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指一种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浓度(或压力)范围。空气中含有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或蒸气(如乙醇、苯、汽油等挥发性物质的蒸气)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火花会引起爆炸。一般用可燃气体或蒸气在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数或以每立方米混合物中含量(克)表示。
-
镁粉
镁粉,遇湿易燃物品,其粉体化学活性较高,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危险;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时产生强烈的白光并放出高热。爆炸极限:44~59mg/m3最小引燃能:40mJ引燃温度:550℃最大爆炸压力:0.443MPa燃烧温度:3000℃燃烧热:609.7kJ/mol
-
1-壬烯
健康危害:吸入或摄入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1-己烯
国标编号:31009CAS号:542-41-6中文名称:1-己烯英文名称:1-hexene;急性毒性:人吸入0.1%,粘膜刺激、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实验室监测方法: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1-戊烯
急性毒性:LC49000~96000ppm(小鼠吸入)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1-硝基丙烷
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mg/m3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1.0mg/L前苏联污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5mg/L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1,2-环氧丙炔
1,2-环氧丙炔[抑制了的],低闪点液体遇火,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遇氨水,氯磺酸,盐酸,氟化氢,硝酸,硫酸,发烟硫酸反应猛烈,有爆炸危险。能溶于水,乙醇,乙醚;闪点:-37℃(开杯)爆炸极限:2.8%-37.0%最小点火能:0.19mJ引燃温度:420℃最大爆炸压力:0.804MPa燃烧热:1887.6kJ/mol
-
1,2,3-三氯丙烷
1,2,3-三氯丙烷,可燃助燃的毒害品,有毒,受热易分解;熔点:-14.7℃,沸点:156.2℃,饱和蒸气压:1.33kPa(46℃),相对密度:[水=1]:1.39,[空气=1]:5.0,外观性状:无色液体,微溶于水,能溶于油脂,有强刺激性。主要用途:用作溶剂。闪点:82℃,爆炸极限:3.2%~12.6%,引燃温度:303℃,燃烧热:1733.0kJ/mol
-
1,2,4-三氯代苯
1,2,4-三氯代苯,可燃助燃的毒害品,遇明火燃烧。熔点:17.2℃,沸点:213.8℃,饱和蒸气压:0.13kPa(38.4℃),相对密度:[水=1]:1.45,[空气=1]:6.26,外观性状:低熔点固体或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香味,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染料、绝缘液、杀虫剂的合成,也作热载体及有机合成中间体。
-
2-丁氧基乙醇
2-丁氧基乙醇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可燃,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熔点:-74.8℃,沸点:170.2℃,饱和蒸气压:40.00kPa(140℃),相对密度:[水=1]:0.90,[空气=1]:4.07,外观性状:无色液体,略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乙醇和水。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和测定铁、钼的试剂。
-
2-丁炔
国标编号:31017CAS号:503-17-3中文名称:2-丁炔英文名称:2-butyne;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1650mg/m3(丁炔)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
2-丁烯醛
实验室监测方法:空气中:样品用活性炭管收集,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质谱法《水和有害废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周文敏等编译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m3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容许浓度2ppm嗅觉阈浓度0.6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2-丁酮
国标编号:32073CAS号:78-93-3中文名称:2-丁酮英文名称:2-butanone;长期接触可致皮炎。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3780μg(24小时),轻度刺。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3000ppm(7小时),(孕6~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
2-丙烯醛
2-丙烯醛为中闪点液体,受热分解能放出有毒气体;能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遇明火立即燃烧。闪点:15℃(开杯)。爆炸极限:2.1%~15.5%。
-
2-氯甲苯
《分析化学文摘》,1982.5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色谱/质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20版(美)色谱/质谱法美国EPA524.2方法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5mg/m3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
2-氯硝基苯
2-氯硝基苯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遇明火能燃烧,受热散发出有毒气体。熔点:32.5℃,沸点:245.5℃,饱和蒸气压:1.07kPa(119℃),相对密度:[水=1]:1.30,[空气=1]:5.4,外观性状:黄色结晶,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和苯。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闪点:127℃,爆炸极限:1.4%~8.7%
-
2-氯苯胺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杭士平主编环境标准: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1mg/L前苏联(1975)污水排放标准0.75mg/L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
3-甲基-1-丁稀
