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Z/T 300.37—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37部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4.3.2零点校准气4.3.2.1一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霍加拉特氧化剂和变色硅胶管净化的清洁空气。4.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4.4.1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4.4.2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现场空气样品清洗采气袋5次~每批次样品不少于2个样品空白(二氧化碳除外)。5.3.2碳多孔小球(TDX-01),60目~
-
一氧化碳
国标编号:21005CAS号:630-08-0中文名称:一氧化碳英文名称:carbonmonoxide分子式:CO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分子量:28.01蒸气压:309kPa/-180℃闪点:-50℃熔点:-199.1℃沸点:-191.4℃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二氧化碳干扰:500ppmCO2≤±2%满刻度。
-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监测方法
使用时将检测管刺一小孔,排出管内空气后插入水样并吸入约半管水样,待反应数分钟后,将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找出颜色最接近的色阶,读出浓度值。气体速测管法-填充管型:有毒气体检测管是一种内部充填化学试剂显色指示粉的小玻璃管,一般选用内径为2~磷化氢、氯气、一氧化碳、砷化氢定电位电解式检测仪;
-
煤气
气化煤气包括发生炉煤气、水煤气、半水煤气等,主要的可燃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含有较大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热值较低,约为4.2×103~外观性状:无色有臭味的气体;主要成分有:烃烷,烯烃,芳烃,氢,一氧化碳等。爆炸极限:4.5%-40%最易传爆浓度:18%最易引爆浓度:15%-21%自燃点:648。
-
凝固汽油烧伤
疾病分类:烧伤科疾病概述:凝固汽油是一种粘稠物质,装填于燃烧武器内的燃烧剂,燃烧时间长,温度高,粘着于物体及皮肤上易移除,燃烧时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除可造成深度烧伤外并中引起呼吸道烧伤,一氧化碳中毒和窒息等。2.注意检查有无并发症,如吸入性损伤、磷中毒、铅中毒、镁中毒等。必要时查尿卟啉或血清铅浓度。
-
不成盐氧化物
不能跟酸起反应,又不能跟碱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这类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例如,NO、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一氧化碳能跟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甲酸的钠盐。
-
细胞色素氧化酶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亦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此酶是把呼吸底物的电子经过细胞色素系统直接传递给分子态氧(即具有自动氧化作用)。从那以后,凯林在心肌和酵母中发现与一氧化碳结合的一种细胞色素(细胞色素a3),并认为这就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原态。而且这种作用可被氰酸等重金属试剂强烈抑制。
-
细胞色素C氧化酶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亦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此酶是把呼吸底物的电子经过细胞色素系统直接传递给分子态氧(即具有自动氧化作用)。从那以后,凯林在心肌和酵母中发现与一氧化碳结合的一种细胞色素(细胞色素a3),并认为这就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原态。而且这种作用可被氰酸等重金属试剂强烈抑制。
-
液化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丙烷约7%、丙烯约27.5%、丁烷约22.5%、丁烯约43%。第三是易爆炸,液化气有易爆炸的缺点,在空气里混入12.5%的一氧化碳或4.1%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而空气里只要混入2%的液化气,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液化气一旦泄漏,会迅速气化而向外扩散,丙烷、丁烷等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后难以察觉。
-
化学合成
化学合成简称合成,是由简单的物质(元素或化合物)经化学反应制成较复杂的物质的方法。例如由氮和氢合成氨,由氢和一氧化碳合成甲醇等。合成树脂、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等都是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得的。
-
Gattermann-Koch反应
芳香烃与等分子的一氧化碳及氯化氢气体在加压和催化剂(三氯化铝及氯化亚铜)存在下反应,生成芳香醛:反应机理:反应实例:参考文献:[1]L.GattermannandJ.A.Koch,Ber.,1897,30,1622.[2]L.Gattermann,Ann.
