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臀红
臀红(redbuttock)是指以臀部、会阴、大腿内侧皮肤及外阴黏膜出现红斑、糜烂、渗液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疾病。
-
肠病原的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疾病别名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致腹泻性大肠杆菌性肠炎,肠病原的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疾病代码ICD:A48.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由肠病原的大肠埃希杆菌(Entero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EP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此外,EPEC尚可产生非洲绿猴细胞毒素(VT),引起肠上皮细胞向肠腔分泌液体。
-
小儿腹泻
疾病分类:儿科疾病概述: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多数由 状病毒感染所致,因多发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称为“秋季腹泻”。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乳酸杆菌酸奶、双歧杆菌发酵奶等。等渗性脱水时,二者比例宜为1∶1(即l/2等渗含钠溶液),如3∶2∶1液(葡萄糖液:生理盐水:1/6mol碳酸氢钠液)。
-
致腹泻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EPEC有13个常见血清型,0111最多,占总病例数之40%~此外,EPEC尚可产生非洲绿猴细胞毒素(VT),引起肠上皮细胞向肠腔分泌液体。相关药品:山莨菪碱、胃蛋白酶、胰酶、鞣酸蛋白、肥儿散、人血白蛋白、黏菌素、多黏菌素B、诺氟沙星、司氟沙星、小檗碱、氧、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鞣酸软膏相关检查:胃蛋白酶
-
肠病原的大肠埃希氏菌感染
EPEC有13个常见血清型,0111最多,占总病例数之40%~此外,EPEC尚可产生非洲绿猴细胞毒素(VT),引起肠上皮细胞向肠腔分泌液体。相关药品:山莨菪碱、胃蛋白酶、胰酶、鞣酸蛋白、肥儿散、人血白蛋白、黏菌素、多黏菌素B、诺氟沙星、司氟沙星、小檗碱、氧、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鞣酸软膏相关检查:胃蛋白酶
-
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
EPEC有13个常见血清型,0111最多,占总病例数之40%~此外,EPEC尚可产生非洲绿猴细胞毒素(VT),引起肠上皮细胞向肠腔分泌液体。相关药品:山莨菪碱、胃蛋白酶、胰酶、鞣酸蛋白、肥儿散、人血白蛋白、黏菌素、多黏菌素B、诺氟沙星、司氟沙星、小檗碱、氧、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鞣酸软膏相关检查:胃蛋白酶
-
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EPEC有13个常见血清型,0111最多,占总病例数之40%~此外,EPEC尚可产生非洲绿猴细胞毒素(VT),引起肠上皮细胞向肠腔分泌液体。相关药品:山莨菪碱、胃蛋白酶、胰酶、鞣酸蛋白、肥儿散、人血白蛋白、黏菌素、多黏菌素B、诺氟沙星、司氟沙星、小檗碱、氧、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鞣酸软膏相关检查:胃蛋白酶
-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呼吸困难者给氧。
-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EPEC有13个常见血清型,0111最多,占总病例数之40%~此外,EPEC尚可产生非洲绿猴细胞毒素(VT),引起肠上皮细胞向肠腔分泌液体。相关药品:山莨菪碱、胃蛋白酶、胰酶、鞣酸蛋白、肥儿散、人血白蛋白、黏菌素、多黏菌素B、诺氟沙星、司氟沙星、小檗碱、氧、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鞣酸软膏相关检查:胃蛋白酶
-
紫草婴儿软膏
紫草婴儿软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紫草婴儿软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活血,润肤。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正常新生儿护理常规
(2)注意保暖、擦干全身血迹及羊水,放置于温暖的包被中或开放式远红外暖箱上。(5)用0.25%氯霉素眼液,10%磺胺醋酰钠眼液或利福平眼液等滴双眼,预防新生儿眼部感染。(6)淋浴1/d,在皮肤皱褶处撒婴儿专用爽身粉;脐部用95%或75%乙醇擦拭,2/d,保持干燥,每次换尿布后,臀部涂3%鞣酸软膏,预防臀红。
-
新生儿记录
1.出生记录(可用表格式)包括填写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妊娠周数、分娩方式、婴儿性别、身高(cm)、体重(g)、出生日期、时间、出生时情况、有无窒息、其程序及抢救经过,Apgar评分,体格检查、诊断、医嘱及检查者签名。注意检查有无先天畸形如可疑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胆道或直肠肛门闭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