3-甲基-1-丁稀为中闪点液体,遇热,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沸点:31.1℃凝固点:-168.5℃临界温度:191.6℃相对密度:[水=1]:0.63相对密度:[空气=1]:2.4临界压力:3.43MPa外观性状:无色易发挥的液体或气体,有不愉快气味;不溶于水,能溶于醇,醚,微溶于苯。爆炸极限:1.6%-9.1%闪点:-20℃自燃点:365℃
-
3-己酮
3-己酮为高闪点液体,易燃,遇高温、明火、强氧化剂有燃烧危险。沸点:124℃,相对密度:[水=1]:0.81,[空气=1]:3.46。外观性状:无色液体,微溶于水,能溶于丙酮,与乙醇、乙醚混溶。主要用途:用作溶剂。闪点:24℃,爆炸极限:1.0%-8.0%。
-
4-羟基-4-甲基-2-戊酮
相对密度(空气=1)4.0稳定性:稳定危险性:4-羟基-4-甲基-2-戊酮为中闪点液体,其蒸汽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NIOSH方法1402)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238mg/m3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
N,N-二甲基乙醇胺
国标编号:33624CAS号:108-01-0中文名称:N,N-二甲基乙醇胺英文名称:N,N-dimethylethanolamine;爆炸极限:1.9%-10%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40(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作树脂原料,也用作医药、染料及油漆溶剂的原料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
N,N-二甲基甲酰胺
国标编号:33627CAS号:68-12-2中文名称:N,N-二甲基甲酰胺英文名称:N,N-dimethylformamide;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主要用作工业溶剂,医药工业上用于生产维生素、激素,也用于制造杀虫脒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急性毒性:LD502800mg/kg(大鼠经口);
-
乙炔
国标编号:21024CAS号:74-86-2中文名称:乙炔英文名称:acetylene别名:电石气分子式:C2H2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分子量:26.04蒸汽压:4033kPa/16.8℃闪点:<-50℃熔点:-81.8℃/119kPa沸点:-83.8℃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密度:相对密度(水=1)0.62;
-
乙胺
国标编号:21046CAS号:75-04-7中文名称:乙胺英文名称:ethylamine;爆炸极限:3.5%~14.0%,最小点火能:2.4mJ,引燃温度:385℃,燃烧热:1711.7kJ/mol(液体25℃)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14(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于染料合成及作萃取剂、乳化剂、医药原料、试剂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丙腈
210mg/kg(兔经皮);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1120mg/kg(孕6~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6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乙烯
CH2CH2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略具烃类特有的臭味分子量:28.06蒸汽压:4083.4kPa/0℃闪点:-136℃熔点:-169.4℃沸点:-103.9℃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酮、苯,溶于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0.61;急性毒性:LC95000ppm(小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1.5g/m3,1年,生长发育与对照组有差别。
-
乙硼烷
-90℃熔点:-165.5℃沸点:-92.6℃溶解性:易溶于二硫化碳密度:相对密度(水=1)0.45(-112℃);健康危害:吸入高浓度乙硼烷出现胸闷、气短、干咳、心前区不适;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C5058mg/m3(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狗及大鼠长期暴露于1.1~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
乙酸乙二醇甲醚
5250mg/kg(兔经皮)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24mg/m3[皮]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乙酸乙酯
含量测定: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2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5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加酚酞指示液1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至无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人吸入2000ppm×60分钟,严重毒性反应;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乙酸正丁酯
国标编号:32130CAS号:123-86-4中文名称:乙酸正丁酯英文名称:butylacetate;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气短等,严重者出现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上皮有空泡形成。刺激性: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500mg,轻度刺激。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
乙酸酐
爆炸极限:2.0%-10.3%引燃温度:316℃最大爆炸压力:0.600MPa燃烧热:1804.57kJ/mol(液体25℃)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作乙酰化剂,以及用于药物、染料、醋酸纤维制造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
二亚乙基三胺
皮肤接触可造成灼伤;实验室监测方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4378-93,水质)纳氏试剂比色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美国(1982)车间卫生标准4mg/m3(皮)前苏联地面水中最高容许浓度0.2mg/L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
正丙醚
实验室监测方法:色谱/质谱法(EPA方法1624)气相色谱法(EPA方法8015、EPA方法5030)高效液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1050mg/m3(异丙醚)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二聚环戊二烯
