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窦损伤修补术
手术名称:静脉窦损伤修补术别名:静脉窦修补术;麻醉和体位:要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和降低血压的措施。3.在移除静脉窦表面的骨折片前,在窦的两侧各做一经硬脑膜的牵引缝线(图4.2.1.10-4),并准备好肌肉片或筋膜片。但对后2/3的上矢状窦和主侧横窦的损伤应尽可能争取修复,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进行吻合。
-
静脉窦修补术
手术名称:静脉窦损伤修补术别名:静脉窦修补术;麻醉和体位:要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和降低血压的措施。3.在移除静脉窦表面的骨折片前,在窦的两侧各做一经硬脑膜的牵引缝线(图4.2.1.10-4),并准备好肌肉片或筋膜片。但对后2/3的上矢状窦和主侧横窦的损伤应尽可能争取修复,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进行吻合。
-
静脉窦损伤修复术
手术名称:静脉窦损伤修补术别名:静脉窦修补术;麻醉和体位:要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和降低血压的措施。3.在移除静脉窦表面的骨折片前,在窦的两侧各做一经硬脑膜的牵引缝线(图4.2.1.10-4),并准备好肌肉片或筋膜片。但对后2/3的上矢状窦和主侧横窦的损伤应尽可能争取修复,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进行吻合。
-
外伤性脑水肿减压术
手术名称:外伤性脑水肿减压术别名:外伤性脑肿胀减压术;2.静滴20%甘露醇200~3cm处,与上矢状窦平行向后切达顶结节,再呈弧形向下转向前至颞部,在耳前垂直向下,在耳屏前1cm直达颧弓(图4.2.1.9-3)。吞咽障碍病人,食物易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须在完全清醒后,试行少量进食,证明无问题时方可进食。
-
外伤性脑部水肿减压术
手术名称:外伤性脑水肿减压术别名:外伤性脑肿胀减压术;2.静滴20%甘露醇200~3cm处,与上矢状窦平行向后切达顶结节,再呈弧形向下转向前至颞部,在耳前垂直向下,在耳屏前1cm直达颧弓(图4.2.1.9-3)。吞咽障碍病人,食物易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须在完全清醒后,试行少量进食,证明无问题时方可进食。
-
外伤性脑肿胀减压术
手术名称:外伤性脑水肿减压术别名:外伤性脑肿胀减压术;2.静滴20%甘露醇200~3cm处,与上矢状窦平行向后切达顶结节,再呈弧形向下转向前至颞部,在耳前垂直向下,在耳屏前1cm直达颧弓(图4.2.1.9-3)。吞咽障碍病人,食物易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须在完全清醒后,试行少量进食,证明无问题时方可进食。
-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减压术
手术名称:外伤性脑水肿减压术别名:外伤性脑肿胀减压术;2.静滴20%甘露醇200~3cm处,与上矢状窦平行向后切达顶结节,再呈弧形向下转向前至颞部,在耳前垂直向下,在耳屏前1cm直达颧弓(图4.2.1.9-3)。吞咽障碍病人,食物易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须在完全清醒后,试行少量进食,证明无问题时方可进食。
-
外伤性颅内水肿减压术
手术名称:外伤性脑水肿减压术别名:外伤性脑肿胀减压术;2.静滴20%甘露醇200~3cm处,与上矢状窦平行向后切达顶结节,再呈弧形向下转向前至颞部,在耳前垂直向下,在耳屏前1cm直达颧弓(图4.2.1.9-3)。吞咽障碍病人,食物易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须在完全清醒后,试行少量进食,证明无问题时方可进食。
-
前囟、后囱穿刺术
新生儿在疾病诊治申常需经静脉采集血液以供检查,因在四肢、头皮及颈部的浅静脉穿刺不易成功,常在失败后改用前囟或后囟穿刺取血。2.体姿参考前因穿刺取仰卧位,后囟穿刺取俯卧位,操作者站在患儿头侧,助手右手托着颈部,左手固定头部,使上矢状窦与操作台面垂直。后囟穿刺时在穿刺点刺向颅顶方向,针与头皮角度呈35度~
-
颅骨骨膜窦
疾病病因颅骨骨膜窦发病部位最常见于额顶部,借引流静脉与上矢状窦相通,少数发生于枕部,可与横窦沟通。2.外伤型头部外伤后,骨膜下发生血肿,血肿经导血管与颅内静脉窦相通,或因颅骨外板骨折,加之凝血机制障碍以及蛛网膜颗粒压迹较深,从而促进本病的发生。
-
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
产妇的上矢状窦和皮质静脉血栓形成时,可见皮质细静脉与梗阻的皮质静脉交界处有甚多的细小出血区,以及严重的脑水肿、脑内出血或缺血性脑梗死。横窦血栓形成常继发于中耳炎和乳突炎,可分为炎性或非感染性,同时,如有左右侧横窦在窦汇处互不相通,左侧横窦的血栓形成就可阻塞大脑大静脉和直窦回流引起基底节梗死。
-
钻孔探查术
3.伤后意识障碍不见好转,且为后枕部着力,或有骨折线通过脑膜中动脉或上矢状窦、横窦者。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和脑静脉。(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发生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体征。③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上矢状窦血栓形成较横窦-乙状窦及海绵窦少见,多为非感染性。预后及预防预后:过去报道病死率在30%~
-
矢状窦旁脑膜瘤
