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杨酸软膏
检查:应符合软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ⅠF)。测定法: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水杨酸10mg),精密称定,置烧杯中,加三氯甲烷10ml,超声使溶解,定量转移至20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适量,超声使水杨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
寻常型银屑病
如损害发生于头皮、眉和耳部,并具有脂溢性皮炎和本病的特征者,称脂溢性皮炎样银屑病;静止期可服用复方氨肽素、复方丹参片或复方青黛丸等。寻常型银屑病采用中药既安全又有效,进行期可以清热凉血祛风及疏肝理气为治则,如生槐花、白茅根、土茯苓、苦参、当归、赤芍、白芍、郁金、柴胡、生黄芪等;
-
黑癣
概述:黑癣(tineanigra)又称掌黑癣(tineanigrapalmaris)或掌黑色角质真菌病(keratomycosisnigricanspalmalis),是一种由接触传染,好发于掌跖部的浅部真菌病。黑色小孢子菌病;好发于手掌,亦可见于足底或颈部、躯干等处。相关药品:硝酸银、葡萄糖、苯甲酸、复方苯甲酸软膏、水杨酸、蛇床子、灰黄霉素、伊曲康唑
-
黑糠疹
概述:黑癣(tineanigra)又称掌黑癣(tineanigrapalmaris)或掌黑色角质真菌病(keratomycosisnigricanspalmalis),是一种由接触传染,好发于掌跖部的浅部真菌病。黑色小孢子菌病;好发于手掌,亦可见于足底或颈部、躯干等处。相关药品:硝酸银、葡萄糖、苯甲酸、复方苯甲酸软膏、水杨酸、蛇床子、灰黄霉素、伊曲康唑
-
黑色小孢子菌病
概述:黑癣(tineanigra)又称掌黑癣(tineanigrapalmaris)或掌黑色角质真菌病(keratomycosisnigricanspalmalis),是一种由接触传染,好发于掌跖部的浅部真菌病。黑色小孢子菌病;好发于手掌,亦可见于足底或颈部、躯干等处。相关药品:硝酸银、葡萄糖、苯甲酸、复方苯甲酸软膏、水杨酸、蛇床子、灰黄霉素、伊曲康唑
-
掌黑色角质真菌病
概述:黑癣(tineanigra)又称掌黑癣(tineanigrapalmaris)或掌黑色角质真菌病(keratomycosisnigricanspalmalis),是一种由接触传染,好发于掌跖部的浅部真菌病。黑色小孢子菌病;好发于手掌,亦可见于足底或颈部、躯干等处。相关药品:硝酸银、葡萄糖、苯甲酸、复方苯甲酸软膏、水杨酸、蛇床子、灰黄霉素、伊曲康唑
-
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是接触有机溶剂和碱性物质以及机械性摩擦等引起的皮肤粗糙、增厚与裂隙。可外用5%硫磺、10%水杨酸软膏、15%尿素软膏或0.1%维甲酸软膏处理。少数患者可伴感染。(2)掌跖角化症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于幼年发病,表现为掌跖角层增厚,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的发病可能与内分泌或微循环障碍有关,物理或化学刺激如碱性溶液洗涤或接触有机溶媒,易诱发本病。③以皮肤干燥、起皱为突出症状,皮色淡红,带光泽,伴碎玻璃样浅表裂纹及少量角化性鳞屑,重者绷紧指端变细,指部不能完全伸直,使活动受限,部分甲皱襞轻度潮红、肿胀;
-
红癣
口服红霉素可暂时治愈,局部应用癣药膏或硫磺水杨酸软膏,有暂时疗效。疾病名称:红癣英文名称:erythrasma分类:皮肤科杆菌性皮肤病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ICD号:L08.1流行病学:红癣遍布全世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男性成人。鳞屑真菌检查阳性。
-
动物疥疮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疥疮多由密切接触传染,性乱者中尤甚。疾病病因:引起动物疥疮的螨是动物疥螨,其形态、习性、生活史、临床表现和人的疥疮基本相似。治疗方案:治疗的目的是杀虫、止痒、治疗并发症。25%苯甲酸苄酯洗剂或乳剂。②皮损内注射泼尼松龙或曲安西龙、曲安萘德松等。疥疮的治疗周期一般需要7~
-
更年期角皮症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更年期角皮症是发生于绝经期妇女掌跖部位的局限性角化性皮肤病。本病仅发生于女性,尤其是在肥胖妇女,常在绝经期前后(40~无特效疗法。后者常伴发于银屑病、毛发红糠疹、慢性接触性皮炎、皮肤真菌感染及职业性皮肤病等。也可试服维A酸类药物治疗,阿维A酯和阿维A比异维A酸更有效。
-
弥漫性掌跖角皮症
但有时需与胼胝或胼胝性湿疹相区别,除发病年龄不同外,皮损在胼胝仅局限于受压力或摩擦部位,而在胼胝性湿疹则有炎症和瘙痒症状。(一)局部治疗1.外用角质松解剂。50mL,苯海拉明20mg,维生素B1和地塞米松5mg,混合后于掌面局部进行浸润注射,每次封闭一侧,双侧交替进行,10d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而使1例治愈。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
