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血管全埋入式药物输注装置植入术
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切口。沿肝固有动脉向下分离出肝总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再沿十二指肠球部上缘分离出胃十二指肠动脉约1~5ml,换上无损伤针头,刺入药囊内并注入,使药囊及导管内的气体排出并充满肝素液。除脐静脉外,尚可经结肠中静脉及胃网膜中静脉置入导管,此径路多适用于脐静脉胃管失败的病人。
-
肝血管IDDS植入术
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切口。沿肝固有动脉向下分离出肝总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再沿十二指肠球部上缘分离出胃十二指肠动脉约1~5ml,换上无损伤针头,刺入药囊内并注入,使药囊及导管内的气体排出并充满肝素液。除脐静脉外,尚可经结肠中静脉及胃网膜中静脉置入导管,此径路多适用于脐静脉胃管失败的病人。
-
肝血管药物泵植入术
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切口。沿肝固有动脉向下分离出肝总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再沿十二指肠球部上缘分离出胃十二指肠动脉约1~5ml,换上无损伤针头,刺入药囊内并注入,使药囊及导管内的气体排出并充满肝素液。除脐静脉外,尚可经结肠中静脉及胃网膜中静脉置入导管,此径路多适用于脐静脉胃管失败的病人。
-
肝血管可完全植入的药物泵置入术
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切口。沿肝固有动脉向下分离出肝总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再沿十二指肠球部上缘分离出胃十二指肠动脉约1~5ml,换上无损伤针头,刺入药囊内并注入,使药囊及导管内的气体排出并充满肝素液。除脐静脉外,尚可经结肠中静脉及胃网膜中静脉置入导管,此径路多适用于脐静脉胃管失败的病人。
-
肝结核
概述:肝结核(tuberculosisoftheliver)较为少见,因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故临床误诊误治率较高。99%,尸检发现粟粒性结核病人76%~③肝内胆管型或结核性胆管炎:罕见,可能由干酪样物质自门脉系统破人肝内胆管所致。肝肿大的原因,有结核性肝脓肿、结核瘤、结核性肉芽肿、非特异性反应性肝炎、脂肪肝、淀粉样变等。
-
肝脏结核性病变
概述:肝结核(tuberculosisoftheliver)较为少见,因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故临床误诊误治率较高。99%,尸检发现粟粒性结核病人76%~③肝内胆管型或结核性胆管炎:罕见,可能由干酪样物质自门脉系统破人肝内胆管所致。肝肿大的原因,有结核性肝脓肿、结核瘤、结核性肉芽肿、非特异性反应性肝炎、脂肪肝、淀粉样变等。
-
Rh溶血症
当发生原发免疫反应后再次怀孕,即使经胎盘失血的血量很少亦能很快地发生次发免疫,IgG抗体迅速上升,通过胎盘与胎儿的红细胞结合导致溶血。减少胆红素的吸收:新生儿肠壁富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经此酶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及葡萄糖醛酸后,未结合胆红素又从肠壁吸收,增加血中胆红素含量。
-
Rh血型不合
当发生原发免疫反应后再次怀孕,即使经胎盘失血的血量很少亦能很快地发生次发免疫,IgG抗体迅速上升,通过胎盘与胎儿的红细胞结合导致溶血。减少胆红素的吸收:新生儿肠壁富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经此酶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及葡萄糖醛酸后,未结合胆红素又从肠壁吸收,增加血中胆红素含量。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
概述:换血疗法主要用于Rh血型不血型不合溶血,ABO血型不合可用光疗等方法治疗,需要换血治疗的病例较少。本文重点介绍重症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换血疗法操作名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适应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适用于:1.脐血胆红素>68μmol/L(4mg/dl),血红蛋白<110g/L。2h,以防心力衰竭。
-
换血疗法
溶血病换血可及时移去抗体和已被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同时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每换血100ml后注入10%葡萄糖酸酸酸钙1ml(加入25%葡萄糖溶液3ml中),以防止因枸橼酸抗凝剂所引起的低钙血症,注入钙剂要慢,注射时注意心率,避免引起心动过缓。0.5%,主要死于栓塞和继发感染。
-
胎儿血液循环
胎儿营养物质、氧的摄取以及代谢废物排出等都要经脐带到胎盘进行物质交换,因而其血液循环途径与成体有很大差异,待出生后要发生相应改变。来自脐静脉的血液与来自胎儿身体下部回流的血液在下腔静脉中混合后入右心房,绝大部分的混合血经卵圆孔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进入主动脉,主要供应胎儿的脑部及心脏营养。
-
腹裂
概述:腹裂(gastroschisis)是一种罕见的腹壁发育缺陷,过去曾有学者将本病与脐膨出子宫内破裂归在一起,1953年Moore等根据腹裂的病理特点与脐膨出破裂不同,提出另命名为腹裂并得到公认。腹裂病儿往往早产、出生体重多较低,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缓慢,因而在婴儿期生长较正常儿缓慢,以后智力和体力发育逐渐正常。
-
腹裂畸形
概述:腹裂(gastroschisis)是一种罕见的腹壁发育缺陷,过去曾有学者将本病与脐膨出子宫内破裂归在一起,1953年Moore等根据腹裂的病理特点与脐膨出破裂不同,提出另命名为腹裂并得到公认。腹裂病儿往往早产、出生体重多较低,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缓慢,因而在婴儿期生长较正常儿缓慢,以后智力和体力发育逐渐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