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棉花:拼音名:YěMi nHuā别名:满天星、野牡丹、接骨莲、铁蒿、水棉花、土白头翁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野棉花AnemonevitifoliaBuch.-Ham.功能主治:祛风,散瘀,利湿,驱虫。性味:苦;胆经功能主治:清湿热;跌打损伤;实践中观察到,未开花的茎、叶解痉镇痛作用好,开花的全草排虫作用好;
-
水棉花
《*辞典》:水棉花: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ShuǐMi nHuā别名:满天星、花升麻、绿升麻、野棉花来源:为毛莨科植物白背湖北银莲花的根、叶。生境分布:多生于旷野草地或疏林中。注意:孕妇忌服。②治风湿关节痛,外伤所致内出血:野棉花根适量,泡酒服(每次含生药量不能超过一钱)。③治疮疡:野棉花鲜叶取汁外搽。
-
黄茄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茄花:拼音名:Hu nɡQi Huā别名:格纹叶木槿、野棉花来源:锦葵科黄茄花HibiscuscancellatusRoxb.,以根、花入药。生境分布:四川。功能主治:补脾,化痞,通经,消食。花:主治烫火伤,皮肤红热灼痛等症。萼佛焰苞状,较长于小苞片,密被黄色长硬毛;性味:淡;平归经:肺经功能主治:解毒敛疮。
-
野棉花根
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YěMi nHuāGēn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春季或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晒干。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色,射线色较深,导管部分十数个群束,作放射状排列。功能主治:治疟疾,痢疾,脚气,肠寄生虫病,痈疽肿毒。(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⑧治痞块:野棉花根五钱。
-
梵天花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的全草。原形态:直立半灌木,有分枝,高约1米,枝条密生星状短柔毛。粉红色,椭圆形,基部连合与雄蕊管合生:雄蕊合生,花丝连合成管状,花药紫红色;蒴果腋生,扁球形,副萼宿存,被毛茸和倒钩刺,果皮干燥厚膜质。治痢疾,疮疡,风毒流注,毒蛇咬伤。①《植物名实图考》:治风损。
-
柞木皮
(《救急选方》柞木皮汤)③治梅疮皮肤溃烂:柞木皮、土茯苓各三钱,银花、荆芥、地黄、芍药、防风各二钱,牛膝、木瓜、黄柏各一钱。去滓,温服。(《霉疠新书》)各家论述:《本草经疏》:柞木皮,主黄疸病者,盖黄疸因湿热郁于肠胃而发,此药苦能燥湿,微寒能除热,兼得下走利窍之性,则湿热皆从小便出而黄自退矣。
-
刀伤药
概述:刀伤药为中药名,出自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即《广西药用植物图志》记载的地桃花之别名。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肖梵天花UrenalobataL.的根或全草。功能:祛风利湿,活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1.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肠炎,痢疾,水肿,淋病,带下。3.治乳痈,跌打损伤,刀伤,蛇咬伤。
-
黄秋葵根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拼音名:Hu nɡQiūKu Gēn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刚毛黄秋葵的根。原形态:刚毛黄秋葵,又名:桐麻、黄秋葵、野棉花、黄芙蓉、辛麻、豹子眼睛花。单叶互生,纸质,叶形有变异,卵形至近圆形,直径15~5,卵状披针形;治水肿,尿路感染。(《贵州草药》)②治腹水:桐麻根、蜂蜜各一两,煨水服。
-
银莲花属
中文名银莲花属拼音名yinlianhuashu拉丁名Anemone中国植物志28:1描述AnemoneL.银莲花属,毛茛科,约150种,主产北温带,有些生于高山上,我国有52种,分布甚广,但以东北、西北和西南最多,南部只有秋牡丹A.japonicaSieb.etZucc.1种;叶大部基生,各种的分裂或有时为复叶;茎叶2-3枚聚生成总苞状生于花下;
-
八大锤
八大锤为中药名,即梵天花之别名。见《江西草药》。梵天花又名三角枫、狗脚迹、黐头婆、野棉花,八大乌云盖雪。为锦葵科植物梵天花UrenaProcumbensL.的全草。祛风利湿,消肿解毒。见《福建民间草药》主治:1.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腹泻,心脏性水肿,痛经,白带。2.捣敷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
三角枫
概述:三角枫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即《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梵天花之别名。别名:三角枫、狗脚迹、黐头婆、野棉花,八大乌云盖雪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梵天花UrenaProcumbensL.的全草。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消肿解毒。1.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腹泻,心脏性水肿,痛经,白带。
-
乌云盖雪
概述:乌云盖雪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梵天花之别名。别名:三角枫、狗脚迹、黐头婆、野棉花,八大乌云盖雪。性味:淡、微甘,凉。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消肿解毒。1.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腹泻,心脏性水肿,痛经,白带。2.捣敷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
金挖耳根
《*辞典》:金挖耳根: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JīnWāěrGēn别名:野烟头(《重庆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金挖耳的根及茎基部。功能主治:治产后血气痛,水泻腹痛,牙痛,乳蛾。血分通用。(《湖南药物志》)③治牙齿痛(火牙痛):挖耳草根捣如泥,调合甜酒(捞糟汁),外敷腮上(在药外面涂少许稀泥)。
-
打破碗花花
打破碗花花概述:打破碗花花为中药名,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野棉花、秋芍药、猫爪草。基生叶有长柄,三出复叶,少数为单叶;萼片5,紫红色,外面密生柔毛;性味:苦,凉,有毒。清热利湿,理气,杀虫。药理作用:鲜汁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某些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
铁鞭草
《*辞典》:铁鞭草: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TiěBiānCǎo别名:米汤草(《陕西中草药》),石告杯(《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花胡枝子的全草或根。小苞片卵形,急尖;生境分布:生于山坡丛林中。附方:治疳积:铁鞭草根五钱,野棉花五钱,水煎鸡蛋三个,蛋熟后,将壳打碎,再煮至鸡蛋变为黑色。
-
小蕨鸡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XiǎoJu Jī别名:白粉蕨来源:为中国蕨科植物华北粉背蕨的根茎、叶。羽片三角状披针形,有短柄,顶端的彼此以狭翅和叶轴相连,其余从无翅的叶轴分开,基部1对略短;生境分布:生于疏林下石缝中,或坡脚阴处。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㈡小蕨鸡根茎、野棉花各三至四钱。
-
木达地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达地黄:别名:马松子、野路葵、野棉花秸来源:梧桐科木达地黄MelochiacorchorifoliaL.,以茎、叶入药。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及广东。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
垂穗荛花
拼音名:ChuíSuìRáoHuā别名:金腰带、了哥王、鸡断肠、雀儿麻、山棉皮、野发麻、野棉花、雀子麻、地棉麻。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细轴荛花的花、根或茎皮。根、茎皮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或灌木丛中。性味:辛;有毒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摘录:《中华本草》
-
狗脚迹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脚迹:拼音名:GǒuJiǎoJ 别名:地棉花、野棉花、野桃花、花蝴蝶、五龙会、八大锤、乌云盖雪来源:锦葵科梵天花属植物梵天花UrenaprocumbensL.,以根和叶入药。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肠炎,痢疾,肺热咳嗽;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