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木斯克出血热
1943年曾发现本病,1944~易感人群为疫源地的农民,多为青壮年劳动者。病因: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脑水肿可引起感觉改变。诊断:病毒分离:取病人一病周内的血液、脑脊液,接种于豚鼠、小白鼠脑内或鸡胚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取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或中和试验,呈4倍以上升高者。相关检查:浆细胞
-
苏格兰脑炎
疾病别名羊跳跃病,loupingill疾病代码ICD:A85.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苏格兰脑炎(Scotlandencephalitis)是由苏格兰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蜱叮咬传播的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毒血症的发生与持续取决于神经系统外局部组织内病毒复制的程度,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病毒的速度以及特异性抗体的出现等。
-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
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以诊断。扎那米韦成人剂量10mg,每日两次吸入。
-
马邱波病毒
中文名称:马邱波病毒英文名称:Machupovirus分类类型:种分类: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属马邱波病毒马邱波病毒与玻利维亚出血热:出血热盛行于阿根廷、委内瑞拉以及巴西等地,其致病原就是砂粒样病毒属(Arenavirus)病毒。通过染疫啮齿类动物气雾化了的尿液传播给人。玻利维亚的出血热也比较容易出现神经症状。
-
库克萨基病毒感染
库克萨基病毒感染是一组因感染库克萨基病毒所引起的疾病。该组病毒属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分A、B两组。库克萨基病毒还可引起原因不明的发热、呼吸道疾病、脑炎、弛缓性瘫痪、共济失调、吉兰-巴雷二氏综合征、眼结膜炎、新生儿疾病等,少数胰腺炎、糖尿病、肝病及先天畸形也可能与B组有关。
-
雀麦花叶病毒科
许多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的成员仅侵染木本植物,但寄主范围较广。所有病毒易机械接种传播,黄瓜花叶病毒属和苜蓿花叶病毒属由多种蚜虫以持久方式传播,其中某些成员和一些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成员在一些寄主上可以种传,一些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成员经花粉传播,一些雀麦花叶病毒属成员由甲虫传播。
-
杆状病毒科
病毒核衣壳呈杆状,直径30-60nm,长度250-300nm病毒粒子包埋于大的蛋白质包涵体中。核型多角体病毒属的核衣壳囊膜化发生在细胞核,而颗粒体病毒属的囊膜化发生在核膜破裂后的核-质环境中。杆状病毒仅感染节肢动物,主要是昆虫纲的鳞翅目、双翅目及甲壳纲的十足目。
-
藻类DNA病毒科
藻类DNA病毒科病毒的蛋白质:纯化了的病毒粒子至少包含50种或更多种类的蛋白质,其分子量的范围大约为10-20×103Da,绿藻病毒属的代表中PBCV-1具有三种糖蛋白,三种肉豆蔻酰化蛋白(主要的衣壳蛋白Vp54,同时被糖基化和肉豆蔻酰化),一些磷酸化的蛋白质。PBCV-1同样也编码10个tRNA基因,其中的一个含有小的内含子。
-
四体病毒科
四体病毒科(Tetraviridae)分两个病毒属:β四体病毒属(Betatetravirus)和ω四体病毒属(Omegatetravirus)。病毒粒子的沉降系数194~210S,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1.27~1.31g/ml,pH3.0下稳定,抗乙醚。在自然情况下,幼虫通过摄食污染四体病毒的食物而致病。但多为零星发生。病死虫组织溶解成液状,死虫呈黑色。
-
细小病毒科
在部分病毒中也可检测到其它小阅读框。病毒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并可能需要宿主细胞通过它的S期,这说明宿主和病毒的复制关系密切,病毒复制可能涉及宿主的DNA复制酶,病毒基因组进入双链DNA需要前面的mRNA转录发生DNA合成由自体引物机制和存在的回文序列进行。一些mRNA的切割使蛋白产物的选择形式产生。
-
单组分RNA病毒科
单组分双链RNA真菌病毒属一些成员含附加的卫星病毒dsRNA,卫星病毒核酸依赖辅助基因组复制分别装配到核衣壳中。病毒粒子含单一主要衣壳多肽,分子量为79-100×103,与粒子相关的RNA聚合酶活性存在。与粒子相关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在体外催化双链RNA末端到末端的转录,产生衣壳蛋白mRNA,这种转录使用一个保守机制。
-
披膜病毒科
病毒编码的结构蛋白包括一个主要衣壳蛋白C和两个囊膜糖蛋白E1和E2。病毒基因组组成和复制:披膜病毒科病毒RNA作为病毒非结构蛋白的mRNA。在基因组和亚基因组启动子区域的5’-末端,甲病毒和风疹病毒顺式作用元件具有同源性。病毒生物学特性:甲病毒属大多数成员在脊椎动物中的传播有蚊子或其它节肢动物作为中间宿主。
-
痘病毒科
