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沙热
拉沙热的病因:拉沙病毒属沙粒病毒科广沙粒病毒一般和啮齿类宿主的慢性感染有关。l0天,拉沙热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和弥漫性肌肉及关节疼痛,喉痛、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咳嗽和胸痛。4周进入恢复期。相关药品:凝血酶、利巴韦林相关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补体结合试验
-
拉沙病毒
LASV分类类型:种分类: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属拉沙病毒拉沙病毒基本特性:拉沙病毒性出血热是发生在西非的一种病程1-4周的急性疾病。拉沙热的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对症治疗。近年来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早期病人(发病6天内),取得较好的效果,病毒血症消失,病死率明显下降。
-
LASV
LASV分类类型:种分类: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属拉沙病毒拉沙病毒基本特性:拉沙病毒性出血热是发生在西非的一种病程1-4周的急性疾病。拉沙热的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对症治疗。近年来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早期病人(发病6天内),取得较好的效果,病毒血症消失,病死率明显下降。
-
拉沙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拉沙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为啮齿动物,以多乳鼠为主,其次还有黑家鼠和小鼷鼠。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其中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拉沙热抗病毒效果较好,在病程的任一时期使用都有一定疗效,早期使用最佳,病程1周内接受治疗可降低病死率,静脉用药比口服效果更好。
-
拉沙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据估计,每年新发病例数达100000人以上,其中约1000-3000人死亡(病死率1-3%),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为15-25%。IP-10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功能,趋化T细胞和NK细胞参与感染和休克。2.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法(IFA)等方法检测,但IFA的敏感性较ELISA差。(5)从患者标本中检出拉沙病毒RNA;(三)免疫血浆。
-
黄热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病通过蚊叮咬传播。肾功能异常,尿量减少,蛋白尿。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捕获法检测IgM抗体的结果较为可靠。使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可以避免和其他黄病毒的交叉反应2.核酸检测:应用RT-PCR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黄热病毒R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特点,可用于早期诊断。
-
左旋韦林
左旋韦林的适应证: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性秋季腹泻、病毒性脑炎、麻疹、风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病毒性角膜炎、牛痘苗性角膜炎、急性流行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拉沙热、皮肤疱疹病毒的治疗及辅助治疗。
-
裂谷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RVFV为RNA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多种家畜如绵羊、山羊、牛、水牛、骆驼等可感染裂谷热病毒,为主要传染源。血清学试验常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血凝抑制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裂谷热抗体,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病5天后出现IgM抗体,可持续2个月。
-
西尼罗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西尼罗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3.人群易感性和抵抗力:人类对该病毒普遍易感。野外作业者如农民、森林工人、园林工作者、建筑工人或旅行者是本病的高危人群。2.西尼罗病毒性脑炎:大约有1/300-1/150西尼罗病毒感染者可发展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或脑膜脑炎,一般统称为西尼罗病毒性脑炎。
-
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
天花病毒、黄热病毒(野毒株)、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东、西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拉沙热(Lassa)病毒、马堡(Marburg)病毒、埃波拉(Ebola)病毒、猴疱疹病毒(猴B病毒);致病性支原体;(二)从国外引进我国尚未发现或致病性强的医学病原微生物时,应经卫生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