爆炸极限:1.0%~10%,引燃温度:503℃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制乙丙橡胶的第三单体乙叉降冰片烯、多聚环戊二烯农药、聚酯、树脂、塑料的阻燃剂、药物、香料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820mg/kg(大鼠经口);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
十氢化萘
5900mg/kg(兔经皮);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WS/T172-1999,作业场所空气)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嗅觉阈浓度0.1mg/L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正丁醇
闪点:35℃爆炸极限:1.4%-11.2%引燃温度:340℃燃烧热:26731kJ/mol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制取酯类、塑料增塑剂、医药、喷漆,以及用作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LC5024240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毒性:大鼠、小鼠吸入0.8mg/m3,24小时/周,4个月,肝皮肤功能异常;
-
正丁醛
与硝酸、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反应剧烈。爆炸极限:1.4%~12.5%燃烧热:2480.4kJ/mol引燃温度:190℃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树脂、塑料增塑剂、硫化促进剂、杀虫剂等的中间体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环戊烷
急性毒性:LC38000ppm×2小时(小鼠吸入)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1720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甲基环己烷
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0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正戊胺
相对密度(空气=1)3.0稳定性:稳定危险性:正戊胺为中闪点液体,遇热、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爆炸危险。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
正戊烷
慢性作用为眼和呼吸道的轻度刺激。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检测管法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0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
丙烯酸正丁酯
2000mg/kg(兔经皮);45《分析化学文摘》1992-1993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mg/m3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01mg/L前苏联(1975)污水排放标准60mg/L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
丙烯酸甲酯
爆炸极限:1.2%~25.0%,引燃温度:468℃危险标记:7(中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大气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顾海东等,上海环境监测,1998(1)115~
-
丙烯醛
爆炸极限:2.8%-31.0%最小点火能:0.137mJ引燃温度:220℃燃烧热:93.1KJ/mol危险标记:7(低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为合成树脂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也大量用于有机合成与药物合成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生殖毒性:大鼠静脉最低中毒剂量(TDL0):6mg/kg(孕后用药9天),胚泡植入后死亡率升高。
-
丙酸乙酯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3500mg/kg(兔经口)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
异丁酸
国标编号:33592CAS号:79-31-2中文名称:异丁酸英文名称:isobutyricacid;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脂类的溶剂,也用于香精、香料的制备和作防腐剂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急性毒性:LD50400~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四氟乙烯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陈安之主编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喷雾状水稀释。
-
萘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萘蒸气或粉尘时,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角膜混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腰痛、尿频、尿中出现蛋白及红白细胞。生殖毒性: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2400mg/kg(孕7~致癌性:大鼠皮下最低中毒剂量(TDL0):3500mg/kg(12周,间歇),疑致肿瘤剂,致淋巴瘤,包括何杰金氏病,致子宫肿瘤。
-
氯化苄
C6H5CH2Cl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不愉快的刺激性气味分子量:126.58蒸汽压:2.93kPa/78℃闪点:67℃熔点:-39.2℃沸点:179.4℃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10;LC50778mg/m3,2小时(大鼠吸入)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600μmol/皿;
-
硫化氢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C50618mg/m3(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0.01mg/L,2小时/天,3个月,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气管、支气管粘膜刺激症状,大脑皮层出现病理改变。如采矿和有色金属冶炼。现场应急监测方法:①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硫化氢库仑检测仪、硫化氢气敏电极检测仪;切断气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