疾病别名傍矢状面脑膜瘤疾病代码ICD:M9530/0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在肿瘤与上矢状窦之间没有脑组织。肿瘤全切后复发者很少,但累及上矢状窦又未能全切肿瘤的患者仍可能复发,复发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术后辅以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
-
大脑镰旁脑膜瘤
概述: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位于大脑纵裂并与大脑镰相连的一类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瘤,除了肿瘤生长地很大或呈斑块样生长外,很少累及上矢状窦,常突入一侧大脑半球内,有时可向双侧发展。肿瘤可由大脑镰脑膜动脉供血,也可由脑内动脉供血,其前部可来自眼动脉分支,后部来自枕动脉,中部可有脑膜中动脉供血。
-
镰旁脑膜瘤
概述: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位于大脑纵裂并与大脑镰相连的一类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瘤,除了肿瘤生长地很大或呈斑块样生长外,很少累及上矢状窦,常突入一侧大脑半球内,有时可向双侧发展。肿瘤可由大脑镰脑膜动脉供血,也可由脑内动脉供血,其前部可来自眼动脉分支,后部来自枕动脉,中部可有脑膜中动脉供血。
-
大脑镰旁脑脊膜瘤
概述: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位于大脑纵裂并与大脑镰相连的一类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瘤,除了肿瘤生长地很大或呈斑块样生长外,很少累及上矢状窦,常突入一侧大脑半球内,有时可向双侧发展。肿瘤可由大脑镰脑膜动脉供血,也可由脑内动脉供血,其前部可来自眼动脉分支,后部来自枕动脉,中部可有脑膜中动脉供血。
-
大脑镰旁硬脑脊膜肉瘤
概述: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位于大脑纵裂并与大脑镰相连的一类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瘤,除了肿瘤生长地很大或呈斑块样生长外,很少累及上矢状窦,常突入一侧大脑半球内,有时可向双侧发展。肿瘤可由大脑镰脑膜动脉供血,也可由脑内动脉供血,其前部可来自眼动脉分支,后部来自枕动脉,中部可有脑膜中动脉供血。
-
大脑镰旁硬脑膜肉瘤
概述:大脑镰旁脑膜瘤是指位于大脑纵裂并与大脑镰相连的一类临床上常见的脑膜瘤,除了肿瘤生长地很大或呈斑块样生长外,很少累及上矢状窦,常突入一侧大脑半球内,有时可向双侧发展。肿瘤可由大脑镰脑膜动脉供血,也可由脑内动脉供血,其前部可来自眼动脉分支,后部来自枕动脉,中部可有脑膜中动脉供血。
-
大脑半球凸面AVM切除术
手术名称:大脑半球凸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大脑半球凸面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ICD编码:38.6101概述:幕上浅部的大脑半球凸面AVM,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岛叶和枕叶的AVM。枕叶AVM的供血动脉多为大脑后动脉第4和第5段的分支,引流静脉可通向横窦、大脑大静脉或矢状窦。
-
大脑半球凸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手术名称:大脑半球凸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别名:大脑半球凸面AVM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ICD编码:38.6101概述:幕上浅部的大脑半球凸面AVM,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岛叶和枕叶的AVM。枕叶AVM的供血动脉多为大脑后动脉第4和第5段的分支,引流静脉可通向横窦、大脑大静脉或矢状窦。
-
跨矢状窦和大脑镰脑膜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跨矢状窦和大脑镰脑膜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上肿瘤手术ICD编码:01.5105概述:有少数矢状窦旁脑膜瘤和大脑镰旁脑膜瘤在矢状窦或大脑镰两侧生长,瘤组织可跨越上矢状窦,将静脉窦包围,窦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如大脑表面回流静脉不出现淤血,表明已建立侧支循环,可行该段矢状窦切除。
-
顶枕部经胼胝体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
麻醉和体位: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侧卧位,头俯30°。3.硬脑膜切开:与骨瓣相反的方向瓣状切开硬脑膜,以缝线将其向矢状窦侧牵开。2.防止大脑内和大脑大静脉损伤:当切开胼胝体后,即应看清左右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与肿瘤的解剖关系,最好在手术显微镜下剥离出两侧的大脑内静脉,用棉片保护好,各向外侧牵开。
-
经胼胝体后部入路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
麻醉和体位: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侧卧位,头俯30°。3.硬脑膜切开:与骨瓣相反的方向瓣状切开硬脑膜,以缝线将其向矢状窦侧牵开。2.防止大脑内和大脑大静脉损伤:当切开胼胝体后,即应看清左右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与肿瘤的解剖关系,最好在手术显微镜下剥离出两侧的大脑内静脉,用棉片保护好,各向外侧牵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