凝后,加一层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再经培养后出现的菌落,多数是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中生长的营养缺陷型,上、下两层基本培养基的作用是使菌落夹在中间,以免细菌移动或被完全培养基冲散。
-
卟啉菌属
不解糖、不耐2%胆盐的菌株(如牙龈类杆菌等)已独立成一新属,称为卟啉菌属(porphyromonas)。革兰氏阴性杆菌或球杆菌,专性厌氧,无芽胞,无动力。产生苹果酸盐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但不具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吲哚阳性。卟啉菌与牙髓感染、牙源性脓肿和牙周炎有特殊关系。
-
阻隔现象
阻隔现象(barragephenomenon)为在琼脂培养基上排列生长的菌丝体的菌落之间出现的一条狭窄的分界,这种现象称作阻隔现象。此现象最初见于木材腐朽菌革裥菌中由单孢子培养所形成的菌丝体间(R.Vandendries和H.J.Brodie,1933)。在侧耳属一些真菌中,已从遗传学方面进行了解释(参见不相容基因),但这不具普遍意义。
-
偶发龟复合分枝杆菌感染
主要引起肺部和皮肤伤口感染。5天长出光滑型或粗糙型菌落,并能产生芳香硫酸酯酶,硝酸盐还原试验和铁吸收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在37℃培养基上培养2~龟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龟分枝杆菌对红霉素、头孢菌素类、四环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妥布霉素(托普霉素)、磺胺类等较敏感。
-
龟分枝杆菌感染
主要引起肺部和皮肤伤口感染。5天长出光滑型或粗糙型菌落,并能产生芳香硫酸酯酶,硝酸盐还原试验和铁吸收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在37℃培养基上培养2~龟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龟分枝杆菌对红霉素、头孢菌素类、四环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妥布霉素(托普霉素)、磺胺类等较敏感。
-
尿液细菌培养
概述:尿液细菌培养主要用于检查尿道、膀胱、前列腺、输尿管与肾盂的细菌感染。女性病人,应先以肥皂水清洗外阴部,再以无菌水洗,用灭菌纱布擦干,让患者排尿,弃去前段尿,将中段尿留取在无菌容器内,尿量为10ml。(4)尿液检查结核杆菌,则收集24h尿液,将沉淀部分送检。(5)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应一起进行。
-
非典型分枝杆菌所致的皮肤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非典型分枝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一般可从正常人口腔、痰液、土壤和下水道中分离出,菌株类型众多,且每年有新的菌种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不少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特别呈弱阳性者,是由于非典型分枝杆菌隐性感染所致,在许多地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相关出处:现代皮肤病学
-
龟分枝杆菌
不到5天的幼龄培养抗酸性强,然后开始发育不抗酸的类型。稀释接种在大部分培养基上培育3-4天后,菌落光滑、潮湿、有光泽,不产色或呈乳脂淡黄色。参考文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698-699,1974。
-
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proteusspecies)广泛存在于水、土壤腐败的有机物以及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为条件致病菌,多为继发感染,如慢性中耳炎、创伤感染等,也可引起膀胱炎、婴儿腹泻、食物中毒等。若在培养基中加入0.1%石碳酸或0.4%硼酸可以抑制其扩散生长,形成一般的单个菌落。能迅速分解尿素。根据菌体抗原分群,再以鞭毛抗原分型。
-
克雷伯氏菌属
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氏菌(k.peneumoniae)、臭鼻克雷伯氏菌(k.ozaenae)和鼻硬结克雷伯氏菌(k.rhinoscleromatis)。无芽胞,无鞭毛,有较厚的荚膜,多数有菌毛。在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发酵乳糖,呈现有色菌落。利用荚膜肿胀试验,本属k抗原可分为82型。
-
白喉棒状杆菌
菌体大小(0.3~根据在亚碲酸钾培养基上菌落的特点和生化反应特性分为重型、轻型和中间型,3型的产毒株对人类均有致病作用。患者可用白喉抗毒素和青霉素等治疗。还有一些生物学特性与白喉杆菌类似的细菌,称为类白喉棒状杆菌。常存在于人类或动物的鼻腔、咽喉、外耳道、眼结膜、外阴中以及皮肤的表面。
-
志贺氏菌属
志贺氏菌属(shig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3μm,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兼性厌氧菌,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本属细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为弱。