浮力密度受渗透作用影响,在稀释缓冲液中为1.16g/cm3,蔗糖中为1.25g/cm3,氯化铯中为1.30g/cm3。一般而言,病毒粒子感染性对普通去污剂、氯仿、氧化剂和高于40C的高温敏感。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包括正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禽痘病毒属、山羊痘病毒属、野兔痘病毒属、猪痘病毒属、软疣痘病毒属和亚塔痘病毒属。
-
豇豆花叶病毒亚科
豇豆花叶病毒和豆荚斑驳病毒的三维立体结构与感染脊椎动物的小RNA病毒科的病毒结构非常类似,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中的烟草环斑病毒三维立体结构也与之相似。豇豆花叶病毒亚科的豇豆花叶病毒属的寄主范围窄,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和蚕豆病毒属寄主范围较宽,每属内病毒的发病症状各异。
-
疱疹病毒丙亚科
这些病毒在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中复制。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或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形成γ?一些特定基因在疱疹病毒科中可能是独特的,包括HHV-5的BNRF-1,BTRF-1andBRLF-1,对应于猿猴疱疹病毒2型的ORF3、23和50。活体中的潜伏感染发生在淋巴细胞或淋巴组织中。
-
疱疹病毒甲亚科
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或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形成α疱疹病毒亚科各属成员的特定谱系,保守基因模块按?在培养细胞中,病毒生产性感染成纤维细胞,并在活体感染上皮细胞,许多成员感染自然宿主引起外肿,通常是空泡上皮病变。
-
矮缩病毒科
这些卫星类似DNAs很不一样,在系统发生学上也与该科病毒的DNA不同,但在结构和系统发生学上与矮缩病毒属类似repDNAs相似,最近发现此类DNAs与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藿香黄脉病毒和棉花卷叶病毒有关。病毒粒子只有单个CP,约19kD。而且,至少5-7种非结构蛋白是由基因组ssDNA转录的mRNAs编码而成。
-
变位病毒科
漂移病毒属成员与其它病毒的区别是,它们出现加工的囊膜蛋白,其中包括与反转录病毒跨膜蛋白(TM)和表面蛋白(SU)相对应的蛋白。基因组RNA转录从上游LTR起始,在下游LTR这一位点的下游终止,这将长末端重复序列分成基因组RNA的5’独特末端(U5)和3’独特末端(U3),或者是5’和3’末端的重复(R)。
-
疱疹病毒乙亚科
本亚科包括巨细胞病毒属、鼠巨细胞病毒属和玫瑰疱疹病毒属,主要成员有:人巨细胞病毒(人疱疹病毒V型,HHV-5)、小白鼠巨细胞病毒(鼠疱疹病毒I型)。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已在HCMV基因组中查到了与鸟骨髓瘤病毒的v-myc癌基因和人c-myc原癌基因有关的核苷酸序列。病毒具有种特异性和培养细胞的细胞类型特异性。
-
双生病毒科
双生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媒介昆虫完成,玉米线条病毒属和曲顶病毒属成员主要由叶蝉传播,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成员主要由粉虱传播。双链病毒各ORF编码蛋白功能了解甚少,目前已知双组分病毒基因组DNAA的V1ORF和和单组分基因组的V2ORF分别编码衣壳蛋白,并且由衣壳蛋白决定昆虫媒介的特异性。
-
诺如病毒
诺沃克病毒的基本特征:诺瓦克病毒是一种小圆形病毒,直径约30nm,分类上属杯状病毒科诺瓦克病毒属(又称诺如病毒属)。在美国成年人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中42%-65%由本病毒引起,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1976-1980年74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31起(占41.89%)暴发是由诺瓦克病毒引起。
-
诺沃克病毒
诺沃克病毒的基本特征:诺瓦克病毒是一种小圆形病毒,直径约30nm,分类上属杯状病毒科诺瓦克病毒属(又称诺如病毒属)。在美国成年人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中42%-65%由本病毒引起,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1976-1980年74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31起(占41.89%)暴发是由诺瓦克病毒引起。
-
诺瓦克病毒
诺沃克病毒的基本特征:诺瓦克病毒是一种小圆形病毒,直径约30nm,分类上属杯状病毒科诺瓦克病毒属(又称诺如病毒属)。在美国成年人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中42%-65%由本病毒引起,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1976-1980年74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31起(占41.89%)暴发是由诺瓦克病毒引起。
-
NV
