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槿
拼音名:M Jǐn别名:榇、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性味:甘、平、滑、无毒。用川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锉细),放在水二碗中浸露七宿,取出加轻粉少许,共研为末涂癣。5、大肠脱肛。用木槿根煎汤,先熏洗后,以白矾、五倍子调敷。用木槿花晒干,焙过,研为末。用木槿子烧存性,调猪骨髓涂搽。
-
木槿属
中文名木槿属拼音名mujinshu拉丁名Hibiscus中国植物志49(2):61描述HibiscusL.木槿属,锦葵科,约2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连栽培的)约24种,大部供观赏用,但其中大麻槿H.cannabinusL,木槿H.syriacusL.和黄槿H.tiliaceusL.等为很好的纤维植物,玫瑰茄H.sabdariffaL.的萼可制果酱,纤维亦可用。
-
木槿皮
别名:川槿皮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茎皮或根皮。主产四川。2.治痔疮,脱肛,阴囊湿疹,煎水熏洗;叶柄长5-25mm,被星状柔毛;种子肾形,背部被黄色长柔毛。又含脂肪酸包括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棕榈酸(palmiticaicd),月桂酸(lauricacid);性微寒归经:大肠;4.《饮片新参》:治黄疸。
-
玫瑰茄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共萼。小苞片8-12红色,肉质,披针形,长5-10mm,宽2-3mm,疏被长硬毛,近顶端具刺状附属物,基部与萼合生;直播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按行株距1m×1m开穴,每穴点播4-5颗,覆土0.5-1cm,每lhm2播种量约9kg。性味:酸;凉归经:肾经功能主治:敛肺止咳;主肺虚咳嗽;
-
木槿子
1.治肺热咳嗽,痰喘,偏正头痛。药理作用:还含α-生育酚即维生素E,临床用于习惯性流产、月经过多等。《*辞典》·木槿子:出处:《纲目》拼音名:MùJǐnZǐ别名:朝天子(《饮片新参》),川槿子(《药材学》)。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果实。又治黄水脓疮,烧存性,猪骨髓调涂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木本植物
木本植物(woodyplant)植物体木质部发达,茎坚硬,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分类木本植物因植株高度及分枝部位等不同,可分为:乔木(tree)高大直立的树木,高达5米以上,主干明显,分枝部位较高,如松、杉、枫杨、樟等,它们有常绿乔木(evergreentree)和落叶乔木(deciduoustree)之分。
-
白饭花
概述:白饭花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木槿花之别名。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花。性味归经:甘、苦,凉。入肺,脾,大肠经。功能主治:清湿热,凉血,解毒。运用:木槿叶:煎服治痢疾,肠风。药理作用:动物试验证明,木槿花粉有致敏作用。
-
朝天子
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果实。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解毒止痛。用于痰喘咳嗽,神经性头痛;外用治黄水疮。外用适量,烧灰存性,麻油调搽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烟草花叶病毒属
另一种内含体是无定形的X-体,经染色在光学镜下可看到,电镜下为细胞中的一个特化区域,由许多不规则的X-小管、核糖体、内质网、液泡和少量病毒粒子组成。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的寄主:烟草花叶病毒属大多数病毒寄主范围中等偏广,可侵染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和豆科植物,烟草花叶病毒寄主范围特别广泛。
-
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
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病毒成员侵染寄主植物的所有组织,包括分生组织细胞。病毒粒子常呈纵列排在细胞质的小管结构中,有的小管与胞间连丝相连,一些病毒粒子处在胞间连丝中,这种小管与胞间连丝的联系可能与病毒粒子的转运有关。病毒广泛发生在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或木本植物上,也有的病毒仅寄生一种植物。
-
黄茄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茄花:拼音名:Hu nɡQi Huā别名:格纹叶木槿、野棉花来源:锦葵科黄茄花HibiscuscancellatusRoxb.,以根、花入药。生境分布:四川。功能主治:补脾,化痞,通经,消食。花:主治烫火伤,皮肤红热灼痛等症。萼佛焰苞状,较长于小苞片,密被黄色长硬毛;性味:淡;平归经:肺经功能主治:解毒敛疮。
-
黄茄花根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Hu nɡQi HuāGēn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格纹叶木槿的根。性味:淡,平。功能主治:补脾,化痞,通经,消食。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木槿花
木槿花概述:木槿花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别名:篱障花、猪油花、灯盏花、白饭花、朝开暮落花。叶互生,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蒴果长圆形,长约2cm,顶端有短喙,密生星状毛。花柄、苞片、花萼外均有细毛;性味归经:甘、苦,凉。功能主治:清湿热,凉血,解毒。运用:木槿叶:煎服治痢疾,肠风。
-
黄槿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槿:别名:黄木槿、桐花、海麻、海麻桐、木麻、公背树来源:锦葵科黄槿HibiscustiliaceusL.,以叶、树皮、花入药。生境分布:台湾、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木薯中毒。外用治疮疖肿毒。用法用量:鲜花或鲜嫩叶1~2两,捣烂取汁冲白糖水服,重者可日服2~
-
木槿根
《*辞典》:木槿根:出处:《纲目》拼音名:M JǐnGēn别名:藩篱草根(《仁斋直指方》)。来源:锦葵科植物木槿的根。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咳嗽,肺痈,肠痈,肠风泻血,痔疮肿痛,白带,疥癣。②《滇南本草》:枝、根:治疮痛。水煎,代茶常服。
-
木槿叶
《*辞典》:木槿叶:出处:《履巉岩本草》拼音名:M JǐnY 来源:锦葵科植物本槿的叶片。性味:①《品汇精要》:性平,无毒。功能主治:①《品汇精要》:主肠风,痢后热渴。滑利能导积滞,善治赤白积痢,干涩不通,下坠欲解而不解,捣汁和生白酒温饮。附方:治疔疮疖肿:木槿鲜叶,和食盐捣烂敷患处。
-
帚状病毒科
中文名称:帚状病毒科英文名称:Virgaviridae分类类型:科分类:帚状病毒科帚状病毒科成员:属种型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黄瓜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fruitmottlemosaicvirus)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greenmottlemosaicvirus)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SH(Cucumbergreenmottlemosaicvirus-SH)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
木槿散
《魏氏家藏方》卷七:别名:木槿膏组成:木槿花(阴干)。功效:封疮口。主治:干痔。暑疖肿毒。用法用量:敷疮口,其疮自合。一方用叶,烂研,罨痔上。制备方法:上为末。附注:木槿膏(《仙拈集》卷四)。
-
川槿子
概述:川槿子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本草纲目》记载的木槿子之别名。别名:朝天子、川槿子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果实。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痛,解毒。1.治肺热咳嗽,痰喘,偏正头痛。药理作用:α-生育酚即维生素E。临床用于习惯性流产、月经过多等。
-
川槿皮
即《本草纲目》记载的木槿皮。别名:川槿皮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茎皮或根皮。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入肝、脾、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止痒。1.治黄疸,痢疾,肠风泻血,肺痈,肠痈,赤白带下。化学成分:茎皮含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铁屎米酮。根皮含鞣质、黏液质。