-
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概述氰化物中毒解毒药:氰化物中毒是由氢氰酸或含氰甙的植物在体内水解游离出氰离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形成氰化细胞色素氧化酶,因而使细胞不能利用血液携带来的氧。临床上可用于氰化物及砷中毒的解救。亚硝酸钠:其解毒作用与亚甲蓝相同,能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临床上常用于氰化物中毒的解救。
-
2-丙烯-1-硫醇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氧化硫。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口罩。
-
羰基
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二价原子团()叫做羰基。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等分子中都含有羰基。醛、酮类羰基化合物中羰基有较大的极性(),性质活泼,容易跟HCN、NaHSO3、NH2OH等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例如,一氧化碳跟金属钴、镍反应生成八羰基二钴[CO2(CO)8]和四羰基镍[Ni(CO)4]。
-
2-氯正丁酸乙酯
164℃溶解性:溶于乙醇、乙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1.06稳定性:稳定危险性:2-氯正丁酸乙酯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遇明火能燃烧,受热放出有毒气体。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环境标准:一、泄漏处置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
2-甲基苯甲腈
-13℃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0.99稳定性:稳定危险性:2-甲基苯甲腈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可燃,遇明火能燃烧,受热散发出有毒气体。实验室监测方法:废水中微量苯甲腈、甲基苯甲腈和苯二甲腈的分析[刊]/范燕英;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
2-羟基丙酸甲酯
分子量:104.10蒸汽压:12kPa/42℃闪点:49℃熔点:-66.2℃沸点:144.8℃溶解性:溶于水、乙醇、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09;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纤维素、油漆、染色素的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1-甲基戊醇
国标编号:33554CAS号:626-93-7中文名称:1-甲基戊醇英文名称:2-hexanol;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
无机氧化生物
从氧化底物和对其作用的能量获得形式方面来对生物的营养摄取方式进行分类时,利用从外部摄取的无机化合物作为氧化的电子供体的生物,称无机氧化生物。前者亦称为专性自养生物,有硝化细菌、硫细菌、绿色硫细菌、红色硫细菌、氢细菌、铁细菌、一氧化碳细菌等。
-
1,5-二硝基萘
国标编号:41016CAS号:605-71-0中文名称:1,5-二硝基萘英文名称:1,5-Dinitronaphthalene分子式:C10H6N2O4;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实验室监测方法:液相色谱法环境标准: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1.0mg/L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
-
1,4-己二烯
相对密度(空气=1)2.8稳定性:稳定危险性:1,4-己二烯,低闪点液体,遇热、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
金属
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④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晶体内某一层金属原子、离子跟另一层金属原子、离子发生相对滑动,由于自由电子的运动,各层间仍保持着金属键的作用力,所以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工业上常常把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有色金属又可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半金属等类别。
-
1,5-戊二胺
180℃溶解性:溶于水、乙醇密度:相对密度(水=1)0.87稳定性:稳定危险性:1,5-戊二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有毒,遇明火能燃烧,受热能放出有毒气体。健康危害:摄入、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中毒表现有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1,8-萘二甲酸酐
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乙酰苯
CAS号:98-86-2中文名称:乙酰苯英文名称:Acetylbenzene;相对密度(空气=1)4.14稳定性:稳定主要用途:用于制造香皂和纸烟,也用作有机化学合成的中间体,纤维树脂等溶剂和塑料的增塑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对眼和皮肤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局部灼伤。防护服:穿工作服。
-
2-氨基吡啶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实验室监测方法:空气中的测定:样品用TemaxGC(聚2,6-二苯基对苯醚)吸附,经热脱附后,再用气相色谱法分析(NIOSH法)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2mg/m3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2,5-二甲基-2,4-已二烯
相对密度(空气=1)3.8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泄漏应急处理:切断火源。
-
2-溴-2-甲基丙酸乙酯
67℃/1.47kPa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1.33稳定性:稳定危险性:2-溴-2-甲基丙酸乙酯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遇明火能燃烧,受热放出有毒气体。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
1,4-丁二胺
国标编号:61729CAS号:110-60-1中文名称:1,4-丁二胺英文名称:1,4-Butanediamine;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
2-甲苯硫酚
12℃沸点:195℃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1.05稳定性:稳定危险性:2-甲苯硫酚为可燃其它腐蚀品,可燃,有腐蚀性和毒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
5-氯-2-甲基苯胺
国标编号:61770CAS号:95-79-4中文名称:5-氯-2-甲基苯胺英文名称:5-Chloro-2-methylaniline;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可致死。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氯化氢。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
2,2-二甲基丙酸甲酯
