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血昆虫
在陆生脊椎动物体上一般作短期的外部寄生、吸取寄主血液作为自身营养的昆虫,称为吸血昆虫。昆虫中蚤目(跳蚤)和虱目(虱)的全部,半翅目的一部分(臭虫、猎蝽等),双翅目的多数、即蚊、虻、蚋、蠓、白蛉、螫蝇、虱蝇等都是吸血昆虫,但其中双翅目的雄虫有许多不吸血,完全变态类的幼虫全是非吸血性的。
-
血液传染病
由寄生于人体血液和淋巴中的病原体所引起、以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血液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广泛侵犯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如乙脑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鼠疫可损害全身多个脏器。其次,必须有效控制、隔离传染源,及时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如乙脑疫苗)或药物预防,野外作业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防虫咬。
-
FLUAV
FLUAV分类类型:种分类: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GeneBank编号:[V00603,J02151,V01106,J02144,J02148,J02146,V01099,V01104]禽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特征:禽流感病毒是一种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由8股RNA节段构成,分别编码不同蛋白。心包积液,心外膜点状出血;
-
白蛉
口甲、色板和咽甲的形态是白蛉分类的重要依据。图2白蛉口腔和咽白蛉的生活史:白蛉为全变态昆虫。白蛉的生态:孳生地:白蛉各期幼虫均生活在土壤中,以地面下约10~雄蛉上抱器第2节有长毫5根,2根位于顶端,3根位于近中部,生殖丝长度约为注精器的5倍。利什曼病:⑴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病原是杜氏利什曼原虫。
-
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猪附红细胞体,属立克次体目,寄生于细胞内,也可游离于血浆中。本病多发生在夏季,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特别是猪虱。应激因素如饲管不良,气候恶劣或其它疾病,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
野兔热
疾病别名兔土拉杆菌病土拉热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野兔热又称兔土拉杆菌病,一般多发生在夏季。此外,还可出现丘疱疹、多形性红斑样、局限性脓疱等非特异性皮损。取原发性皮损、淋巴结、胃液、痰液等于血液葡萄糖胱氨酸培养基上可培养到病原菌。诊断时应排除猫抓病、孢子丝菌病、鼠咬热、布鲁菌病等。
-
坏死杆菌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坏死杆菌病是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空气中干燥,经72小时死亡,日光直射8-10小时可被杀死,1%福尔马林、1%高锰酸钾、4%醋酸(或食醋)等均可杀死本菌。病菌侵入部位发生局部坏死及脓肿形成,或是许多小脓肿,或是单一的大脓肿和大疱。
-
蚋叮咬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蚋叮咬后不久局部有痒感和剧痛。虻叮咬:虻俗称“牛虻”。叮咬后刺痛,中央有叮咬痕迹,局部出现红斑、丘疹和风团,可继发感染。羽化后的雌蚋待其唾液腺发达之后即开始吸血活动,它不仅是骚扰性的吸血,在北美、非洲等地是传染盘尾丝虫病的媒介。瘙痒明显或皮疹严重者可斟情使用抗组胺药。
-
甲型流感病毒
FLUAV分类类型:种分类: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GeneBank编号:[V00603,J02151,V01106,J02144,J02148,J02146,V01099,V01104]禽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特征:禽流感病毒是一种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由8股RNA节段构成,分别编码不同蛋白。心包积液,心外膜点状出血;
-
生物源性蠕虫
生物源性蠕虫(biohelminth)是指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期的蠕虫。
-
媒介生物
媒介生物(vector)又称病媒生物,是指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通常指医学节肢动物和啮齿类动物,常见的媒介生物有蚊、蝇、蠓、蚋、虻、白蛉、蜚蠊、虱、蚤、蜱、螨、鼠等。在医学界,媒介生物为在传播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的疾病中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指吸血昆虫。
-
白蛉叮咬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白蛉叮咬皮肤时会有刺痒或刺痛,继而出现白色水肿性丘疹和水疱。症状体征:白蛉以头部的喙器刺入皮肤吸吮人和动物的血液,被叮咬后有人可毫无反应,有人感微痒或剧痒,局部出现红色丘疹、风团、小结节或糜烂、水疱等损害,愈后可留下色素沉着的斑片。雄蛉交配后不久即死亡,雌蛉可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