诺沃克病毒的基本特征:诺瓦克病毒是一种小圆形病毒,直径约30nm,分类上属杯状病毒科诺瓦克病毒属(又称诺如病毒属)。在美国成年人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中42%-65%由本病毒引起,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1976-1980年74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31起(占41.89%)暴发是由诺瓦克病毒引起。
-
丝状病毒科
病毒囊膜来源于细胞质膜,其组成与细胞膜组成相似。另外,在mRNA和基因组RNA的末端,有相当长的3’和5’非编码区。病毒脱壳方式与其它负链RNA病毒一样,感染细胞中病毒mRNA高丰度。在血清学实验中,马尔堡病毒和埃波拉病毒间极少有交叉反应,埃波拉病毒属的三个病毒,也具有不同的抗原性。
-
花椰菜花叶病毒科
35SRNA是大于基因组长度的转录本,它可以进一步作为子代病毒DNA合成的模板,以及编码合成大部分病毒蛋白。35SRNA和19SRNA的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polyA尾,它们均可以作为mRNA从核内转运到细胞质中,并指导蛋白质的翻译合成。病毒DNA的复制发生于细胞质中,其DNA复制依赖于35SRNA的逆转录过程。
-
呼肠孤病毒科
在不同的病毒属中,病毒的形态有变化。呼肠孤病毒科成员的核酸是10、11或12个节段的线状双链RNA,每个RNA节段的分子量在0.2-3.0×106之间,总分子量12-20×106。呼肠孤病毒基因组非翻译区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呼肠孤病毒具有型特异性和组特异性抗原,不同属的病毒成员没有抗原亲缘关系,一些病毒具有凝集红细胞作用。
-
布尼亚病毒科
汉坦病毒突起则呈不同的排列,其病毒粒子表现为延长,长度为110-210nm。MRNA节段主要编码合成病毒包膜糖蛋白G1和G2。布尼亚病毒属、汉坦病毒属和白蛉热病毒属的LRNA节段十分相似,长度大约为6400-6700bp,编码合成240-260kD的L蛋白,但内罗毕病毒属DUG病毒的L节段较长,大约为12000bp,编码合成460kD的L蛋白。
-
裸露RNA病毒科
中文名称:裸露RNA病毒科英文名称:Narnaviridae分类类型:科分类:裸露RNA病毒科裸露RNA病毒科成员:属种裸露RNA病毒属(Narnavirus)啤酒酵母20SRNA裸露RNA病毒(Saccharomycescerevisiae20SRNAnarnavirus)啤酒酵母23SRNA裸露RNA病毒(Saccharomycescerevisiae23SRNAnarnavirus)线粒体病毒属(Mitovirus)栗寄生疫霉线
-
寨卡病毒病
疫情的快速蔓延以及与小头畸形之间的可能因果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发现媒介伊蚊布雷图指数及诱蚊诱卵器指数超过20时,应及时提请当地政府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室内外各种媒介伊蚊的孳生地及开展预防性灭蚊运动,降低伊蚊密度,以降低或消除寨卡病毒病等蚊传疾病的暴发风险。
-
禽类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禽流感病毒的分型及毒力: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有许多亚型。相关药品:氧、硫酸钠、甘油、干扰素、阿司匹林、水杨酸、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利巴韦林、人血白蛋白、甘草酸相关检查:干扰素、补体结合试验、流感病毒抗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
-
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的分型及毒力: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有许多亚型。相关药品:氧、硫酸钠、甘油、干扰素、阿司匹林、水杨酸、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利巴韦林、人血白蛋白、甘草酸相关检查:干扰素、补体结合试验、流感病毒抗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
-
高致病力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的分型及毒力: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有许多亚型。相关药品:氧、硫酸钠、甘油、干扰素、阿司匹林、水杨酸、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利巴韦林、人血白蛋白、甘草酸相关检查:干扰素、补体结合试验、流感病毒抗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
-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
禽流感病毒的分型及毒力: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有许多亚型。相关药品:氧、硫酸钠、甘油、干扰素、阿司匹林、水杨酸、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利巴韦林、人血白蛋白、甘草酸相关检查:干扰素、补体结合试验、流感病毒抗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