疾病描述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又称对称性进行性先天性红皮症或Gottron综合征。病理生理病理变化:表皮角化过度,伴有角化不全,棘层明显增厚,真皮有不同程度的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2mg/kg或阿维A0.5mg/kg,并配合外用含皮质类固醇的0.1%维A酸软膏。20%水杨酸软膏、喜疗妥软膏及20%鱼肝油软膏等。
-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
疾病别名残毁性遗传性角质瘤Vohwinkel综合征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残毁性掌跖角皮症又名残毁性遗传性角质瘤或Vohwinkel综合征,系1929年由Vohwinkel首先描述并命名,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应与弥漫性掌跖角皮症及Meleda病相鉴别,后两者均缺乏手、足背海星状角化损害及趾(指)残毁现象。
-
进行性掌跖角皮症
疾病别名Greither综合征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表现是从2岁以后出现掌跖部角质增厚,其发病年龄晚于弥漫性掌跖角皮症,以后症状逐渐加重,范围逐渐扩大可达数年之久,有时直至30余岁时才停止发展。(一)局部治疗1.外用角质松解剂。6%水杨酸丙二醇凝胶和12%乳酸铵液也值得一试;
-
遗传性半透明丘疹性指端角化症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遗传性半透明丘疹性指端角化病是1973年由Onwnkwe首先报道,以指端特异的半透明角化丘疹和家族性为其特征,认为是遗传性点状角化症的变异。诊断检查:本病主要应与肢端角化性弹性纤维病鉴别,后者皮疹可见于腕及下肢等部,组织象可见真皮有弹性纤维减少、断裂。相关出处:现代皮肤病学
-
多发性微指状角化过度症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多发性微指状角化过度症系1967年由Goldstein首先描述,又称为弥漫性钉状角化过度症及微聚集性角化病。多发性,有两种形态:一为无症状、灰白色,直径0.5~诊断检查:1、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皮损主要分布在肢端,组织象上除有表皮角化过度外,偶有角化不全,真皮中有带状淋巴细胞浸润。
-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是由淀粉样蛋白物质沉积于皮肤所致。有人提出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些病例血中脂质和蛋白质异常,故认为与代谢障碍有关。治疗原则1.无特效疗法,可外用激素软膏、水杨酸软膏、硫磺软膏等,并加予封包;2.小片皮损内可注射皮质类固醇如去炎松;3.口服抗组胺类药物或普鲁卡因封闭疗法,减轻痒感。
-
汗管角化病
汗管角化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多有家族史。有人认为正常免疫过程紊乱后由于细胞遗传变异的细胞株发生增生而致病。用药原则1.本病无特效疗法,外用5-氟尿嘧啶或维甲酸,只能作对症治疗;2.病损太小,或疑有恶性变或与基底细胞癌、环状扁平苔藓等疾病鉴别有困难时,可作病理检查。
-
条纹状角皮症
疾病别名线状角皮症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条纹状角皮症或称线状角皮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属于掌跖角皮症的范畴。20%水杨酸软膏或尿素软膏,0.1%维A酸软膏或0.25%蒽林软膏亦有效,顽固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硬膏局部封包;结果在上述因素作用下,而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
概述: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hyperkeratosislenticularisperstans)本病为发生于足背和四肢的形如凸镜面或扁豆状的过度角化,临床上罕见。掌跖部的皮损为针尖状角化性丘疹和凹窝。4.其他如疣状肢端角化症、脂溢性角化病、扁平疣。相关药品:维生素E、维A酸、水杨酸、氟尿嘧啶、阿维A、阿维A酯、依曲替酯相关检查:维生素E
-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
概述: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hyperkeratosislenticularisperstans)本病为发生于足背和四肢的形如凸镜面或扁豆状的过度角化,临床上罕见。掌跖部的皮损为针尖状角化性丘疹和凹窝。4.其他如疣状肢端角化症、脂溢性角化病、扁平疣。相关药品:维生素E、维A酸、水杨酸、氟尿嘧啶、阿维A、阿维A酯、依曲替酯相关检查: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