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子香
丁子香为药名,出《齐民要术》,是丁香的别名。入胃、脾、肾经。治脘腹冷痛,呃逆,反胃,呕吐,泻利,疝瘕,痃癖,阳痿,子宫虚冷,寒湿带下,癣症。3.治体癣,足癣,跌打损伤。花蕾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β-丁香烯和乙酰丁香油酚,还含苯甲酸乙酯、齐墩果酸、山柰酚、丁香色酮苷、丁香鞣质等。
-
丁香
丁香(花蕾)外形(图出《中药大辞典》)(2)取本品粉末1g,置小试管中,加氯仿3ml,浸渍5min,吸取氯仿浸液2~水提取物灌胃对小鼠水浸应激溃疡、醚提取物对消炎痛诱发溃疡、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盐酸所致胃黏膜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丁香油酚等也有效。丁香水提物、盐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抑制大鼠脑乙酰胆碱酯酶。
-
GBZ/T 160.3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氧化物
3.4.2样品空白:将装10.0ml水的大型气泡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50ml四氯汞钠溶液中无水亚硫酸钠含量在0.05~4过氧化氢的四氯化钛分光光度法:4.1原理:空气中的过氧化氢用含钛吸收液吸收,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在41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
-
养胃丸
处方:丁子香甘草陈皮神曲(炒)麦芽(炒)各60克大附子(童便制)24克砂仁肉豆蔻(面包煨)白豆蔻各36克制法:上药为末,用生姜120克煎汤,如法制为丸。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白滚汤送下。主治:膈气,宿食不消。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以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
丁香根
概述:丁香根为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Syzygiumaromaticum(L.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丁香的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树根(丁香根)、果实(母丁香)、花蕾的蒸馏液(丁香露)及其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开宝本草》:“疗风热毒肿。”《药性考》:“治肿毒内陷。”
-
丁香露
概述:丁香露为中药名,出《本草纲目拾遗》,是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Syzygiumaromaticum(L.微辛,微温。治寒澼胃痛。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丁香的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树根(丁香根)、果实(母丁香)、花蕾的蒸馏液(丁香露)及其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
-
百和香
处方:沉水香5两,甲香2两,丁子香2两,鸡骨香2两,兜娄婆香2两,熏陆香2两,白檀香2两,熟捷香2两,炭末2两,零陵香1两,藿香1两,青桂皮1两,白渐香(柴也)1两,青木香1两,甘松香1两,雀头香半两,苏合香半两,安息香半两,麝香半两,燕香半两。功能主治:令身体香。
-
丁香枝
出处:《本草纲目》拼音名:DīnɡXiānɡZhī丁香枝药材基原:丁香枝为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Syzygiumaromaticum(L.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丁香的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树根(丁香根)、果实(母丁香)、花蕾的蒸馏液(丁香露)及其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
-
嗅觉适应
嗅觉适应(olfactoryadaptation)指气味持续作用于嗅觉感受器,使嗅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特别强烈的气味(带有痛刺激的气味)会令人厌恶,难以适应甚至完全不能适应。如对樟脑、桉树和丁子香酚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的适应,都会影响到另两种物质的阈限,这是一种交叉适应的效应,但并非普遍适应。
-
丁香油
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消化不良,疝痛。治风湿痹痛,涂擦患处;丁香的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树根(丁香根)、果实(母丁香)、花蕾的蒸馏液(丁香露)及其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王殿翔《生药学》:“用于肠胃多气,绞痛,消化不良,恶心与呕吐;宜忌:实火、阴虚火旺者禁服。
-
公丁香
概述:公丁香:1.中药名;性味归经:辛,温。入胃、脾、肾经。1.治脘腹冷痛,呃逆,反胃,呕吐,泻利。2.治疝瘕,痃癖,阳痿,子宫虚冷,寒湿带下。3.治体癣,足癣,跌打损伤。化学成分:花蕾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β-丁香烯和乙酰丁香油酚,还含苯甲酸乙酯、齐墩果酸、山柰酚、丁香色酮苷、丁香鞣质等。
-
吃力迦丸
别名:苏合香丸(《苏沈良方》卷五)。处方:吃力迦(即白术)光明砂(研)麝香诃黎勒皮香附子沉香(重者)青木香丁子香安息香白檀香荜茇犀角各30克熏陆香苏合香龙脑香各15克制法:上十五味,捣筛极细,白蜜煎,去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