103℃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0.89稳定性:稳定危险性:2,2-二甲基丙酸甲酯为中闪点液体,遇热、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
2,4,6-三溴苯胺
Br3C6H2NH2外观与性状:巫色至棕黄色的针状结晶分子量:329.83沸点:300℃熔点:122℃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冷水、乙醇、氯仿、乙醚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2.35稳定性:稳定危险性:2,4,6-三溴苯胺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遇明火、高温可燃,受热放出有毒气体,与强氧化剂不发生反应。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
2-溴乙基乙醚
BrCH2CH2OCH2CH3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分子量:153.02蒸汽压:99.98kPa/149℃溶解性: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36稳定性:稳定危险性:2-溴乙基乙醚为中闪点液体,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对机体可能产生危害。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
3-碘-1-丙烯
相对密度(空气=1)5.8稳定性:稳定危险性:3-碘-1-丙烯为中闪点液体,有毒,受热分解释放出有毒的碘化物气体,能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碘化氢。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
1,2,3,4-四氯化萘
危险标记:14(毒害品)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41《分析化学文摘》1986.2环境标准:前苏联(1975)车间卫生标准2mg/m3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
N-甲基(正)丁胺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N-苯(基)乙酰胺
国标编号:61758CAS号:103-84-4中文名称:N-苯(基)乙酰胺英文名称:N-Phenylacetamide别名:乙酰苯胺;引燃温度:540℃,燃烧热:4230kJ/mol(固体20℃)危险标记:14(有毒品)主要用途:主要用作制青霉素G的培养基,也用于有机合成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
乙二酰氯
ClCOCOCl外观与性状:无色发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分子量:126.93蒸汽压:20.0kPa(20℃)熔点:-12℃沸点:63℃溶解性:溶于乙醚、苯、氯仿密度:相对密度(水=1)1.49;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
乙基三乙氧基硅烷
(CH3CH2O)3SiCH2CH3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在潮湿空气中级慢分解分子量:192.37沸点:158.9℃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0.86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合成高分子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
乙基三氯硅烷
CH3CH2SiCl3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分子量:168.47蒸汽压:5.32kPa/28℃闪点:-10℃熔点:-105.6℃沸点:99.5℃溶解性:溶于苯、乙醚、氯代烃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24;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面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
2-乙基己胺
相对密度(空气=1)4.45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20(碱性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作去垢剂,橡胶制品,油类添加剂和杀虫剂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
乙基环己烷
CH3CH2CH(CH2)5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分子量:112.21闪点:35℃熔点:-111.3℃沸点:131.8℃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酮、醚、苯、石油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
乙烯三乙氧基硅烷
大量吸入可能致死。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22500mg/kg(大鼠经口)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
乙烯(基)三氯硅烷
CH2CHSiCl3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分子量:161.49闪点:-9℃熔点:-95℃沸点:90.6℃溶解性: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27(25℃)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20(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硅酮制造的中间体、胶粘剂的偶联剂以及化学试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
4-乙烯-1-环己烯
国标编号:32023CAS号:100-40-3中文名称:4-乙烯-1-环己烯英文名称:4-Vinyl-1-Cyclohexene分子式:C8H12;相对密度(空气=1)3.76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中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聚合物制造和有机合成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呼吸困难给输氧。
-
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指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的一切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水、食盐、硫酸等。绝大多数的无机物可以归入氧化物、酸、碱和盐4大类。参见“生物元素”条。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等也属于无机化合物。
-
乙酸环已酯
相对密度(空气=1)4.9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化学合成,用作香料和树脂、油漆的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猫吸入95000mg/m3×8小时/日×15日,中度粘膜刺激和轻度麻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
3-己炔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然后运至空旷的地方掩埋、蒸发、或焚烧。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
二硫化二甲基
国标编号:32114CAS号:624-92-0中文名称:二硫化二甲基英文名称:Dimethyldisulfide;急性毒性:LC5015.85mg/m32小时(大鼠吸入)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