-
沙门氏菌属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统称为沙门氏杆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寒杆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沙门氏菌均产酸产气。一般可简称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
-
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
化验结果意义:(1)<1×105菌落/L:污染尿。(2)<1×105~<1×106菌落/L:可疑尿路感染。(3)>1×106菌落/L:尿路感染。化验取材:尿液化验方法:尿液检查化验类别一:体液和排泄物检查化验类别二:尿液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活菌计数
活菌计数(viabletestorganismcount)是指在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测定细菌悬液、染菌载体等样本中含有的活菌数量。通过计算长成的单个菌落数,而得到单位体积菌悬液中或染菌载体上的存活试验菌菌数。
-
紫外线灭菌
为了加强紫外线灭菌的效果,在照射前,可在无菌室、缓冲间或接种箱内喷洒5%石炭酸,以使空气中附着有微生物的尘埃降落,同时也可以杀死一部分微生物。然后再照射紫外线。由于紫外线对人体有伤害作用,所以人不要直视正在照射的紫外线灯,也不要在照射情况下进行工作。如果只有一、二个菌落,可认为灭菌效果良好。
-
平板效率
在移植于培养器中的细胞群,至可以看出菌落形成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数对移植总细胞数之百分比,称为出菌率。药剂对增殖率的限制作用或致死作用,可用出菌率来表示,并可绘出用量-反应曲线。
-
出菌率
在移植于培养器中的细胞群,至可以看出菌落形成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数对移植总细胞数之百分比,称为出菌率。药剂对增殖率的限制作用或致死作用,可用出菌率来表示,并可绘出用量-反应曲线。
-
细菌计数
细菌计数是指测计酵母、细菌等的细胞数。还有一种方法是比浊法。进行活菌计数时,先把样品稀释,然后将一定量稀释样品混入依菌性质制成的溶融状态的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平面培养,再根据菌落数进行统计。对已鉴别过的菌种或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细菌来说,活菌计数比较简单,但对土壤微生物区系量的分析就比较复杂了。
-
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分类为消毒专业基本术语,指把微生物归类成所属类型的一般方法。注:例如,可根据采用的选择性培养基,菌落或细胞结构形态、染色特性或其他特性,组合成各个类型。
-
定性
微生物检测术语定性是指将微生物(按菌落或细胞形态、污染特性或其他特征进行分类)分入到大类中的一般过程。
-
纯培养
挑取单个菌落,移种到另一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纯培养最重要的是在于微生物的生理研究,方法是依靠灭菌和分离,是由巴斯德(L.Pasteur)和柯赫(R.Koch)建立起来的。在自然界中,有的培养条件很困难,特别是具有密切共生关系的生物及进行寄生性营养的生物;也有一些在理论上不可能进行纯粹培养的生物。
-
形态突变型
形态突变型morphologicalmutant指肉眼可见的突变型。即有关形状、大小、生育状态、颜色、颜色分布等表型变化的突变型。微生物中在菌落类型、细胞形态等方面也曾分离到各种形态的突变型。这类突变型无特殊营养要求,在基本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据信形态变异的原因是由特定的生化反应遗传的阻断的结果。
-
洁净手术部(室)
洁净手术部(室)指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
-
分枝杆菌属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或稍弯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这种能抵抗盐酸酒精脱色的细菌称为抗酸杆菌。本菌属种类颇多,有致病性非致病性两大类。引起人类中的疾病中:(1)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和几种非典型分枝杆菌所致的感染;(2)麻风病。
-
非典型分枝杆菌
非典型分枝杆菌形态染色特性与人型、牛型结核杆菌酷似,但其毒力较弱,生化反应各不相同,可资鉴别。(2)暗产色分枝杆菌在有光及无光环境中均产色素,如淋巴结核分枝杆菌;(3)不产色分枝杆菌在任何情况不均不产生色素,如胞内分枝杆菌、溃疡分枝杆菌等,(4)迅速生长分枝杆菌,如偶发分杆菌。
-
细菌色素
细菌色素有两类:①水溶性色素,能弥形至培养基或周围组织,如绿脓杆菌产生的绿脓色素使培养基或脓汗呈绿色。②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仅保持在菌落内使之呈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色素。细菌色素的产生需一定条件(营养丰富、氧气充足、温度适宜),无光合作用,对细菌的功能尚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