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血管畸形
概述:大脑大静脉是位于中线部位的静脉结构,由大脑大静脉和Rosenthal基底静脉汇流而成,向后与下矢状窦汇合,形成直窦,主要引流丘脑、颞叶内侧面、枕叶和小脑上蚓部。发生机制:本病发生的两个基本机制为动静脉短路造成的高压血流冲击及硬脑膜静脉窦的闭塞。12个月)出现头围增大,颅内杂音,以头后外侧听诊明显。
-
大脑大静脉畸形
概述:大脑大静脉是位于中线部位的静脉结构,由大脑大静脉和Rosenthal基底静脉汇流而成,向后与下矢状窦汇合,形成直窦,主要引流丘脑、颞叶内侧面、枕叶和小脑上蚓部。发生机制:本病发生的两个基本机制为动静脉短路造成的高压血流冲击及硬脑膜静脉窦的闭塞。12个月)出现头围增大,颅内杂音,以头后外侧听诊明显。
-
大脑大静脉扩张
概述:大脑大静脉是位于中线部位的静脉结构,由大脑大静脉和Rosenthal基底静脉汇流而成,向后与下矢状窦汇合,形成直窦,主要引流丘脑、颞叶内侧面、枕叶和小脑上蚓部。发生机制:本病发生的两个基本机制为动静脉短路造成的高压血流冲击及硬脑膜静脉窦的闭塞。12个月)出现头围增大,颅内杂音,以头后外侧听诊明显。
-
大脑大静脉瘤
概述:大脑大静脉是位于中线部位的静脉结构,由大脑大静脉和Rosenthal基底静脉汇流而成,向后与下矢状窦汇合,形成直窦,主要引流丘脑、颞叶内侧面、枕叶和小脑上蚓部。发生机制:本病发生的两个基本机制为动静脉短路造成的高压血流冲击及硬脑膜静脉窦的闭塞。12个月)出现头围增大,颅内杂音,以头后外侧听诊明显。
-
大脑大静脉瘘
概述:大脑大静脉是位于中线部位的静脉结构,由大脑大静脉和Rosenthal基底静脉汇流而成,向后与下矢状窦汇合,形成直窦,主要引流丘脑、颞叶内侧面、枕叶和小脑上蚓部。发生机制:本病发生的两个基本机制为动静脉短路造成的高压血流冲击及硬脑膜静脉窦的闭塞。12个月)出现头围增大,颅内杂音,以头后外侧听诊明显。
-
经幕下小脑上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
手术名称:幕下小脑上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别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上肿瘤手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ICD编码:07.5305概述:Krause于1926年首次采用此途径取得成功。在手术显微镜下谨慎操作,在不增加损伤的情况下争取全切肿瘤。
-
幕下小脑上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
手术名称:幕下小脑上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别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上肿瘤手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ICD编码:07.5305概述:Krause于1926年首次采用此途径取得成功。在手术显微镜下谨慎操作,在不增加损伤的情况下争取全切肿瘤。
-
枕部经小脑幕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
3.硬脑膜切开:各以矢状窦及横窦为基底做成两个三角形硬脑膜瓣,分别向下及向内侧翻转(图4.3.1.11.3-9)。切开蛛网膜显露四叠体池、环池和大脑大静脉。第三脑室后部胶质瘤缺乏被膜,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也无被膜,只能做到大部分或部分切除,可以恢复脑脊液循环通道。如为畸胎瘤,应争取全切。
-
Poppen入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
3.硬脑膜切开:各以矢状窦及横窦为基底做成两个三角形硬脑膜瓣,分别向下及向内侧翻转(图4.3.1.11.3-9)。切开蛛网膜显露四叠体池、环池和大脑大静脉。第三脑室后部胶质瘤缺乏被膜,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也无被膜,只能做到大部分或部分切除,可以恢复脑脊液循环通道。如为畸胎瘤,应争取全切。
-
经枕小脑幕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
3.硬脑膜切开:各以矢状窦及横窦为基底做成两个三角形硬脑膜瓣,分别向下及向内侧翻转(图4.3.1.11.3-9)。切开蛛网膜显露四叠体池、环池和大脑大静脉。第三脑室后部胶质瘤缺乏被膜,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也无被膜,只能做到大部分或部分切除,可以恢复脑脊液循环通道。如为畸胎瘤,应争取全切。
-
小脑幕下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手术名称:小脑幕下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小脑幕下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ICD编码:38.6109概述:小脑幕下AVM约占颅内AVM的7%~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3)小脑桥脑角显露后,可见有一些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形成的血管襻围绕于Ⅴ和Ⅶ、Ⅷ颅神经之间(图4.4.3.5-15)。
-
小脑幕下AVM切除术
手术名称:小脑幕下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小脑幕下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ICD编码:38.6109概述:小脑幕下AVM约占颅内AVM的7%~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3)小脑桥脑角显露后,可见有一些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形成的血管襻围绕于Ⅴ和Ⅶ、Ⅷ颅神经之间(图4.4.3.5-15)。
-
顶枕部经胼胝体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
麻醉和体位: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侧卧位,头俯30°。3.硬脑膜切开:与骨瓣相反的方向瓣状切开硬脑膜,以缝线将其向矢状窦侧牵开。2.防止大脑内和大脑大静脉损伤:当切开胼胝体后,即应看清左右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与肿瘤的解剖关系,最好在手术显微镜下剥离出两侧的大脑内静脉,用棉片保护好,各向外侧牵开。
-
经胼胝体后部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
麻醉和体位: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侧卧位,头俯30°。3.硬脑膜切开:与骨瓣相反的方向瓣状切开硬脑膜,以缝线将其向矢状窦侧牵开。2.防止大脑内和大脑大静脉损伤:当切开胼胝体后,即应看清左右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与肿瘤的解剖关系,最好在手术显微镜下剥离出两侧的大脑内静脉,用棉片保护好,各向外侧牵开。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和脑静脉。(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发生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体征。③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上矢状窦血栓形成较横窦-乙状窦及海绵窦少见,多为非感染性。预后及预防预后:过去报道病死率在30%~
-
神经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小脑后下动脉的变异较多。海绵窦的血液引流入翼丛。大脑内静脉,左右各一,在第三脑室顶中线两侧的脉络丛内由丘纹静脉和透明隔静脉汇成,双侧大脑内静脉在胼胝体部汇合成大脑大静脉,后者与下矢状窦一起汇入直窦。第一组:来自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颈升动脉(甲状颈干分支)、颈深动脉和第1肋间动脉(肋颈干分支)。
-
胼胝体AVM切除术
胼胝体AVM的静脉引流可分三型:①引流至深部室管膜下静脉、透明隔静脉、大脑内静脉,到大脑大静脉,是最常见的类型;额顶皮瓣,骨瓣长约6cm,宽约4cm,硬脑膜呈半圆形切口,基底位于矢状窦侧(图4.4.3.3.1-5),取大脑纵裂前方入路。要用电凝将所有供血动脉加以离断。从正常脑组织中游离病变时要按向上向前的方向进行。
-
胼胝体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胼胝体AVM的静脉引流可分三型:①引流至深部室管膜下静脉、透明隔静脉、大脑内静脉,到大脑大静脉,是最常见的类型;额顶皮瓣,骨瓣长约6cm,宽约4cm,硬脑膜呈半圆形切口,基底位于矢状窦侧(图4.4.3.3.1-5),取大脑纵裂前方入路。要用电凝将所有供血动脉加以离断。从正常脑组织中游离病变时要按向上向前的方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