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
:根据《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年)等。
-
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疾病代码:ICD:G64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许多药物都有神经毒性,可以引起周围神经病变。除氯喹、胺碘酮和哌克昔林(马来酸沛心达)为脱髓鞘周围神经病外,其余的药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均为轴突变性,由远端向近端发展,呈逆死性改变。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营养障碍可促使药物中毒周围神经病的发生。
-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根据《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年)等。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
疾病别名嗜酸细胞增多性肌痛综合征疾病代码ICD:D72.1疾病分类风湿免疫科疾病概述硬皮病样疾病(scleroderma-likedisorders)包括嗜酸性筋膜炎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eosinophilia-myalgiasyndrome,EMS),病人表现为硬皮病样皮肤改变,同时伴有肌痛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病理生理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
针极肌电图
现代化的肌电图仪还包括刺激器及叠加仪,可进行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电刺激、脑诱发电位检查。肌电图测定:对每一块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查,均应包括4个步骤。由于刺激点在神经干,阈值低,不疼痛,产生MUP振幅大,伪迹和动作电位起点清楚,但多杂有运动纤维的成分,而顺行法为纯感觉电位,但波幅较低。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微丝、微管蛋白的糖基化可导致轴突变性。其次是本病应与其他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和痛性周围神经病进行鉴别,糖尿病性肌萎缩应与股四头肌肌病、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以及腰骶神经根病变所引起的股四头肌萎缩相鉴别。糖尿病发病后5年内远端感觉神经病的发病率为4%,20年后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